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3 物理层设备 (答案见原书 P48)


第2章 物理层 (续)

2.3 物理层设备 (答案见原书 P48)
01. 下列关于物理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 )

题目原文

  1. 下列关于物理层设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中继器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
    B. 利用中继器来扩大网络传输距离的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
    C. 集线器实质上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D. 物理层设备连接的几个网段仍是一个局域网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对中继器(Repeater) 工作原理的精确理解。
  • 错误选项分析 (B. …原理是将衰减的信号进行放大):
    • 这个说法是不精确的,因此是错误的。
    • 如果只是简单地放大(Amplify) 信号,那么信号中的噪声也会被一同放大,导致信号质量进一步恶化。这是模拟信号放大器的工作方式。
    • 中继器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它的工作原理是信号再生(Regeneration)
      1. 接收因衰减而失真的数字信号。
      2. 通过判决电路,重新识别出原始的01比特序列。
      3. 根据识别出的比特序列,生成一个全新的、干净的、标准的数字信号再发送出去。
    • 这个“再生”过程不仅恢复了信号强度,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传输过程中累积的噪声。
  • 正确选项分析:
    • A: 正确,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只关心电信号。
    • C: 正确,集线器就是多端口的中继器。
    • D: 正确,物理层设备只是在物理上扩展了网络范围,但连接的所有设备仍然在同一个冲突域同一个广播域内,属于同一个局域网。

02. 为了使数字信号传输得更远,可采用的设备是 ( A )

题目原文
02. 为了使数字信号传输得更远,可采用的设备是 ( )
A. 中继器 B. 放大器 C. 网桥 D. 路由器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不同网络设备在扩展网络距离上的作用。
  • 正确选项分析 (A. 中继器, Repeater):
    • 数字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会因衰减而失真,导致传输距离受限。
    • 中继器唯一功能就是对衰减的数字信号进行再生,从而延长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
  • 错误选项分析:
    • B. 放大器 (Amplifier): 用于放大模拟信号,会连同噪声一起放大。
    • C. 网桥 (Bridge):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可以隔离冲突域,但其主要目的不是信号再生。
    • D. 路由器 (Router): 工作在网络层,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功能更复杂。

03. 以太网遵循 IEEE802.3 标准, 用粗缆组网时每段的长度不能大于 500m…段间相连利用的是 ( B )

题目原文
03. 以太网遵循 IEEE802.3 标准, 用粗缆组网时每段的长度不能大于 500m, 超过 500m 时就要分段, 段间相连利用的是 ( )
A. 网络适配器 B. 中继器 C. 调制解调器 D. 网关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早期以太网(10Base5)中扩展网络范围的设备。
  • 正确选项分析 (B. 中继器, Repeater):
    • 10Base5(粗缆以太网)标准规定,单段同轴电缆的最大长度为500米。
    • 为了构建一个更大的局域网,就需要将多个500米的网段(Segment) 连接起来。
    • 在物理层,用于连接和扩展这些网段的设备就是中继器
  • 错误选项分析:
    • A. 网络适配器 (NIC): 是主机连接到网络的接口。
    • C. 调制解调器 (Modem): 用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 D. 网关 (Gateway): 通常指工作在传输层或更高层次,用于连接异构网络的设备。

04. 由集线器连接多台设备构成的网络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结构分别是 ( D )

题目原文
04. 由集线器连接多台设备构成的网络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结构分别是 ( )
A. 总线形、环形 B. 网状、星形
C. 总线形、星形 D. 星形、总线形

正确答案:D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使用集线器(Hub) 组网时的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
  • 正确选项分析 (D. 星形、总线形):
    • 物理拓扑 (Physical Topology): 指的是设备物理上的连接方式。
      • 使用集线器组网时,所有的计算机都通过各自的网线连接到集线器的中央端口上,形成一个星形的物理结构。
    • 逻辑拓扑 (Logical Topology): 指的是信号在网络中的流动方式
      •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会将从任何一个端口收到的信号广播到所有其他端口。
      • 这意味着,所有连接到集线器上的设备共享同一个冲突域,信号的流动方式与总线型网络完全一样。
  • 错误选项分析:
    • A, B, C: 物理和逻辑拓扑的对应关系错误。

