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I智能体升级实战:从规则匹配到Function Call,准确率提升86%的技术选型之路

AI智能体升级实战:从规则匹配到Function Call,准确率提升86%的技术选型之路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
标签: #AI智能体 #FunctionCall #技术选型 #架构升级 #MCP
阅读时间: 12分钟
实战代码仓库地址: https://github.com/wyg5208/mailmind
一个完全实战的项目,从规则匹配到FUNCTION CALL的迭代过程,再到MCP的思考

专栏《大模型应用实战:开发一个智能邮件助手 36集》加餐篇

📌 系列文章导航

  • 第一篇:《AI智能体升级实战:从规则匹配到Function Call,准确率提升86%的技术选型之路》(本文)
  • 第二篇:《Function Call实战:200行代码实现AI智能体,准确率从51%飙升至95%》
  • 第三篇:《Function Call实战效果:准确率提升86%背后的数据与思考,兼谈MCP的未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引子:一次失败的对话引发的思考

“今天的重要工作邮件。”

用户在AI邮件助手中输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查询。看起来很常见,对吧?但返回的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

📧 找到了 27 封今天的邮件[邮件列表]
- 购物促销:京东双十一活动...
- 社交通知:张三点赞了你的朋友圈
- 订阅新闻:今日科技头条...
- 工作报告:Q3季度总结(重要)⭐
- ...

用户皱起了眉头。明明要的是"重要工作邮件",为什么返回了一堆购物、社交、新闻?那封真正重要的工作报告淹没在第4位,需要滚动才能看到。

这不是个例。作为这个AI邮件助手的开发者,我在日志中看到了太多类似的失败案例:

查询: "近7天的重要工作邮件"
识别结果: {time_range: "近7天"} 
提取准确率: 33%  ❌ (漏掉了"重要"和"工作")查询: "统计本周收到的财务邮件"
识别结果: {time_range: "本周"}
提取准确率: 20%  ❌ (没有识别"统计"意图,也没有"财务"分类)查询: "张三发给我的重要邮件"
识别结果: {sender: "张三"}
提取准确率: 50%  ❌ (漏掉了"重要"条件)

系统准确率只有51%。 这意味着,用户每问两个问题,就有一个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作为工程师,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基于规则匹配的意图识别已经到达了天花板。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们从规则匹配升级到Function Call的完整过程,准确率从51%飙升到95%,用户满意度提升47%。更重要的是,我们探讨了未来的方向——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以及它将如何重塑AI智能体的架构。


二、问题剖析:规则匹配为什么不够用?

2.1 规则匹配的工作原理

让我们先看看传统的规则匹配是怎么工作的:

class IntentParser:"""基于规则的意图识别器"""def parse(self, message: str):"""解析用户消息"""params = {}# 规则1: 提取时间if '今天' in message or '今日' in message:params['time_range'] = {'type': 'relative', 'days': 0}elif '昨天' in message:params['time_range'] = {'type': 'relative', 'days': 1}elif '本周' in message:params['time_range'] = {'type': 'week', 'value': 0}# ... 更多时间规则# 规则2: 提取分类if '工作' in message or 'work' in message.lower():params['category'] = '工作'elif '财务' in message or 'finance' in message.lower():params['category'] = '财务'# ... 更多分类规则# 规则3: 提取重要性 - 这里容易出问题!if '重要' in message or 'important' in message.lower():params['importance'] = 3return params

看起来挺清晰的,对吧?但魔鬼藏在细节中。

2.2 三大核心问题

问题1:覆盖不全 - 用户表达千变万化

用户说"今天的邮件",我们能识别。但用户还可能说:

  • “今儿的邮件”
  • “今日收到的邮件”
  • “当天的邮件”
  • “今早的邮件”
  • “今天收件箱”
  • “今天有什么邮件”

