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9205a数字万用表使用说明
1. 电阻测量
红表笔接VΩ,黑表笔接COM,旋转至欧姆(Ω)档
2. 电压测量
- 红表笔接VΩ,黑表笔接COM,旋转至直流(V-)/交流(V~)挡位
- 若显示为1,表明量程过小,需要换更大的量程;
- 测量直流电时:若数值左侧出现负号,表明表笔极性和被测电路电源极性相反,此时红表笔接的是负极;
- 交流电没有正负之分,无需关注正负极的极性问题;
- 注意用电安全,切勿触碰表笔金属部分;
3. 电流测量
⚠️ 安全警告:
1. 测量电流时,切勿将表笔插在 VΩ 或 20A 孔并并联到电路两端! 这相当于短路,会烧坏万用表保险丝甚至损坏电路。
2. 测量电流时,万用表必须串联到电路中
- 断开电路(安全起见)
- 红表笔接mA或者20A端口,黑表笔接COM,旋钮大至交流(-)/直流(A~),选择合适的量程;
- (需提前端口被测电路)将数值万用表串联到被测线路中,线路中电流从红表笔流入并从黑表笔流出;
- 接通电路即可正常读取电流值;
①直流电测量
- 与直流电测量方法相同,只是挡位需要打至交流挡位;
- 若万用表显示为1,表示溢出量程,需要加大量程;
- 如果数值左侧出现负号,表示实际电流方向是:红黑表笔流入,表笔流出;
②交流电测量
- 与直流电相同,不过需要将旋钮打至交流挡位;
- 若万用表显示为1,表示溢出量程,需要加大量程;
- 如果事先不知道被测电流范围,需要将量程调至最大,先得到被测电压的范围再慢慢调至合适的量程;
- 过量的电流会烧坏万用表的保险丝;
- 20A挡位测量大电流时,被测时间应当不超过15秒,避免损坏万用表;
3. 电容测量
-
将电容两端短接进行放电处理(确保不会损坏万用表);
-
将万用表旋转至"F"档,选择合适的量程;
-
将电容插入万用表的“Cx”轴孔(最底部中间两个圆孔),如图所示:
个人理解是mA对应电容正极,COM对应电容负极,在测量极性电容时应该要注意极性(长+、短- / 有白色表示为-),处理非极性电容就不需要管这个极性问题了。
-
等待读数稳定,读取屏幕上的数字(电容的容值越大,充电时间越长,相应的等待时间也会越长);
-
测量结束后也要进行电容放电处理,避免安全隐患;
注意事项
1.测量前电容需要放电(将电容两端进行短接),否则容易损坏万用表,安全起见测量后也要放电避免留下安全隐患!
2. 测量大电容需要一定的时间
3.注意一些常见的电容单位转换:1uF = 103nF= 106pF、104电容即100000pF = 100nF = 0.1uF
贴片电容102等于1NF,103等于10NF, 104等于100NF,105等于1UF,106等于10UF
102,即10×102 pF=1nF;
103,即10×103 pF=10nF;
104,即10×104 pF=100nF;
105,即10×105 pF=1000nF=1uF;106,即10×106 pF=10000nF=10uF
计算方法:前两位数字代表有效数字,第三位代表10的n次幂,单位是pf。
3. 二级管测量
- 红表笔接VΩ,黑表笔接COM,旋转至二极管蜂鸣器挡位
- 红表笔代表二极管+,黑表笔代表二极管-
- 1表示不导通,0表示短路(伴随蜂鸣器响声)
4.三极管测量
S9013(NPN)三极管
放大倍数,以s9013 h.331为例,H代表放大 后面的331是厂家编号与放大倍数无关,F:96-135,G:118-166,H:144-202,I:176-246.则S9013H331表示NPN三极管放大倍数在144-202之间,后续我们默认不知道该管的类型、引脚、放大倍数,用万用表来检测该三极管,验证实验的正确性。
(1)截止区:简单的讲就是三极管未导通,Ube<打开电压,一般是小于0.5或者0.7V,此时Ib=0,Ic=Iceo≈0.