05. 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 A )

题目原文
05. 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 )
A. 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 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 不同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同属一个广播域 D. 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同属一个广播域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对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的理解,以及集线器在这方面的作用。
  • 正确选项分析 (A. 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 冲突域: 指的是网络中一个区域,如果该区域内的两台或多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碰撞)
      • 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它只是简单地广播信号。连接在同一个集线器上的所有设备共享同一个物理介质(逻辑总线),因此它们同属于一个冲突域
    • 广播域: 指的是网络中一个区域,如果该区域内任何一台设备发送一个广播帧,该区域内的所有其他设备都能收到这个广播帧。
      • 集线器本身就是广播设备,它会将所有收到的帧(无论是单播、多播还是广播)都转发给所有端口。能够隔离广播域的设备是路由器(网络层)
      • 因此,连接在同一个集线器上的所有设备也同属于一个广播域
  • 错误选项分析:
    • B, C, D: 描述错误。

06. 中继器可以用来连接 ( C )

题目原文
06. 中继器可以用来连接 ( )
A.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B. 不同速率的局域网
C. 不同介质的局域网 D. 不同协议的局域网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中继器的连接能力和限制。
  • 正确选项分析 (C. 不同介质的局域网):
    • 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它只关心比特流和电信号。
    • 因此,中继器可以被设计为具有不同物理接口的设备,例如一个端口是同轴电缆接口,另一个端口是双绞线接口。
    • 这种中继器就可以用来连接两种不同传输介质的网段,只要它们遵循的上层协议(如以太网的MAC层协议)数据速率是相同的。
  • 错误选项分析:
    • A.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如以太网和令牌环网):它们的MAC层协议完全不同,中继器无法处理。
    • B. 不同速率的局域网(如10Mb/s和100Mb/s):中继器没有缓冲和速率转换能力,无法连接不同速率的网段。
    • D. 不同协议的局域网:同A,中继器不理解协议。

07. 若有 5 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 10Mb/s 的集线器上, 则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平均带宽为 ( A )

(该题答案应为A)

题目原文
07. 若有 5 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 10Mb/s 的集线器上, 则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平均带宽为 ( )
A. 2Mb/s B. 5Mb/s C. 10Mb/s D. 50Mb/s

正确答案:A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集线器(Hub) 环境下的带宽共享模式。
  • 正确选项分析 (A. 2Mb/s):
    • 集线器连接的所有设备共享同一个冲突域总带宽
    • 总带宽为 10Mb/s。
    • 这 10Mb/s 的带宽是被连接的 5台 计算机共享的。
    • 在理想的平均情况下,每台计算机分得的带宽 = 总带宽 / 计算机数量
    • 平均带宽 = 10 Mb/s / 5 = 2 Mb/s
  • 错误选项分析:
    • B, C, D: 计算错误。
  • 【对比】 如果这5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交换机(Switch) 上,那么每台计算机到交换机的端口都独享 10Mb/s 的带宽。

08. 当集线器的一个端口收到数据后, 将其 ( B )

题目原文
08. 当集线器的一个端口收到数据后, 将其 ( )
A. 从所有端口广播出去
B. 从除输入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出去
C. 根据目的地址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D. 随机选择一个端口转发出去

正确答案:B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集线器转发帧的精确行为。
  • 正确选项分析 (B. 从除输入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出去):
    • 集线器是一个广播设备
    • 当它从一个端口(例如端口1)收到数据帧的电信号后,它会对信号进行再生,然后将这个信号转发到所有其他的端口(端口2, 3, 4…)。
    • 不会将信号再转发回信号来源的那个端口(端口1),因为这样做没有意义。
  • 错误选项分析:
    • A: 不包括输入端口。
    • C: 根据目的地址转发是交换机的工作。
    • D: 不是随机的,是广播。

09. 下列关于中继器和集线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C )

题目原文
09. 下列关于中继器和集线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二者都工作在 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B. 二者都可以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整形
C. 通过中继器或集线器互连的网段数量不受限制
D. 中继器通常只有 2 个端口,而集线器通常有 4 个或更多端口

