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VTK常用类详解(第117章 vtkTubeFilter管状过滤器类)
文章目录
- 1 vtkTubeFilter管状过滤器 - 管状显示、管状管理、管状样式
-
- 1.1 管状过滤器概念与原理
-
- 管状几何的数学基础
- 管状过滤器的特点
- 1.2 核心功能特性
-
- 半径控制机制
- 几何质量控制
- 法向量处理
- 1.3 数据结构与算法
-
- 管状几何生成算法
- 2 管状过滤器操作 - 管状位置、管状大小、管状内容
-
- 2.1 管状位置控制
-
- 精确位置定位
- 2.2 管状大小控制
-
- 动态半径调整
- 3 管状过滤器应用 - 管状可视化、管状显示、管状动画
-
- 3.1 管状可视化应用
-
- 血管可视化
- 4 管状过滤器计算 - 管状尺寸、管状位置、管状布局
-
- 4.1 管状尺寸计算
-
- 自适应半径算法
- 5 示例:管状过滤器 - 基于Examples/Visualization/TubeFilter.cxx
-
- 5.1 完整示例代码
- 总结
1 vtkTubeFilter管状过滤器 - 管状显示、管状管理、管状样式
1.1 管状过滤器概念与原理
vtkTubeFilter是VTK中用于从线条生成管状几何体的核心过滤器。它将输入的多边形线条转换为具有圆形或多边形截面的三维管状结构,广泛应用于流线可视化、血管显示、管道建模等领域。
管状几何的数学基础
管状过滤器基于Frenet-Serret标架理论:
- 切向量 T:沿线条的方向向量
- 法向量 N:切向量的变化方向
- 副法向量 B:T×N的叉积
数学表达式:
T(s) = dr/ds // 切向量
N(s) = dT/ds / |dT/ds| // 主法向量
B(s) = T(s) × N(s) // 副法向量
管状表面参数方程:
P(s,θ) = C(s) + r[cos(θ)N(s) + sin(θ)B(s)]
其中:
- C(s)是中心线
- r是半径
- θ是角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