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 AI大事件
📝 今日AI十大事件
-
OpenAI推出AI浏览器ChatGPT Atlas:OpenAI正式发布其首款AI驱动的网页浏览器ChatGPT Atlas,旨在与谷歌Chrome竞争。该浏览器可与网页内容深度互动,如总结影评、协助在线订购食材等。高级功能“智能体模式”可代用户操作电脑、自动点击网页。受此消息影响,谷歌股价当日市值蒸发超700亿美元。有趣的是,当AI总结完我看了下当前美股盘前的股价,谷歌已经把这700个亿美金涨回来了,世界变化太快😄
-
广东出台16条措施推动AI赋能制造业: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等提出16条措施,旨在打造“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关键内容梳理了一张表,看未来哪个城市给的支持更多咯,卷起来:)方面 关键举措 🛠️ 强化关键供给 • 实施"百行千模",发展垂直大模型和场景小模型
• 发放"模型券"、"算力券",降低企业技术使用成本
• 打造高价值工业智能体,推动AI与工业软件、智能装备融合📈 推动规模化应用 • 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编制行业改造指南
• 开展"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
• 推行数智化"链式改造",带动产业链协同转型🏗️ 构建支撑体系 • 在深圳、东莞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中试这词曝光有点多)
• 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
• 培育国家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优化要素保障 • 财税金融支持,打造"粤智贷"品牌矩阵
• 培育复合型人才,塑造"粤工AI学校"培训品牌(利好培训)
• 建设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筑牢安全防线 -
OpenAI被曝“水星计划”瞄准金融业:据报道,OpenAI已聘请超过100名前投资银行家,参与其内部代号为“水星计划”的秘密项目,旨在训练AI构建金融模型,替代投资银行业中由初级银行家承担的大量基础性工作。
方面 具体信息 项目目标 训练AI构建金融模型,替代初级银行家的基础工作 团队构成 超100名前投行人士,来自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尖投行,也包括哈佛、MIT的MBA学生 工作内容 编写提示词,为IPO、企业重组等交易构建金融模型 薪酬回报 时薪1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68元),并可提前使用OpenAI开发中的AI系统 申请流程 全AI面试、财务报表知识测试、建模测试,几乎无人为干预 -
九识智能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九识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截至本轮,其B轮融资总额已达4亿美元,成为全球L4无人驾驶领域的标志性融资事件。九识智能最近的融资有点猛,说起来也可以理解为具身智能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标志。
-
英伟达首批美国本土 Blackwell AI 芯片下线:全球最高密度 AI 算力首次“美国造”,标志着高端 GPU 供应链从东亚回流美国的关键节点。早在今年4月,黄仁勋就宣布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美国本土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最强芯片Blackwell终于在美国本土成功生产。“英伟达首批美国本土 Blackwell 下线”是高端半导体回流的标志性事件,会吸引更多晶圆厂及一级封装/测试项目落地,形成“先进制程 + AI 超算”的局部产业集群。但受限于配套链条、人才与成本,它更像“高价值节点”而不是“全链条繁荣”的制造业复兴;对就业和 GDP 的拉动集中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环节,对中低附加值的通用制造溢出有限。
-
大摩报告:DRAM 库存跌破两周,AI 服务器拉动存储进入“卖方市场”:现货价格两周内最高上涨 25%,大摩提示“涨价远未见顶”,为投资者给出周期拐点量化指标。emm,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近装电脑的配件,价格居然临近双11的时候涨价了,还好我在上个月就装的差不多了哈哈。
-
桥水基金达利欧推出“Digital Ray”AI 克隆体,投资决策 80% 水平复现本人:首次把个人投资哲学完整蒸馏进可交互数字分身,为资管行业“人格化模型”提供商业范本。达利欧将这个AI克隆命名为“Digital Ray”,并表示其在模拟自己思维方面已达到很高的保真度。根据测试,该AI在谈论市场、投资和经济学等话题时,能达到与他本人交流“80%的效果”;而在探讨生活和工作原则方面,相似度更是高达95%。
蛮有意思的尝试,未来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投资顾问,而且是世界顶尖水平的。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有找个投资顾问的意识,和本金。 -
“ChatGPT 因 GPU 过热临时限流,免费用户每日生成次数降至 3 次”非常有趣的一个案例。实际是个假新闻。我让kimi盘点今日AI大事件的时候,AI搜索到了这么一篇新闻:https://www.diaifu.net/post/9122.html
这篇新闻的确是今天发的,看起来也是AI盘点后自动发的,不过我在check的时候,kimi告诉我的内容如下,所以human in the loop的价值还是在的,能直观上发现一些问题,然后解决,当然,这个能力agent也能实现的七七八八。
-
国产大模型算力消耗一年半增长 300 倍,快手 “可灵 AI” 占全球 30% 份额:据工信部及国家数据局信息,中国 AI 日均 Token 消耗量从 2024 年初 1000 亿增至 2025 年 6 月 30 万亿。快手视觉生成大模型 “可灵 AI” 用户超 2200 万,全球用户份额达 30%;阿里通义系列开源 300 余模型,下载量破 6 亿次,衍生模型超 17 万个。其中,可灵 AI 的 “2200 万用户” 和 “30% 全球份额” 是快手官方统计与第三方平台(Poe)行为分析的结合产物。前者通过注册量与企业接入量量化用户基数,后者通过实际调用行为反映市场渗透度。尽管存在地域覆盖、活跃度差异等局限性,但两者共同勾勒出可灵在专业视频生成领域的头部地位。之前一直知道可灵数据还不错,没想到这么好...怪不得各个大厂在卷视频模型这件事情上挥金如土。
-
日立与 OpenAI 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 AI 应用成熟度模型日立制作所与软银旗下 Gen-AX 合作,无偿公开生成式 AI 应用成熟度模型 “MA-ATRIX”,为企业提供 AI 应用现状评估框架与发展路线图。与此同时,日立宣布与 OpenAI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工业 AI 场景落地。
信息本身一般,但是生成式 AI 应用成熟度模型这个概念还是蛮新颖的,用于评估一个企业AI用的怎么样。 MA-ATRIX(Maturity Assessment & AI TRansformation IndeX)是日立与软银旗下 Gen-AX在 2025-10-22 联合发布的“生成式 AI 应用成熟度模型”,核心目标是给企业一份“自查清单 +升级路线图”,让老板一眼看清自己公司用 AI 到底处在哪个段位,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还给出了详细的评估结构:
-
7 大维度(打分轴):
-
组织(有没有 AI 推进体制、人才密度)
-
合规(隐私、安全、伦理制度)
-
业务流程整合(哪些场景已真的让 AI 跑通)
-
制度与机制(预算、考核、激励)
-
数据治理(主数据、权限、质量)
-
生成 AI 专项(提示词管理、模型微调、多模态应用)
-
业务变革成效(ROI、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量化)
-
-
7 级阶梯(成熟度):
Lv1 不完全 → Lv2 启动 → Lv3 局部 → Lv4 整合 → Lv5 优化 → Lv6 自主优化 → Lv7 AI 持续共创。
每级都给“目标(Goal)+ 具体动作(Practice)”的 30-50 条量化指引,可直接当 OKR 用。 -
就,蛮有趣的,一些传统企业的IT部分可以拿这套东西去忽悠自己的老板了哈哈😄...
希望这份日志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