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分子“导航”,突破蛋白–糖类分子对接难题
DOI: 10.26434/chemrxiv-2025-8qvgh
蛋白与糖类的相互作用广泛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和疾病发生。然而,由于糖类分子的高度柔性和结合位点的浅表亲水性,蛋白质–糖类复合物的结构预测一直是结构糖生物学的难题。传统实验方法如核磁共振(NMR)、X射线晶体学(X-ray crystallography)和冷冻电镜(Cryo-EM)虽能提供精准信息,但耗时高、成本大,亟需计算模拟手段的突破。
2025年9月8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University of Buenos Aires)与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团队在预印本平台ChemRxiv上发表了题为Guided Docking Using Solvent Structure Information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of Protein–Glycans Complex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溶剂结构信息的“引导式对接”方法(guided docking),通过引入晶体水位点(Crystallographic Water Sites)信息,显著提升了蛋白质–糖类复合物的构象预测准确性。这一突破性策略为糖配体(glyco-ligand)的建模和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新工具。
01 工作速览
该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 AutoDock Vina的改进版分子对接工具,结合糖类特异的惩罚函数与能量奖励机制,在模拟过程中系统性地强化了配体与受体的化学合理性接触。他们提出的“水分子理想相互作用点”(Waters Ideal Interactions, WII)作为引导偏置位点,在对接中引入了溶剂推断的关键作用位点,从而提升了预测精度。
通过在 30 个高质量蛋白–寡糖复合物数据集上的基准测试,该方法在缺乏已知复合物参考结构(holo structure)的情况下,仍能稳定 outperform 传统方法(如 Vina-Carb、GlycoTorchVina)。其中,在WIIGA基准数据集的测试中达到了 53.33% 的预测成功率,而在理想条件下,精度可提升至 83.33%。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药物设计中的糖分子类似物(glycomimetics)的交叉对接,显示了广泛的适用性。
此外,该团队还进一步评估了受体不同构象(apo 结构、AlphaFold3预测模型)对对接结果的影响,发现当受体存在较大构象偏差时,预测准确性下降,这提示未来在计算中需结合实验结构或构象集合以提高鲁棒性。
软件下载地址:
https://gitlab.com/modenuttilab/vina-site
02 亮点
该研究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将溶剂衍生信息系统性引入糖类对接建模,使得“水分子”从被动背景变为主动引导因素。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复杂糖类结合预测的精度,也为糖生物学和药物化学提供了可推广的通用框架。
随着更多糖类结构数据的积累和对接算法的持续优化,这一引导式对接策略有望在基础研究中加速糖类识别机制的解析,并在应用层面助力糖靶向药物的理性设计,例如针对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和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治疗分子开发。
论文链接:
https://chemrxiv.org/engage/chemrxiv/article-details/68b1b363a94eede15468d9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