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西北如何利用数字孪生平台打造新能源建设新阵地
广袤的戈壁滩上,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般铺展,数字孪生技术正让这些绿色电力更智能、高效地融入能源网络。
截至2025年,我国每3度电中就有1度来自绿色能源,而西北地区的"沙戈荒"基地贡献了其中重要部分。在这背后,数字孪生平台正成为西北新能源建设的智慧大脑,通过创建新能源电站的虚拟镜像,实现从生产到消纳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01 西北新能源的规模化崛起
西北地区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广袤的戈壁、沙漠地区如今遍布光伏板,曾经的不毛之地变身"能源绿洲"。
截至2025年上半年,西北地区新能源基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相当于每年为全国减少标准煤消耗约4000万吨。这些基地通过特高压线路将绿色电力送往中东部地区,实现了"西电东送"的绿色升级。
随着单体储能电站规模从百MWh向GWh迈进,传统运维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正有效解决新能源电站的运营管理难题。
02 数字孪生破解新能源管理难题
新能源电站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给运营维护带来巨大挑战。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创建物理电站的虚拟映射,实现了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数字孪生平台接入了数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风机运行数据。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并生成维修方案,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数字孪生平台还能模拟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发电情况,提前预测电站出力,为电网调度提供精准依据。这项技术使新能源电站的预测准确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弃风弃光率。
03 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随着新能源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的智能化调度成为关键。数字孪生技术就像储能的"最强大脑",能够优化电池充放电策略,延长设备寿命。
数字孪生储能系统通过构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实现储能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与优化、电网故障的轻松识别与预测。这项技术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宁夏大型储能电站,数字孪生平台根据电价信号和电网需求,自动制定最优运行策略。系统会模拟不同调度方案下的电池衰减情况,选择对设备损伤最小的运行方式。
04 氢能管理的数字化创新
除了电化学储能,氢能作为长时储能的重要方式,也在西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为氢能产业链提供了全流程的数字化支撑。
凡拓数创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园区建筑、能源设施等的三维可视化镜像,整合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氢能产储等多维实时数据,实现园区"电-氢-热多能互补系统"的实时可视化管理。
在具体案例中,如甘泉堡产业园IOC运营管理平台和青岛市氢能产业园运营平台,实现了能源监控、碳排管理、用能优化与绿电消纳,有效提升园区零碳经济水平。
05 数字孪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是新能源电站运行的底线。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精确的数字化映射,使储能电站的每个细胞都变得透明可视。
凡拓数创的数字孪生管理平台能深度融合三维可视化与实时数据,全面监控与智能预警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分布、充放电效率,实现电站的透明化管理,从而提高运维效率并显著降低安全隐患。
系统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设备运行危险状态进行智能识别预警,将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某储能项目应用后,电池故障预警时间提前了72小时,大幅提升了电站的安全水平。
06 未来展望:数字孪生助推能源转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孪生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未来,数字孪生平台将实现全域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
预计到2026年,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这些电站的"标准配置"。通过智能化管理,新能源电站的运维成本有望显著降低,发电效率持续提升。
从戈壁荒漠到千家万户,数字孪生技术正在让绿色电力更加稳定、可靠。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新能源电站的运营效率,更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北地区的实践表明,数字孪生技术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绿色电力将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