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系列】《人工智能70年》078-AI塑造新人生(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
💎【行业认证·权威头衔】
✔ 华为云天团核心成员:特约编辑/云享专家/开发者专家/产品云测专家
✔ 开发者社区全满贯:CSDN博客&商业化双料专家/阿里云签约作者/腾讯云内容共创官/掘金&亚马逊&51CTO顶级博主
✔ 技术生态共建先锋:横跨鸿蒙、云计算、AI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布道者
🏆【荣誉殿堂】
🎖 连续三年蝉联"华为云十佳博主"(2022-2024)
🎖 双冠加冕CSDN"年度博客之星TOP2"(2022&2023)
🎖 十余个技术社区年度杰出贡献奖得主
📚【知识宝库】
覆盖全栈技术矩阵:
◾ 编程语言:.NET/Java/Python/Go/Node…
◾ 移动生态:HarmonyOS/iOS/Android/小程序
◾ 前沿领域:物联网/网络安全/大数据/AI/元宇宙
◾ 游戏开发:Unity3D引擎深度解析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
- 🌐 风暴的起点:一堂课与16万学生
- 🚀 从课堂到产业:MOOC元年的开启
- 💡 MOOC的核心:沿袭形式,颠覆内核
- 🤖 AI驱动与未来展望
🚀前言
有了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大学将不再是从前的大学。下一个爱因斯坦或乔布斯,也许就隐身在非洲某个偏远的乡村中。
🚀一、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
🌐 风暴的起点:一堂课与16万学生
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件开创历史的大事:试探性地将三门计算机课程对全球免费开放。反响出人意料,注册学习人数均超过10万。其中,由塞巴斯蒂安·特隆与彼得·诺维格主讲的“人工智能导论”,吸引了来自190个国家(地区)的16万名学习者。
不仅如此,一个全球性的Facebook学习群随之诞生,大量在线志愿者迅速将课程翻译成44种语言。这堂课,成为了第二年席卷全球的MOOC风潮的直接导火索。
面对前所未有的16万网络学生,特隆对课程进行了彻底重塑:将学生置于一切的中心,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非被动听讲来学习。他允许斯坦福在校生选择在线学习,结果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了后者。
更惊人的结果出现在考场上:斯坦福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历届整整高出了一个等级。然而,课程结束时,总排名前400的学生中没有一位来自斯坦福,获得满分的248名学生更是与斯坦福绝缘。
🚀 从课堂到产业:MOOC元年的开启
这一结果深深震撼了特隆,促使他重新思考教育的形态。几个月后的2012年1月,他辞去斯坦福终身教职,创立了首家MOOC公司 Udacity。
随后,MOOC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学教授达芙妮·科勒与吴恩达共同创办 Coursera。
- 2012年5月:MIT与哈佛大学联手创办非营利性MOOC机构 edX。
短短四个月内,三大平台鼎立的格局形成,2012年由此被誉为“MOOC元年”。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纳森将这种情况称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
💡 MOOC的核心:沿袭形式,颠覆内核
MOOC(中文译为“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它与传统网络公开课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借着大学的名义颠覆大学”**。
表面上,MOOC沿袭了大学教学管理的全部流程;但骨子里,它实现了根本性的颠覆:
- 教师授课:对象穿越校园与国界,面向全球任何角落的求知者,且完全免费。
- 学生作业:在智能化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辅助下,与全球同学互助完成。
- 考试与认证:证书或文凭的获取,像其他教育服务一样,由学习者自主选择。
正如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所言:“下一个爱因斯坦或乔布斯,也许就隐身在非洲某个偏远的乡村中。”
🤖 AI驱动与未来展望
MOOC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跨越全球的多空间交互、海量作业的讨论与评判、各类测验与考试的实施,这些都离不开数据挖掘、教育专家系统等AI技术的强大支持。
尽管MOOC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完成率等质疑,但这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在AI的推动下,它仍在稳步前进。截至2024年,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学习人次达12.77亿,建设和应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