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 OK Computer实测:对话生成网站,PPT和仪表盘
不想看文字的朋友们,可以移步我B站的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EnHzGEAD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EnHzGEAD
Kimi OK Computer Launch
Kimi最近推出了OK Computer模式,瞄准智能体赛道。官方宣称有如下几个核心功能:
首先,通过对话能够生成多页网站、移动端的设计和可编辑幻灯片
第二个是,上传100多万条的数据,帮你自动化生成交互的数据仪表盘
第三个。Self-scope, surveys和designs比较抽象,简单理解是Agent 能根据用户的大致指令或目标,自己判断任务范围(scoping)——例如:当你说“给我一个产品提案”,agent 能自己决定要做多少板块、交互流程、页面数量、视觉风格、配套说明等。
同时,Agent拥有文件系统 (filesystem)、浏览器 (browser)、终端 (terminal) 等工具的操作能力。
目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免费用户有使用次数的限制。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手体验一下。
页面介绍
进入Kimi的网站,可以在对话框左下角发现OK Computer这个按钮,点击这个按钮可以开启OK Computer的模式,免费用户有3次机会。
Chat -> 多页网站
首先,网站的开发,我用之前GPT5-codex开发跨境电商ERP同样的prompt输入给Kimi OK Computer,由于网页开发时间较长,我这边直接展示结果。我这个任务花了接近半小时。
我使用的Prompt:
开发一个跨境电商ERP的网页版,需求文档如下:
项目概述
目标:搭建跨境电商 ERP 前端 Demo,用于展示核心业务流程与数据驱动决策场景
范围:支持多平台接入、全链路运营数据展示、基础协同与权限管理
技术假设:主流前端框架(React/Vue),Mock 数据或接口代理,组件化与状态管理规范
成功标准:页面流畅展示、交互路径完整、关键角色职责清晰、可扩展对接真实 API
用户角色与权限超级管理员:配置平台授权、管理用户与权限矩阵、维护系统基础设置
运营经理:查看跨平台关键指标、配置告警规则、审批异常处理
运营专员:日常处理订单、维护商品信息、追踪物流、回复客服
财务人员:查看回款与支出、处理对账与核销、导出财务报表
仓库人员:执行入库/出库/盘点、管理面单打印、查看库存预警
权限需求:角色-功能矩阵、账户启用/禁用、操作日志追踪、支持导出权限配置
平台接入模块平台授权管理:新增/编辑 API 凭证,校验状态,查看同步日志
授权账号列表:展示平台、站点、账户状态、最后同步时间、操作人
同步计划:设置自动同步频率(小时/天),开启关闭开关、异常提醒
接口占位:保留新增平台扩展点,提供统一授权流程说明
首页仪表盘核心指标模块:GMV、订单量、客单价、毛利、退款率、库存周转
多维筛选:按平台/站点/店铺/时间范围切换,支持保存筛选视图
告警提醒:低库存、物流超时、异常订单、应收逾期等卡片提示
图表区:趋势折线、销量排行柱状、利润分布饼图、地域热力图
任务入口:显示未处理订单、待审核售后、待确认对账
订单管理列表:订单号、平台、站点、状态、买家、金额、下单时间、标签
筛选:支持多条件组合筛选、保存/重置、快速搜索
详情:商品明细、物流轨迹、收件信息、售后记录、操作日志
批量操作:面单打印、批量发货、合并/拆分订单、导出
客服集成:展示站内信摘要、跳转第三方客服或内嵌回复窗口
状态流转:下单→待发货→已发货→完成/售后,提供操作流程图说明
商品管理商品目录:SKU、平台上架状态、库存、售价、毛利率、负责人
刊登管理:多店铺刊登模板、批量调价、上下架操作、同步结果提示
库存视图:实时库存、在途、预售、锁定库存、预警阈值设置
多语言:标题、描述、属性与图片,多语言编辑与翻译字段
数据维护:导入导出 SKU、批量上传图片、属性映射关系配置
物流与仓储物流追踪:显示物流单号、渠道、节点、预计到达时间、异常标记
仓库作业:入库单、出库单、调拨、盘点,支持扫码/手动录入
渠道配置:物流渠道对比、运费试算、物流商绑定、优先级设置
面单打印:模板列表、模板编辑、批量打印记录、重打功能
财务对账收款管理:平台回款、商城余额、提现记录、预计到账时间
支出管理:物流费、广告费、佣金、仓储费,支持分类统计
对账中心:账期对账单、差异标记、核销、附件上传
报表导出:CSV/Excel,字段选择、数据范围设置、导出记录
客户与售后客户档案:基础信息、订单历史、偏好标签、沟通记录
售后工单:退货/换货/补偿/退款状态、责任人、处理 SLA
评价管理:多平台评价汇总、差评预警、回复入口、处理记录
