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购同权七年之痒:政策善意如何变现?
2025年9月15日,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次新规明确规定“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七年过去了,“租购同权”从探索到写入法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不仅仅关乎户籍和教育,更会像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激起整个产业链的涟漪。对建材产业互联网的影响将是多层次、复杂且长远的。
“租购同权”政策的本质,是削弱房产的附加权益(主要是教育权),提升租赁住房的居住价值和社会地位。这将引导住房消费观念从“必须买房”向“租房也行”转变。由此带来的核心变化是:
- 住房供应结构变化:租赁住房,尤其是机构化、规模化的长租公寓在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 开发建设主体变化:从以销售为导向的传统住宅开发商,扩展到以运营为导向的租赁住房持有的运营商(如政府平台、国企、专业租赁公司等)。
- 商业模式变化:从“一次性销售”的B2C模式,转变为“长期持有、持续运营”的B2B2C或B2B模式。
这些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影响建材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底层逻辑,对建材产业互联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需求侧结构变化
B端大客户崛起,采购模式标准化、集采化,从而也导致了客户画像转变:建材采购的核心客户将从分散的、个性化的个人业主和小型装修队,逐步转向大型租赁机构(如自如、万科泊寓)、政府保障性租赁平台、大型房企的租赁业务板块等。这些是典型的B端大客户。
2.采购模式变革
采购集采化:B端客户为了控制成本、保证品质和提升效率,会倾向于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集中采购。这为建材产业互联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为它们天生就是为服务大型B端客户的集采而生。如慧眼集采平台,在致力于解决建材企业获客成本高、订单匹配慢、供应链协同弱三大痛点的基础上打造了S2B2b交易平台,实现从需求洞察到履约保障的全流程数字化线上交易,帮助采购方实现降本增效。
采购标准化:租赁住房出于维护成本、翻新效率和统一管理的考虑,会对建材部分产品(如地板、墙面、厨卫设施、门窗)提出极高的标准化、模块化要求。这将催生针对租赁住房的“产品包”或“解决方案”,并通过产业互联平台进行推广和交易。如采筑平台,推出了大量的“产品联盟”,其实就是标准化的产品包,专为开发商(包括他们自己的长租公寓业务如“泊寓”)提供大规模的集采服务。对于租赁住房客户,它们可以轻松地组合出高性价比、标准化的“厨卫解决方案”、“墙面顶面解决方案”等。
3.产品需求变化
对产品的耐用性与易维护性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租赁住房的运营方而言,资产的长期持有成本直接影响到盈利。因此,对建材的耐久性、环保性、易清洁、易维修等性能要求会远超于美观性和个性化。更耐磨的地板、耐污渍的墙面材料、不易损坏的卫浴洁具将成为刚需。
产品需求偏数据化与智能化:为了提高运营效率,租赁机构会积极引入智能门锁、智能水表、能耗监测等设备,并优先选择具备配送安装及售后服务能力的平台合作。这将带动与物联网相关的智能建材在产业互联平台上的采购业务及后续配送安装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市场。“大”到阿里巴巴(投资“居然之家”)、京东(投资“尚品宅配”)等头部企业利用资本、平台和技术优势布局建材产业互联领域。“专”到慧眼科技利用“慧眼集采”和“同城易选”两大核心平台打造建材产业互联垂直领域的“实体+互联”S2B2C平台,通过整合建材产业垂直领域的生态资源(包括同城服务商)实现从购买到配送再到安装的一体化服务。
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对产业互联平台的产品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承接“租赁”时代的客资,平台需考虑设立专门的“租赁住房”频道或解决方案,引入符合上述B端客户需求的品牌和产品线。未来,能够快速调整战略,深度整合供应链,并为租赁住房市场提供高性价比、标准化、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建材产业互联平台,将在这轮深刻的行业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产业生态组织者。以慧眼集采平台的发展轨迹和未来战略规划为例,下一步,平台致力于将前期的品牌供应商严选“伏笔”工作逐一变现,通过“商品中心”模块实现线上自动组品功能,为用户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抓住时代红利,厚积薄发。
对于全国2.6亿租房群体而言,“租购同权”政策落地意味着租房不再只是过渡性选择,而是一种能够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迎来从“造房子”到“管资产”的时代浪潮。“租购同权”的深化,让租赁住房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不仅是挑战,更是看清趋势者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慧眼科技期待与行业先锋携手,共同定义房产运营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