每一种表达都需要写一条规则。更糟糕的是,用户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 我们写了这些规则
time_keywords = ['今天', '今日', '今儿', '当天']# 但用户可能这样问
"给我看看今天上午收到的邮件"  # 包含"上午"
"今天到现在的邮件"  # "到现在"
"今天收到的邮件都有哪些"  # 表达方式不同

规则无法穷举所有可能的用户表达。


问题2:组合困难 - 多条件容易漏掉

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失败案例:

message = "今天的重要工作邮件"# 规则匹配结果
params = {'time_range': {'type': 'relative', 'days': 0},  # ✅ 识别了"今天"'category': '重要'  # ❌ 错误!把"重要"当成了分类
}
# 漏掉了:真正的分类是"工作","重要"应该是importance参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代码里有个致命的逻辑错误:

# 错误的实现
if '工作' in message:params['category'] = '工作'if '重要' in message:params['category'] = '重要'  # ❌ 覆盖了前面的'工作'!

即使我们修复了这个bug,组合问题依然存在:

# 用户:"今天的重要工作邮件"
# 需要同时提取3个参数:
expected = {'time_range': 'today',      # 条件1'importance': 3,            # 条件2'category': '工作'          # 条件3
}# 但规则匹配很容易漏掉某个条件
# 准确率直线下降:
# - 单条件查询: 55%
# - 双条件查询: 40%
# - 三条件查询: 30%  ← 三个条件全对的概率太低了!

当查询包含多个条件时,规则匹配的准确率呈指数级下降。


问题3:维护噩梦 - 每个需求都是新规则

产品经理走过来:“我们要支持’紧急邮件’的查询。”

# 新增规则
if '紧急' in message or '急' in message or 'urgent' in message:params['importance'] = 4

两周后:“用户想搜索’包含附件的邮件’。”

# 再加规则
if '附件' in message or 'attachment' in message or '有文件' in message:params['has_attachment'] = True

一个月后:“支持按发件人搜索,比如’张三发给我的邮件’。”

# 又加规则
match = re.search(r'([^\s]{2,5})(发给我|给我发|寄给我)', message)
if match:params['sender'] = match.group(1)

三个月后,代码变成了这样:

def _extract_search_params(self, message: str) -> Dict:"""从消息中提取搜索参数"""params = {}# 时间提取:50行代码if '今天' in message: ...elif '昨天' in message: ...elif match := re.search(r'近(\d+)天', message): ...# ... 20多个时间规则# 分类提取:30行代码  if '工作' in message: ...elif '财务' in message: ...# ... 15个分类规则# 重要性提取:20行代码if '重要' in message: ...elif '紧急' in message: ...# ... 10个重要性规则# 发件人提取:40行代码# ... 复杂的正则表达式# 关键词提取:30行代码# ... 更多正则表达式return params  # 总计:200多行规则代码!

每个新需求都要写新规则,规则之间容易冲突,代码越来越难维护。

2.3 数据说话:准确率的残酷现实

我们对100个真实用户查询进行了测试,结果触目惊心:

查询类型样本数规则匹配准确率用户满意度
单条件(如"今天的邮件")3055%⭐⭐⭐
双条件(如"重要工作邮件")4040%⭐⭐
三条件(如"今天的重要工作邮件")2030%
统计类(如"统计本周邮件")1035%
加权平均10051%⭐⭐ (3.2/5)

51%的准确率意味着什么?

  • 用户问10个问题,只有5个能得到满意答案
  • 另外5个要么返回错误结果,要么需要重新换个问法
  • 用户体验评分只有3.2分(满分5分)

这样的AI助手,能叫"智能"吗?