CRM 对接:预留 API 配置位,用于同步第三方客服/营销系统数据
营销与广告投放监控:ACOS、曝光、点击、转化率、预算进度
促销活动:优惠券、满减、限时折扣创建与状态追踪
竞品监控:竞品价格、销量趋势、库存情况(使用模拟数据)
广告结构:展示计划/单元/关键词分层数据,支持筛选与排序
报表中心标准报表:销售日报、SKU 销量、毛利分析、库存周转率
自定义:字段拖拽、过滤器、图表与表格切换、视图保存
导出与订阅:定时邮件、手动导出、格式选择、权限控制
数据权限:按角色/店铺限制报表可见性,记录导出操作日志
系统设置基础配置:时间/时区、货币、汇率、税费规则、语言切换
操作日志:记录关键操作、过滤条件、导出
通知中心:系统消息、告警、任务提醒,支持站内+邮件通道
集成设置:第三方 ERP/WMS/BI 接口配置、Webhook 设置、测试连接
UI/UX 要求布局:桌面端优先,响应式适配;核心功能保留移动端视图
品牌:主题色可配置、支持暗色模式、组件风格统一
反馈:加载态、空态、错误提示、成功提示一致化
国际化:至少支持中英文,提供语言切换与文案配置
数据接口与 MockAPI 列表:为仪表盘、订单、商品、物流、财务、营销等模块定义主要接口,包含请求方式、参数、响应示例
Mock 策略:使用本地 Mock 服务或 JSON 数据;支持按角色返回不同数据集
Service 层:封装请求、缓存策略(SW)、错误处理、重试机制说明
数据刷新:定义自动刷新或手动刷新机制,给出轮询/订阅策略
非功能需求性能:列表分页、懒加载、表格虚拟滚动、图表按需渲染
安全:前端 Token 存储策略、敏感信息脱敏、权限路由守卫
可维护:组件拆分、统一设计系统、状态管理(Redux/Pinia 等)
可测试:关键模块单元测试方案、端到端测试场景、Mock 数据覆盖
交付物功能需求文档(本稿)及迭代记录
页面原型或低保真线框,标明关键交互与跳转
API 对接说明与 Mock 数据结构文件
核心流程图:订单处理、售后、库存调拨、财务对账
测试计划草案:列出主要测试场景与验收标准
后续建议基于文档输出低保真原型,验证导航与布局
制定接口契约,与后端同步字段定义与 Mock 数据
优先实现仪表盘与订单链路,完成端到端 Demo
安排多角色用例走查,确认权限与视图隔离
类似Manus,Kimi会启动一个虚拟机,这就是OK Computer。它会基于你的需求,先自主规划一个to do list,比如这里有12个任务子项,相当于有个既定的任务路线,每完成一步打钩,最后完成所有任务呈现给你结果。开发完成后,可以点击进行预览。
我们来看看这个ERP网站的结果,链接:https://thxa4txtfyetc.ok.kimi.link/。
除了有些小bug,其它基本上满足了demo的需求。
Chat -> Slides
第二个,我们来试试ppt的生成。输入这么一段prompt,
请帮我生成一份创意型Slides,主题是《未来办公方式》。
要求:
设计风格现代、科技感强
至少包含6页
每页都包含图文排版
插入示意图/占位符(例如远程办公场景、智能办公桌面)
保证幻灯片内容可修改和替换
我让OK Computer帮我围绕未来办公方式生成一份创意型Slides。同样地自主规划路径,先搜索数据,然后编写大纲,完成任务。与Manus,Genspark等通用智能体先生成html不同,OK Computer直接从html给你转成了ppt格式,支持编辑。
我们打开看下。
整体PPT的风格是简约风,跟主题还是匹配的,结构很清晰,除了第3页有点多余的,其它问题都不大。
Chat -> 数据仪表盘
最后一个任务,我们试试数据仪表盘。我上传了一份excel测试数据,要求OK Computer生成一个交互式的仪表盘,展示销售额,利润和客户数等数据图表。
OK Computer会先编写python代码进行数据结果解析和分析,接着把分析结果转化为markdown文档,最后生成一个网页来实现交互式的仪表盘。
我使用的Prompt:
请基于我上传的销售数据生成一个交互式仪表盘,要求:
展示整体销售额、利润、客户数的 KPI 卡片
按月绘制销售额与利润的趋势图
按地区和产品类别绘制对比柱状图
绘制利润率分布的箱线图
增加交互控件:可以按地区、产品、时间段筛选
数据仪表盘链接:https://fuia4jqcfuewu.ok.kimi.link
仪表盘基本满足需求,存在这个数据筛选无法使用的Bug。
趋势图可以通过框住某块区域来放大查看。
总结
总结一下,OK Computer在我测试的这三个任务表现,但不支持同时开启多个任务。由于加上了自主规划,就拿编写网页这个任务来对比,在效率和结果上是比不上专为编程的模型的,比如GPT5-Codex。但是在数据仪表盘和slides制作上我觉得很不错,应该可以成为大多数牛马打工人写周报写ppt使用的工具。
最后,OK Computer是Kimi在通用智能体上的一个尝试,也延续了Kimi 模型即智能体的概念。你觉得怎么样呢?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