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刷短视频本来只想看几分钟,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没了。每条视频都恰好戳中你的兴趣点,这种精准推送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工程架构。

这种"读心术"般的推荐效果并非偶然。驱动这种短视频页面的核心引擎,正是业内广泛采用的双塔推荐系统(Two-Tower Recommendation System)。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剖析:双塔架构的工作原理、为何在短视频场景下表现卓越,以及如何构建一套类似的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注意力经济的核心武器

注意力经济时代,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平台的基本能力。传统的"热门榜单"模式早已过时——因为用户很快就会感到内容乏味,并且推荐内容单一,无法吸引用户最终流失。

而短视频的成功在于能够预判用户需求,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推荐系统成为当今最具商业价值的 AI 应用之一:

Netflix 通过推荐决定你下一部追的剧,YouTube 用算法填满你的首页和 Shorts 流,Amazon 靠推荐驱动购买决策,Spotify 的 Discover Weekly 帮你发现新音乐。

但论推荐效果,TikTok/抖音应该说是做到了极致。除了响应速度极快,个性化程度还极高。

双塔架构:两个"大脑"的协作机制

双塔系统本质上是两个独立但协调的神经网络模块:

**用户塔(User Tower)**专门建模用户特征——偏好习惯、行为模式、上下文信息等等。**物品塔(Item Tower)**则负责理解内容特征——视频属性、创作者风格、话题标签等。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复杂的用户-内容匹配问题,转化为两个向量空间的相似度计算。

技术实现细节拆解

用户塔的特征工程

用户塔的任务是将用户的所有行为数据压缩成一个稠密向量表示,这个向量可以理解为用户的"数字指纹"。

输入特征通常包括:历史观看记录及停留时长、互动行为(点赞、分享、评论、关注),时间和地理位置等上下文信息,以及用户基础属性(年龄、性别等,如果可获取)。

这些原始特征经过 embedding 层和多层神经网络处理,最终输出一个固定维度的向量。这个向量在某种程度上"记住"了用户的兴趣偏好。

物品塔的内容理解

物品塔负责将每条物品转换为相应的向量表示。

以视频为例视频特征相对更加多元化:基础 ID 信息(视频 ID、创作者 ID),内容标签和话题分类,音频特征(BGM、音效等),文本信息(标题、字幕、ASR 转录文本),视觉特征(通常使用预训练的 CNN 模型提取关键帧或缩略图的特征向量)。

同样经过神经网络处理后,每条视频都得到一个与用户向量处于同一语义空间的表示向量。

向量匹配与相似度计算

两个塔产生的向量如何进行匹配?最直接的方法是计算向量间的点积或余弦相似度。相似度越高,表明用户对该视频的潜在兴趣越大。

但是面对百万级别的视频库,逐一计算显然不现实。所以就需要用到近似最近邻搜索(ANN)技术,比如 Facebook 开源的 Faiss 或者 Google 的 ScaNN。这些工具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从海量向量中找出最相似的候选集合。

从启动到推荐:完整的数据流

当用户打开 短视频时,后台的推荐流程大致如下:

首先实时计算或获取用户的最新特征向量。接着通过 ANN 检索从全量视频库中召回几千个潜在候选。然后使用更复杂的排序模型对候选视频进行精排,考虑预期观看时长、互动概率等多个目标。

在内容输出前还会应用各种业务规则:内容去重避免相似视频连续出现,新内容扶持保证流量分配的公平性,安全审核过滤违规内容。最后将排序好的视频推送到用户端,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十毫秒以内就可以完成。

双塔模型的代码实现

想要实现一个简化版的双塔模型,可以参考以下代码框架。

数据准备阶段

  # Example log data (user_id, video_id, watch_time, liked)  logs = [  ("user1", "video123", 5.2, True),  ("user1", "video456", 1.1, False),  ("user2", "video789", 8.5, True),  ]

