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2——网络、ISP连接结构介绍

网络的网络:这才是互联网的真正模样

深入解析“网络的网络”这一核心概念,理解互联网如何从孤立的小网成长为全球性巨人。

“网络的网络”是理解互联网架构的第一性原理。它听起来像一句废话,但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成功的关键设计哲学。

一、从“网络”到“网络的网络”

1. 一个孤立的“网络”

想象一下一家初创公司,它有:

  • 几台电脑

  • 一台打印机

  • 一台交换机

  • 所有这些设备通过一个路由器连接到ISP

这构成了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局域网。在这个网络里,所有设备可以相互通信,共享打印机,访问内部服务器。

此时,它只是一个“网络”。

2. 为什么需要互联?—— 突破信息孤岛

现在,考虑以下场景:

  • 这家公司的员工需要给客户(在另一个公司网络)发邮件。

  • 公司的官网需要被全球用户(在各自的公司或家庭网络)访问。

  • 公司的服务器需要从合作伙伴(在另一个网络)的API获取数据。

如果这些网络彼此孤立,上述所有活动都将无法进行。价值的创造依赖于跨越组织边界的通信。

3. “网络的网络”诞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互联网的设计者们并没有去建造一个单一的、全球性的巨型网络。相反,他们选择了一种更优雅、更具扩展性的方法:将所有这些已经存在的、独立的网络连接起来

  • 你的家庭Wi-Fi是一个网络。

  • 你大学的校园网是一个网络。

  • 中国电信的骨干网是一个网络。

  • 谷歌的数据中心网络是一个网络。

互联网,就是将这些数以百万计的网络互联在一起的,那个顶层的、“网络的网络”。

二、关键构件:如何实现互联?

“网络的网络”不是魔法,它依赖于两个关键角色和技术:

1. 路由器(Router):网络的边界守卫与信使
  • 位置:位于每个独立网络的边界

  • 核心功能

    1. 连接异构网络:它一侧连接着你的家庭局域网(比如以太网),另一侧连接着ISP的网络(可能是光纤)。它懂得两种“语言”,能在不同技术标准的网络间转发数据。

    2. 路由选择:它持有一张“世界地图”——转发表。当数据包从你的电脑发往谷歌服务器时,你家的路由器会根据目的地地址,决定将这个包发送给ISP的哪个相邻路由器。这个过程一跳一跳地重复,直到数据包到达目标网络。

可以把路由器想象成国际机场:它连接着国内航线(你的本地网络)和国外航线(其他网络),负责将旅客(数据包)转运到飞往最终目的地的下一班航班(下一个路由器)。

2. 协议(Protocol):世界的通用语言

仅仅用物理线路把网络连起来是没用的,它们必须说同一种“语言”才能交流。这就是网络层协议的作用,最重要的是 IP协议

  • IP协议 定义了一种全球统一的“信封”格式——IP数据报。每个IP数据报都包含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这就像信封上的寄件人和收件人地址。

  • 所有接入互联网的网络,无论其内部技术如何,都必须遵守IP协议,才能与外界通信。

这就好比邮政系统:各个国家内部可能有自己的邮递规则(本地网络协议),但要想进行国际邮寄,所有邮件都必须被装进标准格式的国际信封(IP数据报),并写上全球通用的地址(IP地址)。

三、一个生动的旅程:数据包如何穿越“网络的网络”

假设你在宿舍(校园网)访问www.google.com(位于谷歌的数据中心网络):

  1. 起点:你的笔记本电脑(网络A)生成一个请求数据包,并将其交给校园网边界路由器。

  2. 第一跳:校园网路由器查看目的IP(谷歌的地址),根据其转发表,将这个包发送给它的上游——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一个路由器(网络B)。

  3. 穿越骨干:CERNET的路由器继续转发,数据包可能经过中国电信的骨干网(网络C)。

  4. 跨国跋涉:通过海底光缆,数据包进入美国的某个骨干网(网络D)。

  5. 抵达目的地:最终,数据包被传递到谷歌数据中心网络的边界路由器(网络E),并由其送达处理你请求的谷歌服务器。

  6. 回程:谷歌服务器的响应数据包沿着类似(但可能不同)的路径,穿越一系列网络,最终回到你的笔记本电脑。

你的一次简单点击,背后是一次穿越了数个甚至数十个独立网络的环球旅行。

四、为什么这个架构如此成功?