正确答案:C

题目解析

  • 考点分析: 本题考察使用物理层设备扩展网络时的限制。
  • 错误选项分析 (C. …网段数量不受限制):
    • 这是错误的。以太网标准(特别是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网)对使用中继器/集线器扩展网络有严格的规定,最著名的就是 5-4-3规则
      • 在一个冲突域内,最多只能有 5 个网段。
      • 这5个网段之间最多只能用 4 个中继器/集线器连接。
      • 这5个网段中,最多只有 3 个网段可以连接计算机。
    • 这个规则是为了保证冲突检测机制能够正常工作,确保信号在网络中的传播延迟不会过大。
  • 正确选项分析:
    • A: 正确。
    • B: 正确,“放大和整形”是对信号再生的通俗描述。
    • D: 正确,描述了两者在端口数量上的典型区别。

2.3 物理层设备 知识体系与考法总结

这一小节内容非常具体,主要围绕物理层的两个核心设备——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展开。重点在于理解它们简单但关键的工作原理、它们对网络拓扑和性能(特别是冲突域和带宽)的影响,以及使用它们扩展网络时的限制。

知识体系梳理

本部分的知识体系可以围绕“一个核心功能”和“两大核心设备”来构建。

一、 一个核心功能:信号再生

  1. 问题背景: 任何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时,都会因衰减、失真和噪声而变弱、变形。这限制了单段网线的最大长度。
  2. 解决方案:信号再生 (Regeneration)
    • 区别于放大 (Amplification): 放大器会连同噪声一起放大,适用于模拟信号;而再生是针对数字信号的。
    • 再生过程: 接收失真的数字信号 -> 判决电路重新识别出原始的01比特 -> 生成一个全新的、标准的、干净的信号波形再发送出去。
    • 核心作用: 消除噪声、恢复信号强度,从而扩展网络的物理距离

二、 两大核心设备

  1. 中继器 (Repeater):

    • 工作层次: 物理层 (L1)
    • 核心功能: 信号再生
    • 端口数量: 通常只有2个端口,用于连接两个网段。
    • 连接能力:
      • 可以连接物理介质不同(如粗缆 vs. 双绞线),但协议和速率必须相同的网段。
      • 不能连接不同协议(如以太网 vs. 令牌环)或不同速率(10M vs. 100M)的网段。
    • 对网络的影响:
      • 它连接的多个网段在逻辑上仍然是一个更大的局域网。
      • 不隔离冲突域不隔离广播域。所有连接的网段共同构成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 使用限制: 受“5-4-3规则”等协议限制,不能无限串联。
  2. 集线器 (Hub):

    • 本质: 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
    • 工作层次: 物理层 (L1)
    • 核心功能: 信号再生广播
    • 工作方式 (高频考点): 当从一个端口收到信号后,会将其再生并转发到除输入端口外的所有其他端口
    • 拓扑结构 (高频考点):
      • 物理拓扑:星型(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中心的Hub)。
      • 逻辑拓扑:总线型(因为信号是广播的,所有设备共享同一通信信道)。
    • 对网络的影响 (高频考点):
      • 带宽: 连接到Hub的所有设备共享Hub的总带宽。例如,一个10Mb/s的Hub连接5台设备,每台平均带宽为10/5 = 2Mb/s
      • 冲突域与广播域: 与中继器一样,不隔离冲突域,不隔离广播域。所有连接到Hub的设备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和同一个广播域。
常见考法与例题梳理
  1. 设备工作原理与层次(高频基础题)

    • 考法: 直接考察中继器/集线器的工作层次、核心功能(信号再生 vs. 放大)、工作方式(广播)。
    • 例题01: 精确辨析了中继器是“信号再生”而非“放大”。
    • 例题02: 明确了扩展数字信号距离的设备是中继器。
    • 例题08: 考察了集线器转发的精确行为——“从除输入端口外的所有端口广播”。
  2. 集线器网络的特性(高频核心)

    • 考法: 考察使用集线器组网时的物理/逻辑拓扑、带宽共享模式、冲突域和广播域的范围。
    • 例题04: “物理星型,逻辑总线型”是必记的结论。
    • 例题05: “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是必记的结论。
    • 例题07: 考察了集线器环境下带宽共享的计算。
  3. 设备连接能力的辨析