特征存储系统

实际生产环境中需要构建实时特征存储系统。用户特征可能包括不同类别内容的观看统计、活跃时段分布等。视频特征则涵盖分类标签、互动指标聚合值等。

特征存储的核心是保证训练和推理阶段特征的一致性,同时满足低延迟的在线服务需求。

模型训练

双塔模型采用对比学习的训练方式。正样本来自真实的用户-视频交互记录,负样本则通过随机采样生成。训练目标是让正样本对应的用户向量和视频向量尽可能接近,负样本对应的向量尽可能远离。

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 InfoNCE,配合 in-batch negatives 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训练效率。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Dense, Embedding, Dot  # User Tower  
user_input = Input(shape=(1,), name="user_id")  
user_embedding = Embedding(num_users, 64)(user_input)  
user_vec = Dense(32, activation="relu")(user_embedding)  # Item Tower  
item_input = Input(shape=(1,), name="item_id")  
item_embedding = Embedding(num_items, 64)(item_input)  
item_vec = Dense(32, activation="relu")(item_embedding)  # Dot Product (Interaction)  
dot_product = Dot(axes=1)([user_vec, item_vec])  model = tf.keras.Model(inputs=[user_input, item_input], outputs=dot_product)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odel.fit([user_ids, item_ids], labels, epochs=10)

向量索引构建

模型训练完成后,需要为所有视频预计算向量表示,并构建 ANN 索引以支持快速检索。

 import faiss  # Store all item embeddings in Faiss for fast search  
item_embeddings = model.get_layer("item_embedding").get_weights()[0]  
index = faiss.IndexFlatIP(32)  # Inner Product search  
index.add(item_embeddings)  # Get recommendations for a user  
user_embedding = user_model.predict(["user123"])  _, recommended_ids = index.search(user_embedding, k=10)  # Top 10 videos

线上服务部署

生产环境的推荐服务需要处理实时用户请求。系统接收用户特征后,调用用户塔计算向量表示,然后查询 ANN 索引获取候选集,最后经过排序模型输出最终推荐结果。

整个链路的延迟控制是关键指标,通常要求在 100 毫秒以内完成。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A simple two-tower model using user IDs and item IDs  
class TwoTowerModel(tf.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user_vocab_size, item_vocab_size, embed_dim):  super().__init__()  # Embedding layers for users and items (learnable lookup tables)  self.user_embedding = tf.keras.layers.Embedding(input_dim=user_vocab_size, output_dim=embed_dim)  self.item_embedding = tf.keras.layers.Embedding(input_dim=item_vocab_size, output_dim=embed_dim)  def call(self, inputs):  user_id, item_id = inputs  # expecting user and item IDs as inputs  # Get embeddings for user and item  user_vec = self.user_embedding(user_id)    # shape: [batch_size, embed_dim]  item_vec = self.item_embedding(item_id)    # shape: [batch_size, embed_dim]  # Compute dot product similarity (and squeeze to 1D)  score = tf.reduce_sum(user_vec * item_vec, axis=1)  return score  # Example usage:  
model = TwoTowerModel(user_vocab_size=10000, item_vocab_size=50000, embed_dim=32)  
user_ids = tf.constant([123])  # a sample user ID  
item_ids = tf.constant([456])  # a sample item ID  
predicted_score = model((user_ids, item_ids)).numpy()  print("Predicted score:", predicted_score)

工程实践中的核心挑战

冷启动问题是推荐系统的经典难题。新用户缺乏历史行为数据,新视频没有互动反馈,这时需要依赖内容特征和一些启发式规则来进行推荐。

流行度偏差同样需要重点关注。热门内容容易获得更多曝光,形成马太效应。平衡热门内容和长尾内容的分发比例,关系到内容生态的健康发展。

特征一致性在工程实践中经常被忽视。离线训练和在线推理使用的特征定义必须严格一致,否则会导致模型效果大幅下降。

效果评估体系

推荐系统的评估需要结合在线和离线指标。

在线指标主要关注用户实际行为:点击率(CTR)、观看时长、完播率、互动率等。这些指标直接反映推荐效果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离线指标则用于模型开发阶段的快速评估:召回率@K 衡量候选召回的质量,NDCG 评估排序效果,AUC 反映分类性能等。