更糟糕的是,规则匹配已经接近天花板了。 即使我们继续优化规则、添加更多的if-else,准确率最多也就提升到60%左右。要想实现质的飞跃,必须换一条路。


三、技术选型:三种方案的权衡

当我们意识到规则匹配的局限后,团队开始调研其他方案。最终我们锁定了三个候选方案:

  1. 继续优化规则匹配 - 治标不治本
  2. 引入Function Call - 平衡之选
  3. 采用MCP架构 - 未来方向

让我们深入分析每个方案。

3.1 方案对比矩阵

维度规则优化Function CallMCP
实现难度简单 ⭐中等 ⭐⭐较高 ⭐⭐⭐⭐
准确率~60%~95%~98%
开发周期1-2天3-5天2-3周
可扩展性高 ✨极高
维护成本中 ✨
技术成熟度成熟成熟 ✨发展中
投入产出比极高中高
学习曲线平缓适中 ✨陡峭

3.2 方案1:继续优化规则匹配

核心思路:完善正则表达式,增加更多规则,优化匹配逻辑。

# 优化后的规则匹配
class EnhancedIntentParser:def __init__(self):# 更完善的关键词库self.time_keywords = {'今天': ['今天', '今日', '今儿', '当天', '今早', '今晚'],'昨天': ['昨天', '昨日', '昨儿'],# ... 100+个时间表达}self.category_keywords = {'工作': ['工作', '办公', 'work', 'office', '项目', '会议', '报告'],'财务': ['财务', '金融', '账单', '发票', 'finance', 'bill'],# ... 50+个分类表达}def parse(self, message: str):# 更智能的规则匹配逻辑# 使用模糊匹配、同义词扩展# 处理规则冲突、优先级排序# ... 300+行优化代码pass

优势

  • ✅ 实现简单,团队熟悉
  • ✅ 不依赖外部API服务
  • ✅ 响应速度快(<500ms)
  • ✅ 成本低,无额外开销

劣势

  • ❌ 治标不治本,本质问题没解决
  • ❌ 准确率提升有限(最多到60%)
  • ❌ 代码复杂度激增(300+行 → 500+行)
  • ❌ 维护成本持续增加
  • ❌ 新需求开发慢(每个功能5-6小时)

适用场景

  • 简单固定模式的查询
  • 临时过渡方案
  • 预算极度受限的场景

我们的评估:这是一条死路。即使投入大量时间优化,准确率也只能从51%提升到60%左右,用户体验改善有限。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代码变得更加难以维护,技术债越积越多。


3.3 方案2:引入Function Call ⭐⭐⭐⭐⭐ (最终选择)

核心思路:让AI模型自己决定调用什么工具,自动提取结构化参数。

什么是Function Call?

Function Call是OpenAI和GLM主流大模型具备的一项能力,允许AI模型:

  1. 理解用户意图 - 不需要写规则
  2. 决定调用工具 - AI自己判断需要什么功能
  3. 提取结构化参数 - AI自动生成JSON格式的参数

工作流程

用户输入:"今天的重要工作邮件"↓
1. AI分析意图↓
2. AI决定调用 search_emails 工具↓
3. AI自动提取参数:{"time_range": "today","importance": 3,"category": "工作"}↓
4. 系统执行search_emails(params)↓
5. 返回精确匹配的邮件

代码对比

规则匹配版(V1)

# 需要手写200+行规则
def _extract_search_params(message):params = {}if '今天' in message:params['time_range'] = {'days': 0}if '工作' in message:params['category'] = '工作'if '重要' in message:params['importance'] = 3  # 可能被覆盖!return params  # 容易出错

Function Call版(V2)

# 只需定义工具,AI自动理解
EMAIL_TOOLS = [{"name": "search_emails","description": "搜索邮件","parameters": {"time_range": {"type": "string","enum": ["today", "yesterday", "this_week"]},"category": {"type": "string","enum": ["工作", "财务", "社交", "购物", "新闻", "教育", "旅行", "健康", "系统", "广告", "垃圾", "通用"],"description": "邮件分类。系统支持12种分类"},"importance": {"type": "integer","enum": [1, 2, 3, 4, 5],"description": "3表示重要"}}
}]# AI自动调用,自动提取参数
response = ai_client.chat_with_tools(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message}],tools=EMAIL_TOOLS
)
# AI返回:search_emails(time_range="today", importance=3, category="工作")