“网络的网络”这一设计哲学,是互联网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1. 极致的可扩展性:无需重建整个网络来容纳新用户。只需要将一个新的网络(比如一个新的ISP或一个公司网络)连接到现有的互联网上即可。

  2. 包容性与多样性:不关心每个独立网络内部用什么技术(以太网、Wi-Fi、4G/5G)。只要在边界上有懂IP协议的路由器,任何网络都可以接入。

  3. 分布式管理与 robustness:没有单一的、中央控制的机构。每个网络由不同的组织(ISP、公司、大学)独立管理。一个网络的故障通常不会导致整个互联网瘫痪。

总结

“网络的网络”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语,它是互联网最核心的架构蓝图。它告诉我们,互联网是一个由路由器互联、使用IP协议通信的、无数独立网络的集合体。理解这一点,就抓住了从宏观上理解计算机网络运作方式的关键。

互联网的层级金字塔:ISP如何层层互联构成全球网络

深入解析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联结构,看懂数据包在全球网络中的真实旅程。

“网络的网络”在现实中表现为一个分层的、商业驱动的ISP结构。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个金字塔模型,数据包从塔底出发,需要层层上传,再层层下放,才能到达目的地。

一、ISP层级模型:一个四层金字塔

这个模型通常包含四个主要层级,从上至下,覆盖范围逐渐变小,数量逐渐增多。

第1层:骨干ISP / 一级ISP
  • 角色:互联网的顶层核心,全球范围的“巨人”。

  • 特点

    • 覆盖全球:拥有跨越大陆和大洋的国际骨干网。

    • 彼此对等互联:它们之间通过对等协议 免费交换流量,形成一个全球性的高速互联核心。它们不向其他同级ISP付费

    • 数量极少:全球只有寥寥几十个,如AT&T, Deutsche Telekom, Lumen, NTT等。

  • 比喻:它们是国家之间的主干高速公路系统,连接着各个大洲和国家。

第2层:区域ISP / 二级ISP
  • 角色骨干网的客户,也是下层ISP的提供商。

  • 特点

    • 覆盖一个大区域或国家:例如,一个覆盖中国多个省份的ISP。

    • 向上付费:它们需要向一个或多个第1层ISP支付费用,以接入全球互联网。

    • 对等与客户并存:它们可能与其他区域ISP对等互联,同时也向更下层的ISP(第3层)或大型企业出售接入服务。

  • 比喻:它们是省级高速公路公司,需要接入国家主干道,同时也管理着自己省内的干线。

第3层:本地ISP / 三级ISP
  • 角色最终用户的直接服务商

  • 特点

    • 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比如你所在城市的宽带运营商。

    • 向上付费:它们通过向第2层ISP(或有时直接向第1层)付费来获取互联网接入。

    • 直面用户:我们家庭、学校、小企业通常就是从这一层ISP购买服务。

  • 比喻:它们是城市的公交公司或出租车公司,负责将个人(数据包)从家门口送到长途汽车站(上层ISP的网络)。

第4层:内容提供商网络
  • 角色:一个特殊且强大的新层级,为了效率和用户体验而诞生。

  • 特点

    • 自成体系:如Google、Microsoft、Amazon、阿里云等巨头,它们建设了自己的全球私有网络,数据中心之间通过专线连接。

    • 深度嵌入:它们通过在各大ISP的机房部署缓存服务器,或者直接与各级ISP对等互联,将其内容“推近”用户。

    • 目标:绕过复杂的公共互联网路径,让用户能更快地访问它们的服务。

  • 比喻:它们是在全国自建了仓储和物流中心的大型电商。你的订单不再是从遥远的总部发货,而是从离你最近的城市仓库直接送出,速度极快。


二、数据包的旅程:一个完整的上下行案例

让我们追踪一个数据包,看它如何在这个金字塔中穿梭。

场景:一名深圳大学的学生(使用校园网,接入商是“深圳教育网”,一个第3层ISP)访问一个托管在美国谷歌服务器上的网站。

  1. 起点 - 第3层

    • 数据包从学生的电脑发出,通过校园网,到达“深圳教育网”的路由器。

  2. 上行 - 第3层 → 第2层

    • “深圳教育网”将其路由给自己的上游提供商,比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一个第2层ISP)。

