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场景落地步入技术验证阶段,微美全息加快创新势能探索AI多元路径变革
近期,美国Figure AI正式发布专为Helix大模型打造的Figure 03,具备高精度触觉感知、增强视觉系统与柔性可拆卸外壳,并自建BotQ工厂,首期年产能达1.2万台,标志人形机器人从演示迈向规模化落地。
此外,特斯拉(TSLA.US)Optimus产业化加速,Optimus三代样机发布及量产节奏指引积极。以及为抢占先机,Meta(META.US)身为重要参与者,将人形机器人提升到与增强现实并列的战略高度,力求在这一领域拔得头筹。
据科技记者 Mark Gurman 近日透露,苹果(AAPL.US)首款搭载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智慧家居设备,将是一款全新的桌面机器人。
同时,最近,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纷纷宣布获得制造业大单,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突破、业绩向好的捷报频传,赋能机器人需要广泛覆盖工业、家庭等多元场景,加快推动了机器人落地与交付。
产业链驶入发展“快车道”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进工厂可帮助完成高强度繁重工作,同时有助于获得真实场景数据,推动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加快商业化进程。
据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9.8%、16.3%、8.6%;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98.0%。
工业机器人产量的高速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的直接体现。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具身智能是AI最强应用,而人形机器人则是具身智能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在电动化之后,人形机器人板块仍保持较高关注度,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成为强产业趋势。
微美全息迈向多元形态路径
面对旺盛的机器人市场需求,相关企业正积极通过技术合作与场景拓展构建竞争优势,推动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资料显示,机器人概念股微美全息(WIMI.US),通过全栈技术布局与多场景拓展,构建“技术+场景+生态”,进一步抢占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先机,推动AI机器人向多元形态发展。
实际上,在群雄逐鹿的具身智能赛场,微美全息迎来了厚积薄发。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全面发力,搭建高性能AI算力基地,集成多元异构架构芯片,支持从训练到推理的全场景算力需求,适配具身智能、多模态等垂类模型应用。同时纵向深耕多模态模型、量子计算、机器人场景,为未来多元形态机器人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总结
后空翻、跑酷、马拉松……近段时间,人形机器人学会了不少运动本领,体现了运动能力。而未来的人机交互,还将通过语音、手势、视觉等多模态方式,让机器人成为人类意图、情绪和能力的延伸,让具身智能成为日常。总之,随着技术、生态等问题逐步破解,人形机器人或许能更快走进生活,而这场竞赛还会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