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省考备考(第一百一十五天10.5)——言语、判断推理(强化训练)
言语与理解
错题
解析
根据横线后“为当地经济拓展了新‘赛道’,打开了新思路”可知,横线处成语应体现有的地方已经采取了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新做法。A项“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新风格或另找一个新途径、新方法,符合文意,当选。
B项“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文段并无“推陈”之意,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招兵买马”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D项“大展宏图”指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与后文采取新的做法均无法构成对应,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形容“中国式现代化”和“古老文明”之间的关系,且由“是······而不是······”可知,横线处与“消灭”语义相反,应体现延续、继续的意思。A项“赓续”指不间断地延续下去,含有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意味,常用于形容某种精神或文化、品质持续传承下去,置于此处准确地传达了持续不断地传承古老文明的意思,符合文意,且“赓续文明”为惯用搭配,保留。B项“承接”虽然也有接续的意思,但更侧重体现两个事件或动作前后相连,置于此处仅能体现与古老文明相连接,但体现不出延续发展之意,相比之下,“赓续”更能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与古老文明的连续性和传承性,排除。C项“发扬”多指发展、扩大,而文段强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古老文明的连续性,而非其发展的程度或范围,排除。D项“绵延”指延续不断,一般用于形容自然事物的连续不断,与“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由前文“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可知,文段一直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的延续,且“是······不是······”表示反义并列,故横线处所填词语与“更新”语义相反。A项“断裂”表示断开、不连续,置于此处表达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文明没有断层,与前文内容呼应,且“文明断裂”与“文明更新”语义相反,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标记题
解析
文段开篇阐述脊髓损伤是极具破坏性的疾病,会导致严重后果。接着具体说明了损伤发生后会引发神经“死亡”以及伤口处的病变或间隙阻碍神经细胞再生,这对受损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随后指出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可植入的导电性3D打印支架,该支架能填补间隙并能使受损神经元得到修复。故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强调导电性3D打印支架可以帮助受损脊髓得到修复,对应D项。
A项:“导电生物材料”范围扩大,文段核心话题为“导电性3D打印支架”,排除。
B项:“链接神经细胞轴突投射”对应“同时”之前的内容,表述片面,且缺少文段核心话题“导电性3D打印支架”,排除。
C项:“3D打印支架”表述不明确,文段核心话题为“导电性3D打印支架”,且文段重点突出的是导电性3D打印支架有促进受损脊髓修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解决脊髓受伤的所有问题,“让脊髓不怕再受伤”表述有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文段开篇引出“照镜子”这一话题,介绍我们最习惯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接着通过转折词“殊不知”介绍镜子中的自己左右脸是对调的,而照片中的自己是没有经过左右脸对调的,后文详细介绍了照片里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不同的原因,故文段重点论述为何照片里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不同,对应C项。
A项,“最陌生”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照片失真”和D项“个人的审美观”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
第一空,根据“随意挑选某个古代物件图样印在服饰上,再染上年画风格的配色”“这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国潮”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感情色彩偏消极,D项“噱头”指滑稽的话或举动,也指花招、手段,感情色彩偏消极,符合文意,保留。A项“名头”指名声、由头或名称,B项“标签”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等的纸片,C项“标记”指记号,均为中性表达,与文段消极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根据“国潮不是简单的文化包装”可知,横线处词语应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交融之意,D项“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A项:根据“香料在贵族之中被普遍使用,汉代贵族在熏香时常常使用一种镂空山形盖的熏炉(后世称为‘博山炉’)”可知,汉代贵族流行的熏香器具是博山炉,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熏香成为介于世俗享受和祭祀之间的一种习惯”“另一方面,香料在贵族之中被普遍使用”可知,是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熏香从专用于祭祀仪式转为也可用于世俗享受,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根据“熏香起源于古代祭祀传统”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D项: “熏香由贵族专享变成民间普遍” 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了当下高校针对留学生开设书法课的定位,引出书法课这一话题,随后指出当前这种定位存在弊端,即无法充分发挥书法课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接着阐述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促进留学生汉字记忆以及展示中国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方面所发挥的双重积极作用。最后通过“应该”给出对策,强调从汉语国际推广视域出发,书法课要定位为独立的中国文化艺术核心课程。故文段主要围绕汉语国际推广视域下书法课的定位问题展开论述,重点强调书法课应有的正确定位,对应D项,当选。
A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书法课的定位,而非书法的国际传播,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书法课的定位,“中国文化传播”非重点,排除;
C项,“尴尬地位”为问题表述,对应文段开篇指出的现状,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第一空,搭配“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横线后“但”引导转折关系,横线处所在句子与后文“较弱”语义相反,应体现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强之意,D项“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文意,保留。A项“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B项“举世无双”指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文段没有对比的语境,置于此处均程度过重,排除;C项“交口称赞”意为异口同声地称赞,常表述为“令人交口称赞”“让人交口称赞”,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使得”引导因果关系,横线处应填入“能力较弱”带来的结果,表达神舟飞船载人登月力量不足之意。D项“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可是能力或力量够不上,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根据“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更简单的返回舱加服务舱两舱构型,适应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多种类型的载人飞行任务”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新一代载人飞船担得起“多用途载人飞船”的称号,D项“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今日题目正确率:87%
判断推理:加强题型
错题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军语中将这些数字变读,是为了符合实际需要。
