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432(AbMole,M9414)
1. 基本信息与化学性质
来源:OK432源于A组3型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Su株。
制备工艺:将细菌在伯纳西林(一种青霉素G钾盐)存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青霉素会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无法正常分裂,形成形态学上变形的“前原生质体”状态,但其代谢仍然活跃。随后,将这些细菌进行加热处理(45℃, 30分钟),使其完全灭活,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最后与冷冻干燥的粉末一起冻干,制成制剂。
“化学性质”的特殊性:由于它是灭活的整个细菌细胞,其“化学性质”更准确地说是其生化组成。它包含了细菌的全部组分,如:细胞壁成分:肽聚糖、脂磷壁酸。外毒素:链球菌溶血素S。多种细菌蛋白和酶。 其中,青霉素G钾盐作为制备过程的一部分,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中,但其含量极低,主要作用是改变细菌的形态和抗原性,而非发挥抗生素作用。
2. 原理与作用机制
-
激活模式识别受体(PRRs): OK432的细菌成分(如肽聚糖、脂磷壁酸)可以被免疫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LR),特别是TLR2、TLR4,以及细胞内的NOD样受体(NLR) 识别。这种识别会启动下游的信号通路(如NF-κB通路),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
-
诱导细胞因子风暴: 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会释放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和干扰素-γ(IFN-γ) 等。这些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炎症环境,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肿瘤生长。
-
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 OK432作为“佐剂”,极大地增强了抗原提呈细胞(特别是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摄取、处理并提呈肿瘤抗原给T细胞,从而激活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反应。同时,它也能促进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和增殖。
-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坏死: OK432可以直接与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通过内在或外在途径诱导其凋亡。此外,它诱导产生的TNF-α等细胞因子也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破坏肿瘤血管系统: OK432引起的炎症反应可以破坏为肿瘤供血的新生血管,导致肿瘤因缺血而坏死。
-
引起局部炎症和纤维化: 当被局部注射到囊肿(如淋巴管瘤)或胸腔/腹腔积液时,OK432会引发强烈的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母细胞聚集。最终,这会导致囊肿内壁的内皮细胞被破坏、粘连,并促进纤维组织生成,从而使囊肿腔闭塞、消失。对于恶性积液,它通过炎症使胸腹膜粘连,阻止液体产生。
3. 实验与应用
临床治疗应用
-
肿瘤免疫治疗: 恶性胸腹水:局部腔内注射OK432是治疗肺癌、胃癌等引起的恶性胸水、腹水的有效方法,其有效率较高。 实体瘤的辅助治疗:曾用于头颈部癌、胃癌、肺癌等的辅助治疗,通过皮内或肌肉注射,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力。随着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兴起,其应用有所减少,但作为联合用药的探索仍在进行。 癌性淋巴管瘤:对于手术困难的淋巴管瘤,局部注射OK432使其硬化、萎缩,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成功率很高。
-
硬化疗法: 除了淋巴管瘤,也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囊肿。
科学研究应用
-
建立体外免疫激活模型: 研究人员将OK432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共培养,用以高效地产生和扩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 和激活的树突状细胞(DCs)。这种OK432激活的PBMC培养上清中含有高浓度的多种细胞因子,可以作为条件培养基用于其他免疫细胞的研究。
-
研究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 作为典型的PAMP(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混合物,OK432是研究TLR/NOD信号通路、炎症小体激活、细胞因子产生及抗原交叉提呈机制的理想刺激物。
-
肿瘤免疫疗法的联合研究: 在动物模型中,OK432常被用来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其他免疫疗法(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联合使用,研究其协同抗肿瘤效应。它能将“冷”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少的肿瘤)转化为“热”肿瘤,提高其他疗法的疗效。
-
作为阳性对照: 在评估其他免疫刺激剂或佐剂效力的实验中,OK432常被用作一个强效的阳性对照。
OK432是一种历史悠久且机理独特的生物免疫调节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多靶点、强效的非特异性免疫激活能力。尽管在新型靶向和免疫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其在某些癌症全身治疗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在恶性胸腹水、淋巴管瘤等特定疾病的治疗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线选择。同时,在科学研究领域,它继续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免疫系统,并开发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