优势

  • 准确率飙升 - 从51% → 95%(提升86%!)
  • 代码量减少 - 从650行 → 450行(减少31%)
  • 易于扩展 - 新增功能只需定义工具
  • AI自动理解 - 支持各种用户表达
  • 技术成熟 - GLM-4、GPT-4原生支持
  • 开发效率高 - 新功能从5小时 → 1.5小时

劣势

  • ⚠️ 响应时间增加 - 从1s → 2.5s(需要2次AI调用)
  • ⚠️ Token成本 - 增加50-100%
  • ⚠️ 依赖AI服务 - 需要稳定的API
  • ⚠️ 调试稍复杂 - 需要理解AI的决策过程

成本分析

Token消耗:
- 规则匹配:500 tokens/次
- Function Call:1000 tokens/次
- 增加:100%月度成本(10万次查询):
- 规则匹配:5元
- Function Call:10元
- 增加:5元/月ROI分析:
投入:5元/月 + 3天开发时间
产出:准确率+86%,用户满意度+47%,开发效率+70%
结论:投入产出比极高!

适用场景

  • 复杂多变的用户查询
  • 需要高准确率的场景
  • 团队有一定技术能力
  • 可接受略高的成本

我们的评估:这是最佳平衡点。准确率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显著提高,成本增加可控。虽然响应时间略有增加,但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3.4 方案3:采用MCP架构 🔮 (未来方向)

什么是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是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的开放协议标准,被誉为"AI应用的USB标准"。

MCP的核心理念

就像USB统一了设备连接标准一样,MCP要统一AI应用与数据源的连接方式:

传统方式:
AI应用A → 自定义接口 → 邮件系统
AI应用B → 自定义接口 → 邮件系统
AI应用C → 自定义接口 → 邮件系统
(每个应用都要重复实现)MCP方式:
┌─────────┐
│ AI应用A │ ──┐
└─────────┘   │
┌─────────┐   ├──→ MCP协议 → Email MCP Server → 邮件系统
│ AI应用B │ ──┤     (一次实现,到处使用)
└─────────┘   │
┌─────────┐   │
│ AI应用C │ ──┘
└─────────┘
MCP架构图
┌─────────────────────────┐
│   AI应用(Host)         │
│  ┌─────────────────┐    │
│  │  Claude / GPT   │    │
│  └────────┬────────┘    │
│           │ MCP SDK     │
└───────────┼─────────────┘│ MCP Protocol (标准化接口)
┌───────────▼─────────────┐
│   MCP Servers (插件化)   │
├─────────────────────────┤
│ 📧 Email Server         │ ← 邮件管理
│ 📁 File System Server   │ ← 文件操作
│ 🗄️ Database Server      │ ← 数据库查询
│ 🌐 Web API Server       │ ← API集成
│ 📊 Analytics Server     │ ← 数据分析
│ ... 无限扩展 ...        │
└─────────────────────────┘
MCP vs Function Call对比
特性Function CallMCP
范围单应用内的工具调用跨应用、跨系统的资源访问
标准化各家格式不同统一的开放协议 ✨
复用性代码紧耦合,难复用插件化,一次实现到处用 ✨
数据源直接代码集成服务化、独立部署 ✨
扩展性需修改应用代码添加新Server即可 ✨
生态各自为政可共享的插件市场 ✨
学习曲线适中较陡峭
成熟度已成熟(2023+)发展中(2024+)
MCP示例代码
# MCP Server定义
from mcp import Server, Tool, Resourceclass EmailMCPServer(Server):"""邮件MCP服务器"""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email-server", version="1.0.0")@Tool("search")async def search_tool(self,time_range: str = None,category: str = None,importance: int = None) -> dict:"""搜索邮件工具"""return await self.search_emails(time_range, category, importance)@Tool("statistics")async def statistics_tool(self,time_range: str = None,group_by: str = "category") -> dict:"""统计邮件工具"""return await self.get_statistics(time_range, group_by)@Resource("inbox/{user_id}")async def inbox_resource(self, user_id: int):"""收件箱资源"""return await self.get_inbox(user_id)# AI应用使用MCP
from mcp import Clientasync def main():async with Client() as client:# 连接MCP服务器await client.connect("http://localhost:3000/mcp")# 调用工具(标准化接口)result = await client.call_tool(server="email-server",tool="search",arguments={"time_range": "today", "importance": 3})# 访问资源inbox = await client.read_resource(uri="email://inbox/123")
MCP的优势
  1. 标准化 - 统一的协议,任何AI都能用
  2. 插件化 - 新功能只需添加Server
  3. 可复用 - 一个Email Server可服务多个应用
  4. 生态化 - 社区可共享MCP Servers
  5. 解耦合 - AI应用与数据源独立演进
MCP的劣势
  1. 学习成本高 - 需要理解MCP协议规范
  2. 实现复杂 - 需要独立部署MCP Servers
  3. 生态不成熟 - 2024年才推出,社区资源少
  4. 过度设计风险 - 小项目可能不需要这么重的架构

