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90》价值投资者的认知升级与交易规则重构 - 第三层:DCF算的未来多少年的现金总和?
这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你是否真正理解 DCF(自由现金流折现)的本质。
✅ 直接回答:
DCF计算的是企业“未来所有年份”的自由现金流总和——不是10年,也不是20年,而是理论上“无限年”(永续经营)的全部现金。
但为了可操作性,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
DCF 总价值 = 【明确预测期】的现金流现值 + 【终值】的现值
也就是说:
- 前5年或10年:我们逐年预测并折现;
- 之后的所有年份(第6年起或第11年起):用一个公式打包估算 → 叫做“终值(Terminal Value) ”。
👉 所以,DCF 算的是 从现在到企业生命终结为止的所有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总和。
一、为什么不能只算10年或20年?
因为这会严重低估伟大企业的价值!
📌 举例:
茅台、长江电力、微软这样的公司,预期能持续经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如果你只算前10年的现金流,就等于说:“这家企业10年后就不值钱了。”
这显然不合理。
而现实中:
终值通常占DCF总估值的60%~80%!
这意味着:你买的不是一个“10年生意”,而是一个“永久印钞机”。
二、DCF的时间结构详解
假设我们使用 5年详细预测 + 终值模型:
时间段 | 处理方式 | 占比 |
---|---|---|
第1~5年 | 每年单独预测自由现金流,并逐个折现 | 约20%~40% |
第6年及以后 | 用“戈登增长模型”一次性估算所有后续现金流的集合(即终值),再折现回今天 | 约60%~80% |
🔹 终值公式(Gordon Growth Model):
终值 = 第5年FCF × (1 + g) / (r - g)
g
:永续增长率(建议取2%~3%,不超过长期GDP增速)r
:折现率(个人投资者常用8%~10%)
然后把这个“终值”也折现回当前时间点。
三、举个真实感的例子
假设某消费公司每年能产生稳定增长的自由现金流:
年份 | 自由现金流(亿元) | 折现后现值(9%折现率) |
---|---|---|
第1年 | 10.0 | 9.17 |
第2年 | 10.8 | 9.09 |
第3年 | 11.7 | 9.03 |
第4年 | 12.6 | 8.92 |
第5年 | 13.6 | 8.84 |
小计(前5年) | —— | 45.05 亿元 |
终值(第6年起) | 对应现值约 128.74 亿元 | ← 包含了第6年、第7年……一直到永远的现金流 |
✅ 企业总价值 ≈ 45.05 + 128.74 = 173.79 亿元
💡 看到了吗?虽然我们只“写了”5年数据,但实际上涵盖了“无限年”的价值。
四、常见误解澄清
误解 | 正确认知 |
---|---|
“DCF就是未来10年现金流加起来” | 错!是无限年总和,只是分段处理 |
“终值是随便编的” | 不是,它是基于永续增长逻辑的数学推导 |
“我可以不做终值” | 不做终值 = 放弃企业长期价值,严重低估好公司 |
“我可以预测20年明细” | 可以但没必要,远期预测误差大,且折现后影响微弱 |
五、总结:DCF到底包含多少年?
问题 | 答案 |
---|---|
DCF算的是未来多少年的现金? | 无限年(只要企业持续经营) |
为什么只写5年或10年? | 远期不可预测,用“终值”概括剩余所有年份 |
终值合理吗? | 合理,它是金融学广泛接受的标准方法 |
我该怎么用? | 掌握“5年预测 + 终值”模型即可,重点在于思维框架 |
✅ 实战建议
作为个人投资者,你应该:
- 使用 5年详细预测
- 设定保守增长率(如6%~8%)
- 折现率用 9%
- 永续增长率用 2.5%
- 计算终值并纳入整体估值
- 做敏感性分析(测试不同假设下的结果)
不追求精确数字,而是建立“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的判断力。
🎯 最后赠言:
“DCF不是计算器,而是望远镜。”
它让你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利润,
而是一家企业穿越时间、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当你真正理解这一点,你就掌握了价值投资的核心密码。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3411b71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