    • 考法: 判断中继器/集线器能连接什么、不能连接什么。
    • 例题06: 明确了物理层设备可以连接不同介质,但不能连接不同协议、不同速率的网段。
  4. 设备使用限制

    • 考法: 考察扩展网络时,中继器/集线器的使用数量是否有限制。
    • 例题09: “网段数量不受限制”是错误说法,引出了“5-4-3规则”等限制的存在。
刻意练习建议
  1. 制作“网络设备”层次对比表:

    • 这是贯穿网络课程前几章的核心工具。创建一个表格,行是各种网络设备(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 列包括:工作层次、PDU名称、使用的地址、核心功能、是否隔离冲突域、是否隔离广播域
    • 本节先完成“中继器/集线器”这一行,后续学习中不断填充。这张表能让你清晰地对比各种设备的异同。
  2. 画拓扑图分析:

    • 画一个由集线器连接多个工作站的拓扑图。
    • 练习提问自己:
      • “这在物理上是什么形状?” (星型)
      • “如果PC1向PC2发数据,PC3和PC4会收到吗?” (会,因为是广播,逻辑总线)
      • “如果PC1和PC3同时发送数据,会发生什么?” (冲突,因为在同一冲突域)
      • “如果总带宽是100M,PC1和PC2在通信,那么PC3和PC4还能通信吗?它们的可用带宽是多少?” (不能,带宽被共享,总共就100M)
    • 然后,想象把集线器换成交换机,再回答一遍同样的问题,通过对比加深理解。
  3. 做“找不同”练习:

    • 专门对比易混淆的概念:
      • 信号再生 (数字) vs. 信号放大 (模拟)。
      • 物理拓扑 (看得见的连线) vs. 逻辑拓扑 (看不见的数据流)。
      • 冲突域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概念) vs. 广播域 (网络层概念)。
      • 共享带宽 (Hub) vs. 独享带宽 (Switch)。

通过以上系统性的梳理和有针对性的刻意练习,您将能够牢固掌握物理层设备的核心知识,并能清晰地辨析它们与更高层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根本区别,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dtcms.com/a/414520.html

相关文章:

  • 华为OBS obsutil使用
  • 租购同权七年之痒:政策善意如何变现?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开发工具
  • 老年ai模拟恋爱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看广告流量主开源
  • 知名的网站制作公司需要多少钱企业宣传网站模板下载
  • 深圳横岗做网站的网站品牌形象设计怎么做
  • 社区网站推广方案百度百家号注册
  • 编程竞赛高频考点
  • Linux 程序使用 STDOUT 打印日志导致程序“假死”?一次线上 Bug 的深度排查与解决
  • (一)routeros命令笔记:开局篇
  • 网站推广模式一份完整的项目计划书
  • 基于STM32设计的智能安全头盔_299
  • ​VR应急安全学习机,提升应对自然灾害时自救互救的应急技能
  • app网站建设公司竞彩网站建设
  • pytorch基本运算-torch.normal()函数输出多维数据时,如何绘制正态分布函数图
  • OpenCV2-图像基本操作-阈值与平滑处理-形态学-梯度运算
  • 【开题答辩全过程】以 springboot+美食电子商城的设计与实现为例,包含答辩的问题和答案
  • MySQL所有关键字详细含义说明
  • MySQL表压缩:用CPU换I/O的秘密武器
  • 做外贸网站需要缴什么税重庆高端网站建设价格
  • java面试day5 | 消息中间件、RabbitMQ、kafka、高可用机制、死信队列、消息不丢失、重复消费
  • 时序数据库选型指南:如何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时序数据库解决方案
  • 【iOS】alloc、init、new
  • 做网站的开发心得wordpress是不是一定要买服务器
  • AI觉醒:小白的大模型冒险记 第10章:故事续写竞技场 - 实战演练
  • 网站的形成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官方网站
  • python知识点
  • LeetCode 5.最长回文字符串
  • 浅谈蓝牙的连接基石
  • Matlab通过GUI实现点云的导向(引导)滤波(附最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