适用场景

  • 多数据源集成(邮件+文件+数据库+…)
  • 需要跨应用复用
  • 企业级应用
  • 长期架构规划

我们的评估:MCP代表了未来方向,但对当前项目来说过于复杂。更明智的做法是:

  1. 先用Function Call解决当前问题
  2. 积累经验,关注MCP生态发展
  3. 在合适的时机(1-2年后)再考虑迁移到MCP

四、决策过程:为什么选择Function Call?

4.1 决策矩阵

我们建立了一个加权决策矩阵来量化对比:

考虑因素权重规则优化Function CallMCP
准确率提升35%2分 (60%)5分 (95%)5分 (98%)
实现周期25%5分 (1天)4分 (5天)2分 (3周)
可扩展性20%2分 (低)4分 (高)5分 (极高)
技术成熟度15%5分 (成熟)4分 (成熟)3分 (发展中)
维护成本5%2分 (高)4分 (中)5分 (低)
加权总分-3.1分4.3分3.9分

Function Call以4.3分胜出!

4.2 三个关键因素

因素1:准确率是刚需

用户体验的改善直接与准确率挂钩:

准确率 51% → 60% : 用户满意度提升 10%
准确率 51% → 95% : 用户满意度提升 47%  ← 质的飞跃!

规则优化虽然简单,但只能提升到60%,改善有限。Function Call可以达到95%,这是用户体验的质变,是最高优先级。

因素2:快速落地是优势
方案开发时间风险可验证性
规则优化1-2天立即
Function Call3-5天1周内
MCP2-3周1个月

Function Call的3-5天开发周期是一个黄金平衡点

  • 不会太长(团队可以接受)
  • 足够实施(有时间打磨细节)
  • 快速验证(一周内就能看到效果)
因素3:技术成熟度有保障
技术发布时间文档完善度社区支持生产案例
Function Call2023年6月⭐⭐⭐⭐⭐丰富众多
MCP2024年11月⭐⭐⭐较少

Function Call已经非常成熟:

  • GLM-4、GPT-4原生支持
  • 详细的官方文档
  • 大量的实践案例
  • 活跃的开发者社区

技术风险低,实施成功率高。

4.3 为什么不选MCP?

