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手势识别发展历史
早期探索阶段
(20 世纪 60 年代 - 80 年代)
手势识别技术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集中在基于视觉的方法,如光流法、轮廓法等。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识别精度较低。
技术积累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视觉手势识别技术逐渐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早期主要依赖于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以及基于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的手势识别方法,这些方法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但普遍存在鲁棒性差、识别精度低等局限性
快速发展阶段
(21 世纪初 - 2010 年代)
2012 年,AlexNet 在 ImageNet 竞赛中夺冠,标志着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领域的突破,研究者开始将 CNN 应用于手势特征提取,显著提升了动态手势的识别精度。
成熟应用阶段
(2020 年代至今)
随着技术发展,同时构建高质量、多场景、大数量的手势数据集,进一步提升了手势识别在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同时,手势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智能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之一。
手势识别相关项目:https://github.com/XIAN-HHappy/handpose_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