论据:我军军语惯于将数字1、2、7、9、0变读为幺、两、拐、勾、洞,这些数字有个共同特点,即其原本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使得在读这些数字时无法发出较大声音,在噪声干扰较为强烈的战场上,通信兵使用通讯设备进行情报交流时,话筒对这些数字的实际增音效果并不明显,可能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本题论点说的是军语中将部分数字变读的原因,论据说的是这些数字的原本发音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且本题为选非题,找到可加强的选项排除即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常规数字念法中1、7的韵尾相同,发音相似,说明了原发音在战场上可能导致信息传达错误,而变读可以避免错误,是为了符合实际需要,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B项:该项指出变读可以避免口音问题,减少误解,是为了符合实际需要,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C项:该项指出“在国际无线电通话中”,也会对“字母”读音进行变读,而论点说的是在“军语”中将“数字”变读,话题不一致,不能加强,当选;
D项:该项指将0读成“洞”时,更容易提高声音,举例说明变读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是为了符合实际需要,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模型有助于更快、更准确地预测恶劣天气。
论据:研究人员鉴定并标记了逗点状云系的形态和运动,并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教会”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检测卫星图像中的逗点状云系,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在海量天气数据中及时发现恶劣天气的“端倪”。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讨论该计算模型有助于发现、预测恶劣天气,二者话题一致,必要前提优先考虑必要条件。本题为选非题,找出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排除即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说明该计算模型准确率达,甚至在其完全形成前就能检测到,若该计算模型准确率低或者不能检测出逗点状云系,则该计算模型就无法预测恶劣天气,是上述结论的必要前提,排除;
B项:选项说明逗点状云系与气旋形成密切相关,若逗点状云系与气旋形成无关,则不能根据逗点状云系预测恶劣天气,是上述结论的必要前提,排除;
C项:选项说明该计算模型如果与其他天气预报模型结合,能有效预测出的恶劣天气事件,但是有效地预测情况是否为该计算模型的作用,不能确定,不是上述结论的必要前提,当选;
D项:论点是通过检测气旋的形成来预测恶劣天气的,选项说气旋的形成可导致恶劣天气,是上述结论的必要前提,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标记题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全球变暖的步调并没有加速。
论据:最近50年来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10年。即便从最近的20年来看,2011~202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2001~2010年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的温度变化是,10年的温升速率不超过。
本题论点说的是全球没有加速变暖,论据说的是全球过去50年的温升速率都不超过/10年,论点和论据都在说温度,话题一致,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最近20年对于1980~1999以及1961~1990年的平均值温度变化,1980~1999的平均值温度变化为,1961~1990的平均值温度变化为,说明1980~1999比1961~1990的温度要低,进而补充论据说明全球变暖的步调没有加速,可以加强,保留;
B项:该项说的是目前多国已经出台了政策,按照现在人类控制排放的力度,全球气温升幅加快的可能性不大,那全球温升速率加快的可能性也就不会大,进而全球变暖的步调也就不会加速,补充论据,可以加强,保留;
C项:该项说的是不同区域受到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强调的是全球变暖以后不同区域受到的影响,但题干在讨论全球变暖有没有加速,二者话题不一致,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过去高,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比过去300年中任何一个世纪都快,说明全球变暖在加速,有削弱力度,无法加强,排除。
对比A、B两项,A补充的论据和题干论据类似,都是基于之前的数据得到的论点,B项是补充新的论据,B项比A项更明确。
故正确答案为B。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促进海产品替代其他动物蛋白,可改善未来食品安全,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论据:海产品可以为人类提供比牛肉、猪肉和鸡肉更多的营养。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对海产品和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些其他动物蛋白进行比较,二者话题一致,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说明海产品比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些其他动物蛋白更营养、对气候更友好。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明基于植物的“绿色”饮食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不明确海产品里面有多少属于基于植物的“绿色”饮食,不明确海产品能否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属于不明确项,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渔业具体如何做才能对气候友好,是具体的措施,未提到目前的海产品是否对气候友好,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该项说明有一半的海产品相比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些饮食更营养且少排放温室气体,说明海产品从营养上可以替代其他动物蛋白,并且能帮助应对气候变化,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野外捕捞的鲑鱼、鲱鱼和鲭鱼在相同营养价值下对气候影响更低,但不明确这些野外捕捞的海产品具体与哪些食品对比,不明确这些野外捕捞的海产品是否比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些其他动物蛋白对气候更友好,属于不明确项,不能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新技术或将促进神经科学的研究。
论据:某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双光子成像显微镜的改进版本,它可以让科学家更快地获得大脑内血管和单个神经元等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讨论“改进版双光子成像显微镜这项新技术”与“促进神经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论据论点话题一致,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新技术是如何促进神经科学研究的或举例说明新技术在促进神经科学研究上的作用。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本题论点讨论的是新技术或将促进神经科学研究,而该项讨论的是新技术比传统技术成像更快,达到的组织深度更深,但无法得知新技术的这些提升是否能促进神经科学研究,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指出新技术能更好地了解大脑内血流变化,并测量神经元活动,说明新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进步,解释了新技术能够促进神经科学研究的原因,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C项:该项讨论的是研究人员经常使用双光子显微镜制作大脑等组织的图像,但不易扫描大脑等组织深处且耗时,未提及改进版新技术对促进神经科学研究的作用,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指出新技术可以在肌肉和肾脏组织切片中实现成像,与题干讨论的大脑内血管和单个神经元无关,而在老鼠大脑中实现成像,也与论点讨论的促进神经科学研究无关,为无关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荔枝难以保鲜是因为果实的呼吸强度很高,导致果实品质急剧下降。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即解释原因或举例子。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的可食用部位是“假果皮”以及外皮失水时的情况,但外皮失水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无明确关联,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离枝后会继续分解糖分,以及分别在氧气充足时和氧气不足时的糖分转化情况,说明荔枝的果实确实存在呼吸作用,补充论据,可以加强,当选;
C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自身不断产生的乙烯会导致其变质,但乙烯的产生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无明确关联,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荔枝花能产生花蜜,与论点中果实的呼吸强度完全无关,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今日题目正确率: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