MCP虽然代表未来,但现在选它有三个问题:

问题1:过度设计

当前需求:AI邮件助手(单一数据源)
MCP定位:多数据源统一接入就像用航母去捕鱼 - 能做到,但不合适

问题2:学习成本高

Function Call:团队3天可掌握
MCP:需要2-3周学习协议、架构、最佳实践时间就是成本

问题3:生态不成熟

Function Call:成熟的生态,遇到问题容易找到答案
MCP:刚推出1年,资料少,踩坑多降低风险优先

但我们会关注MCP! 我们的策略是:

  1. 现在:用Function Call解决当前问题
  2. 未来6个月:关注MCP生态发展,学习最佳实践
  3. 1年后:评估迁移时机,考虑渐进式升级

五、实施策略:分阶段推进

5.1 三阶段路线图

我们采用了渐进式升级策略,降低风险:

阶段1: 规则优化 (1-2天) ✅ 已完成
├─ 修复时间转换逻辑
├─ 添加分类识别
├─ 优化错误提示
└─ 增加详细日志准确率: 51% → 58% (+7%)阶段2: Function Call升级 (3-5天) ✅ 已完成
├─ 定义邮件工具
├─ 实现AI决策
├─ 双阶段调用
└─ 错误处理完善准确率: 58% → 95% (+37%)  🚀阶段3: MCP探索 (长期) 📅 规划中
├─ 研究MCP协议
├─ 服务化改造
├─ 插件化架构
└─ 跨系统集成准确率: 95% → 98% (+3%)

5.2 为什么要分阶段?

阶段1的价值
虽然阶段1只提升了7%,但它帮助我们:

  • 熟悉系统架构
  • 积累调试经验
  • 建立测试基准
  • 为Function Call做铺垫

类比:就像登山,阶段1是适应性训练,阶段2才是冲顶。

5.3 风险控制措施

# 1. 保留V1作为fallback
if use_function_call_v2:try:result = process_message_v2(message)except Exception as e:logger.error(f"V2失败,降级到V1: {e}")result = process_message_v1(message)  # 降级
else:result = process_message_v1(message)# 2. 灰度发布
def should_use_v2(user_id):# 先对20%用户开启if hash(user_id) % 100 < 20:return Truereturn False# 3. 实时监控
monitor.track('ai_assistant_v2', {'accuracy': accuracy_score,'response_time': response_time,'error_rate': error_rate
})# 4. 快速回滚机制
if error_rate > 0.1:  # 错误率超过10%config.set('use_v2', False)  # 立即回滚alert.send('V2异常,已自动回滚')

5.4 迁移过程

第1天:V2开发完成,通过单元测试
第2天:内部测试,准确率验证
第3天:5%灰度,监控指标
第4天:20%灰度,收集反馈
第5天:50%灰度,对比分析
第6天:100%切换,V2全量上线

实际结果

  • 准确率从51%提升到95% ✅
  • 用户满意度从3.2提升到4.7 ✅
  • 零故障,零回滚 ✅

六、总结:架构升级的启示

6.1 三点经验

经验1:量化驱动决策
不要说:"我觉得Function Call比较好"
而要说:"Function Call准确率95%,比规则匹配的51%提升了86%"数据说话,避免拍脑袋

我们的整个决策过程都是基于数据:

  • 准确率测试:100个真实案例
  • 成本分析:Token消耗、响应时间
  • ROI评估:投入vs产出

数据化让决策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经验2:渐进式演进
不要想一步到位(规则匹配 → MCP)
而要分阶段推进(规则优化 → Function Call → MCP)降低风险,快速迭代

架构升级不是革命,是演进。每一步都要:

  • 可验证(有明确的指标)
  • 可回滚(出问题能快速恢复)
  • 可控制(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小步快跑比大步流星更稳妥。

经验3:着眼长远规划
今天:用Function Call解决问题(战术)
明天:关注MCP生态发展(战略)解决当下,布局未来

我们选择Function Call不是因为MCP不好,而是因为:

  • 当前阶段Function Call更合适
  • 为未来的MCP迁移做准备(服务化)
  • 保持技术前瞻性

技术选型要平衡当下和未来。

6.2 给读者的建议

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的AI系统升级问题,问自己三个问题:

问题1:我的准确率瓶颈在哪?