  3. 上行 - 第2层 → 第1层

    • CERNET的路由器发现目的地在美国,于是将数据包发送给它连接的某个第1层ISP(比如中国电信的全球骨干网)。

  4. 穿越核心 - 第1层之间

    • 数据包在中国电信的骨干网中传输,通过海底光缆,到达美国。在美国,它通过对等互联点 被移交到谷歌合作的某个第1层ISP(如Lumen)的网络中。

  5. 下行 - 第1层 → 内容提供商网络

    • 谷歌作为一个强大的内容提供商,它与Lumen直接对等互联。数据包因此直接进入谷歌的私有骨干网

  6. 抵达目的地

    • 在谷歌的全球网络中,数据包被路由到托管目标网站的具体服务器。响应数据包则沿着相同或类似的路径返回。

关键在于:数据包的路径通常是一个 “上行-穿越-下行” 的过程。它必须从底层ISP开始,向上传递到某个能连通目的地的顶层核心,然后再向下传递到目标所在的本地网络。


三、关键互联方式:对等与转接

ISP层级之间的关系由两种商业协议决定:

  • 转接:下层ISP向上层ISP付费,以通过其网络访问整个互联网。这是客户-供应商关系(如第3层向第2层付费)。

  • 对等:两个ISP(通常是同层级或体量相当)同意免费交换去往对方客户网络的流量。这是合作共赢关系(如所有第1层ISP之间,或谷歌与电信运营商之间)。

四、这个模型为什么重要?

  1. 解释网络性能:你的网速快慢,不仅取决于你的本地ISP,更取决于它上游的提供商以及整个路径的质量。

  2. 理解网络中立性:数据包在穿越不同ISP的网络时,是否会受到歧视或 throttling(限速)?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辩论话题。

  3. 揭示互联网的商业本质:互联网并非一个免费的公益项目,其背后是一个由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和协议支撑的庞大产业。

  4. 彰显内容提供商的崛起:谷歌、网飞等公司的私有网络正在重塑传统的互联网架构,它们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选择“自建高速通道”。

总结

互联网的“网络的网络”结构,在现实中体现为一个由多层ISP内容提供商网络通过商业协议(转接和对等)互联而成的、可扩展的、分层的金字塔。理解这个模型,就能从宏观上把握数据如何在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流动,以及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http://www.dtcms.com/a/530052.html

相关文章:

  • 速卖通网站怎样做店面的二维码百度网站广告怎么做
  • 【笔记】修复 ComfyUI 启动报错 KeyError: ‘luts‘ 和 KeyError: ‘tensorrt‘
  • 建设网站应注意什么网站制作公司美股上市
  • 网站源码怎么下载网站建设课程设计报告php
  • 为什么电脑打开那个做网站都是那一个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 【右值引用完美转发】右值引用与完美转发的“天罡北斗阵”
  • 链表-循环双向链表【node4】
  • 襄阳网站建设找下拉哥科技sem seo是什么意思呢
  • 移动端网站建设的软件有哪些建设银行投诉网站首页
  • 乌鲁木做兼职的网站三合一网站建设方案
  • 西安装修公司网站制作做一个网站赚钱吗
  • 公司网站建设技术企业品牌推广策划
  • 汽车电子运用目的,如何学习simulink?
  • Vue3 组件挂载流程(源码解读)
  • 老榕树建站软件wordpress 站点网络
  • 岗巴网站建设优秀企业网站模板下载
  • 自己动手建设网站国家企业信用网官网
  • 呼市网站制作大连网站关键词
  • wordpress搜索页分类怎样建设的网站好优化好排名
  • Java的注解
  • 专业公司网站 南通免费素材库大全
  • 哪家网站设计公司好出货入货库存的软件
  • 做淘宝客可以有高佣金的网站宣传册设计一般多少钱
  • 网站logo图怎么做如何加强网站安全建设
  • [linux] windows如何快乐部署LLM:linux子系统—wsl
  • 单片机开发---分层架构设计
  • 响应式网站建设福州网页版微信二维码扫描
  • 山东港基建设集团网站wordpress双主题缓存
  • 岳阳企业网站定制开发wordpress 4.8.2 漏洞
  • BELLE-A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