双塔架构的核心优势

短视频推荐对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用户不会为了等待推荐结果而忍受几秒钟的加载时间。

双塔架构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向量可以离线预计算,大幅减少在线计算开销;架构简单清晰,容易做水平扩展;能够自然地融合协同过滤和内容过滤的优势。

相比于复杂的深度模型,双塔系统在保证效果的同时更易于工程实现和维护。

短视频推荐效果看似神奇,实际上是大量工程优化和算法创新的结果。

整个系统的核心逻辑其实不复杂:把用户偏好和内容特征都编码成向量,然后在高维空间中进行相似度匹配。难点在于如何设计特征、如何训练模型、如何优化工程性能。

用户塔将观看历史、互动行为、时间上下文等信息压缩为 256 维向量,例如

[0.2, -0.7, ..., 0.4]

视频塔将内容元数据、音频特征、创作者信息等编码为同样维度的向量,例如

[-0.1, 0.5, ..., 0.3]

实时匹配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用户向量和视频向量的匹配程度,使用 FAISS 等工具实现毫秒级的近似最近邻检索,找出最相关的 50 条候选视频。

最终的推荐列表还会根据时效性、多样性等业务规则进行调整,确保在 10 毫秒内完成整个推荐流程。

总结

我们上面这只是推荐系统的基础架构。真正的产品化还需要考虑更多细节:多目标优化、实时反馈、AB 测试、内容安全等等。但双塔模型为这些复杂需求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技术基础。

完整代码:

https://avoid.overfit.cn/post/8a6c8f94d2764cc9bdf9e7fc781e09f5

作者:Prem Vishnoi

http://www.dtcms.com/a/419354.html

相关文章:

  • 摄像头,硬盘录像机,网络平台,图像处理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工作方式
  • 信阳网站建设信阳淘宝搜索关键词排名
  • 开发施工建设网站审核视频网站后台管理
  • Lightpanda:专为 AI 和自动化设计的无头浏览器
  • 做烘焙的网站网络营销的形式网站营销
  • PyTorch 中模型测试与全局平均池化的应用总结
  • 社交媒体与兴趣电商环境下品类创新机会研究——以“开源AI智能名片链动2+1模式S2B2C商城小程序”为例
  • 【pytorch】数据增强与时俱进,未来的改进和功能将仅添加到 torchvision.transforms.v2 转换中
  • java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
  • 建设银行如何招聘网站动易网站 青春
  • Nginx 高级配置指南:Rewrite、If判断、浏览器分离与防盗链
  • 蓝桥杯嵌入式——基础模块的使用(初始化+调度器+LED+按键+LCD)
  • 厦门专业网站推广建站深圳建设集团是国企吗
  • web开发兼容注意
  • websocket网络通信协议
  • 佛山网站建设的大品牌wordpress远程写作
  • 网站建设的可用性yw55523can优物入口4虎
  • 如何将网站从建站服务商转移出来
  • 使用C#将Markdown转换为Word或PDF:高效文档转换的利器
  • 做淘宝优惠网站坪山网站建设行情
  • c 做网站流程做视频网站的空间
  • 2025 随身 WiFi 行业报告:格行 WiFi6 技术下放百元市场,中兴华为机型竞争力分析;五款机型芯片方案 / 网速 / 质保深度横评
  • Hi3861 OpenHarmony鸿蒙开发(嵌入式方向) (一)
  • Python常用内建模块——XML
  • mapper.xml中limit分页参数不能使用计算表达式问题
  • 精读C++设计模式20 —— 结构型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 AI+传统工作流:Photoshop/Excel的智能插件开发指南
  • 冀州网站制作沈阳网站建设索王道下拉
  • java设计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 建造者模式
  • ps做 网站教程服装花型图案设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