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ES的shard和segment
在Elasticsearch(ES)中,shard(分片)和segment(段)是核心数据组织单元,可通过图书馆类比直观理解其关系与作用:
1. Shard(分片):图书馆的分馆
- 定义:Shard是ES中数据的最小分配单位,一个索引(Index)的数据会被拆分为多个Shard,分散存储在集群的不同节点上。
- 类比:将ES集群比作一个大型图书馆,每个Shard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分馆。例如,一个全国性图书馆(索引)可能在北京、上海、广州设有分馆(Shard),每个分馆存储部分书籍(数据)。
- 作用:
- 横向扩展:通过增加分馆(Shard)数量,图书馆可容纳更多书籍(数据),提升存储容量。
- 并行处理:读者(查询请求)可同时向多个分馆借书(并行查询),提高吞吐量。
- 容错性:若某个分馆(Shard)宕机,其他分馆仍可提供服务,确保数据可用性。
2. Segment(段):分馆的书架
- 定义:每个Shard内部包含多个Segment,每个Segment是一个独立的倒排索引(存储数据与关键词的映射关系)。
- 类比:将每个分馆(Shard)比作一个大型房间,房间内的书架(Segment)按类别排列。例如,一个分馆可能有“文学”“科技”“历史”三个书架,每个书架存储特定类别的书籍。
- 作用:
- 数据组织:Segment将Shard内的数据按逻辑分组,便于快速检索。例如,查询“科技”类书籍时,只需搜索“科技”书架(Segment),无需遍历整个分馆。
- 不可变性:书架(Segment)一旦建成,书籍(数据)不可直接修改。若需更新,需新建书架并标记旧书架为“过期”,后续查询时自动过滤过期数据。
- 性能优化:小书架(小Segment)可快速构建和搜索,但过多书架会占用额外空间。ES会定期合并小书架为大书架(Segment Merge),减少资源开销。
3. Shard与Segment的协作流程
以用户搜索“Java”为例,说明Shard与Segment如何协同工作:
- 请求路由:用户请求被发送到协调节点(Coordinator),节点根据文档ID的哈希值将请求路由到包含目标Shard的节点。
- Shard内部查询:目标Shard将查询分发给所有Segment(如“文学”“科技”“历史”书架)。
- Segment并行搜索:每个Segment独立搜索“Java”关键词,返回匹配的文档ID列表。
- 结果合并:Shard汇总所有Segment的结果,按相关性排序后返回给协调节点。
- 最终响应:协调节点将排序后的结果返回给用户,完成搜索。
4. 类比总结
ES组件 | 图书馆类比 | 作用 |
---|---|---|
Index | 全国图书馆总馆 | 存储所有书籍的逻辑集合,用户通过总馆分类查找目标分馆。 |
Shard | 图书馆分馆(如北京、上海分馆) | 实际存储数据的物理单元,通过分散存储提升容量和并行处理能力。 |
Segment | 分馆内的书架(如“科技”“文学”书架) | 内部组织数据的逻辑单元,通过不可变设计优化查询性能和资源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