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传输介质
1、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物理路径,分为两大类:
1.1、 导向传输介质 (Guided Media)
电磁波被引导沿着固体介质(如电缆、光缆)传播。
介质类型 | 结构描述 | 特点 | 应用场景 |
双绞线 (Twisted Pair) | 两根绝缘铜线按规则绞合在一起。 | - 优点:价格便宜,安装方便。 | 局域网 (LAN)、电话线 |
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 由内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外护套组成。 | - 优点:抗干扰特性优于双绞线,带宽更高。 | 有线电视 (CATV)、早期局域网 |
光纤 (Fiber Optic) | 由纤芯(高折射率)和包层(低折射率)组成,利用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 | - 优点:带宽极高、衰减小、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重量轻。 | 主干网络、高速局域网(FTTH)、长距离传输 |
1.2、 非导向传输介质 (Unguided Media)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如空气、真空)中传播,即无线传输。
介质类型 | 描述 | 特点 | 应用场景 |
无线电波 | 向所有方向传播,穿透能力强。 | 信号发散,无需视距对准。覆盖范围广。 | Wi-Fi、蓝牙、移动通信(4G/5G) |
微波 | 高频无线电波,沿直线传播。 | 需要视距 (Line-of-Sight),受天气影响。需中继站接力。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 |
红外线/激光 | 沿直线传播,指向性极强。 | 需要视距,不能穿透障碍物。保密性好(不易被截获)。 | 电视遥控器、短距离点对点无线传输 |
卫星通信:是一种特殊的微波通信,以地球同步卫星作为中继站。
- 优点: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容量大。
- 缺点:端到端延迟大(约270ms)、保密性差、成本高。
2、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在传输介质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它定义了设备与物理传输介质之间的接口标准。这些标准可归纳为四大特性:
特性 | 核心问题 | 描述与示例 |
机械特性 (Mechanical) | 接口长什么样? | 定义接口的物理结构。如: |
电气特性 (Electrical) | 信号电压是多少? | 定义线路上信号的电气规范。如: |
功能特性 (Functional) | 每根线干什么用? | 定义每根接口引脚(线路)的功能。如: |
规程特性 (Procedural) | 操作的顺序是什么? | 定义各功能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即通信过程中,如何基于各功能线建立、维持和释放连接。如: |
举例:常见的EIA-232(又称RS-232)标准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层接口规范,它详细定义了用于计算机串口与调制解调器连接的这四大特性。
总结
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无线电、微波、卫星等)两类,物理层接口则定义连接标准(机械、电气、功能、规程特性)以确保可靠通信。
🚀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本文关于传输介质的核心,小哥特意准备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过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