(2)放大区:发射结正偏(Ube>0),集电结反偏(Ubc<0),此时Ic=βIb,成线性放大关系。
(3)饱和区:发射结正片,集电结正偏(Uce<Ube),βIb>Ic,Uce≈0.3V。饱和区的理解较为难,简单的讲有两种情况下会出现饱和区,一是集电极供电电压低,另外一种情况是随着基极电流Ib的不断增大,集电极电流不可能一直线性倍数增大,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数值后,集电极的电流就不变了,此时会出现一个临界值,会导致集电结反偏,进而出现饱和区。可见,进入饱和区的一个重要点就是要Ib足够大。在这里不要对照下图曲线,这个曲线会让你更迷糊,记住概念就好。
所示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发射极正向偏置,集电极反向偏置
NPN三极管与NPN三极管
NPN管与PNP管类型检测原理
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位来判断三极管基极(b)以及确定其类型(PNP)的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三极管内部可以看作是两个背靠背的PN结。
一个三极管(无论是NPN还是PNP)都由三个半导体区域构成,形成两个PN结:
NPN管:相当于两个正极(P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
PNP管:相当于两个负极(N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
三极管的各个管脚检测原理
- 数字万用表基本上会有一个专用的hFE(直流放大倍数)测试插孔,通过之前的方法,你已经知道哪个是基极,以及是NPN还是PNP型管。
- 选择万用表档位:将万用表旋钮旋至 hFE 档位。
- 将三极管的三个引脚插入测试座上对应的 E, B, C 插孔。(关键点:你已知B脚,但不知道C和E。因此,你需要进行两次尝试。)
- 两次测量法:
第一次尝试:将你认为可能是C的引脚插入C孔,可能是E的引脚插入E孔。
第二次尝试:将C和E引脚对调后插入对应的插孔。
两次读取到的hFE值较大的那一次插入方式是正确的。
原理:万用表的hFE档位会给三极管提供正确的偏置电压。只有当C和E引脚正确时,三极管才能工作在放大区,表现出最大的放大倍数。接反时,放大能力急剧下降,hFE值会非常小(通常只有几十甚至个位数)。
如下图所示
检测结果如下
和下图吻合
①NPN、PNP管的判定方法
- 万用表设置方法与测量二极管方法一致;
- PNP管检测: 假定A脚为基极,用黑表笔与该脚相连,红表笔与其它两脚分别相连,若两次读数为0.7V左右(正向导通),然后用红表笔接A脚,黑表笔接接触其它两个引脚,若显示1(反向截止),则A为基极为基极且此管为PNP管。
- NPN管检测(前文S9013可用该方法检测):假定A脚为基极,将红表笔与该引脚连接,黑表笔分别连接另外两个引脚,若两次读数为0.7V左右(正向导通),然后用红表笔接A脚,黑表笔接接触其它两个引脚,若显示1(反向截止),则A为基极为基极且此管为NPN管。
②e、b、c管脚的判定方法
②三极管β值的测量方法
- 红表笔接VΩ,黑表笔接COM,旋转至二极管蜂鸣器挡位
- 找到三极管的基极b,判断三极管的类型
- 旋钮打在hFE挡位,根据上述三极管类型将对应的引脚正确插入电流表的三极管预留排母中,此时可以读出β值。
使用万用表注意事项汇总
- 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者电流的大小,则应先调节到最高量程测量一次,视情况将量程再次调节到合适的挡位;
- 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1,其它位消失,表示超过了量程,此时应当选用更高的量程;
- 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 测量电流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串联;
- 当误用交流档取测量直流电压,或者误用直流挡位去测量交流电时,显示屏显示“000”,或者低位上的数字出现跳动;
- 严禁在测量高电压(220V以上)或者大电流(0.3A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坏开关触点)
- 万用表电量不足时,液晶屏上会出现电压过低提醒,此时如果继续进行测量,可能会使得测量结果偏低。
参考资料
- 贴片电容102 103 104 105 106分别是多少?
- 三极管特性——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