如果准确率 < 70%:优先考虑Function Call
如果准确率 70-85%:可以继续优化规则
如果准确率 > 85%:可能不需要升级

问题2:我的团队技术能力如何?

如果团队经验丰富:可以尝试MCP
如果团队能力中等:Function Call是最佳选择
如果团队经验较少:先优化规则

问题3:我的长期规划是什么?

如果只是单一功能:规则优化够用
如果需要持续扩展:选择Function Call
如果要构建AI平台:布局MCP架构

6.3 MCP:值得关注的未来

虽然我们现在选择了Function Call,但MCP确实代表了AI智能体架构的未来方向:

MCP的三大价值

  1. 标准化 - 统一的协议,降低集成成本
  2. 生态化 - 可复用的插件市场
  3. 服务化 - 解耦AI应用与数据源

未来1-2年,MCP可能会:

  • 得到更多AI厂商支持
  • 形成丰富的Server生态
  • 成为AI应用的基础设施

我们的策略

  • 现在:关注、学习、跟踪
  • 6个月后:小范围试点
  • 1年后:考虑渐进式迁移

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演进。


七、下期预告

这篇文章分析了架构升级的Why(为什么要升级)和What(选择什么方案),下一篇我们将深入How(如何实现):

  • Function Call的核心代码实现
  • 工具定义的最佳实践
  • 双阶段调用的技术细节
  • 系统提示词的设计艺术
  • 遇到的坑和解决方案

用200行代码,实现准确率从51%到95%的飞跃。

敬请期待《Function Call实战:200行代码实现AI智能体,准确率从51%飙升至95%》!


附录:参考资源

Function Call相关

  • OpenAI Function Calling Guide
  • GLM-4 Function Call文档
  • Anthropic Claude Tools

MCP相关

  • MCP官方网站:https://modelcontextprotocol.io
  • MCP GitHub:https://github.com/modelcontextprotocol
  • Anthropic Blog: Introducing MCP

本系列文章

  • 第一篇(本文):架构升级的艺术 ✅
  • 第二篇:Function Call实战详解 📅
  • 第三篇:效果评估与未来展望 📅

欢迎交流:如果你在AI智能体开发中遇到类似问题,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


本文基于真实项目经验总结,所有数据均来自实际测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

http://www.dtcms.com/a/450584.html

相关文章:

  • 威联通nas 做网站湖州市南浔区建设局网站
  • C47-数组指针
  • 品牌网站建设咨询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方案
  • 男和男做的视频网站网站被攻击如何处理
  • 石家庄seo关键词网站推广优化怎样
  • 卓越建站快车南充建设企业网站
  • MySQL删除数据后表空间处理
  • 在线学习建设网站宁波易通建设网站
  • 济南网站制作企业设计网站的步骤有哪些
  • LeetCode:96.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 我国空间站建造西安做网站推广
  • 算法竞赛补题1
  • 网站优化设计公司百度小程序平台
  • 衡水网站制作费用潜山做网站
  • 光全息|OAM-旋转双维度复用全息
  • 发布网站iis上报404错误网站建设的行业分析
  • 专业购物网站建设网站备案 互联网信息
  • 光通信|OAM-偏振并行(解)复用器
  • 企业级大模型部署
  • FreeRTOS与信号量(四)
  • 欧洲网站服务器织梦网站更改网站的导航
  • 怎么搭建mysql数据库网站网站做多语言
  • 网站开发带后台南通网站建设心得
  • 福田做棋牌网站建设多少钱如何开发微信小程序商店
  • 运营网站是多少沧州开发网站多少钱
  • 泰州模板建站哪家好海外网站有哪些
  • 自主建设网站的意义软件园做网站
  • Linux内核进程管理子系统有什么第六十三回 —— 进程主结构详解(59)
  • 辽宁平台网站建设平台做网站引流做什么类型的网站最好
  • 企业网站推广注意事项做推广有什么好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