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基模的思想
我在数年前遇到过疯狂推崇思维导图的团队领导。他极力推崇这种图表化的关系数据库的表现形式,对基模充满信徒般的迷恋。
实际上,复杂的现实确实可以用有限个关系数据库通过加权的形式被定义或理解,这是现代大数据推荐算法的底层逻辑,没有什么神秘性可言。现实世界在时间尺度上建立坐标轴展开就是可以唯一性表达的去中心化数据。
人们在现实世界的在应用系统思考时主要借助于基于关系的基本的因果回路图,比如上面说的思维导图和更为复杂的系统性软件实施建模,表达和反思,改进和演绎,并最终商品化这些模型。
而着力寻求构建导图的本质其实是在探讨系统性的底层逻辑,或者称作系统基模。系统基模(systems archetype)即系统的基本模型,它给出了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总能看到的一些一再重复发生的结构形态。“基模”(archetype)这个词源于希腊语“arkhetypon”,意思是“同类中的第一个”。你看这个和现代流行的第一性原理的流行说法其实一直是一套东西。
实际上,一直有从A推广到B的诸种探索和反思。我们希望找到普适的东西,破解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特殊系统内的系统性思考的推广和应用。试图以更简洁且优雅的形式来让人们发现并理解系统内在的基本结构。找到关系数据库的第一张表,第一个Key word。
系统基模揭示了管理复杂现象背后的单纯之美,有助于我们领会一些基本的系统法则,或看出某一问题背后的底层逻辑。
那么,你所追寻的导图就不应该理想化,它应该是一种更纯粹的认知体系,系统基模的主要目的是用简明扼要的模型来描述最常见的那些行为模式,能够标的个人与组织生活中结构的关键所在。
对于初学者而言,系统基模仍然是有价值的。虽然大千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的确存在一些常见的结构,把它们总结出来,作为速查手册,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的作用。作为理解系统的入门方法,基模是有价值和启发性的。但是,基模也有不足之处。单独运用基模,把系统思考看作“填空”的倾向以及凭借简单模型预测系统行为的努力都是危险的。
系统基模的思维有点类似于佛教的白骨观,你无法凭借一副出土的骨架推测她是不是美女,也无法度量她的一生经历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