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案例分享|当Scrum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

引言:那块“完美”却毫无生机的Scrum板

我还清晰地记得多年那个下午,我走进一家国际顶尖通信设备公司的“敏捷作战室” ,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电子Scrum板: 泳道清晰,用户故事卡片五彩斑斓,燃尽图平滑下降,一切都显得那么 “井然有序” 、 “敏捷高效” 。团队的Scrum Master正意气风发地向来访的领导介绍他们 “教科书般的” Scrum实践。

然而,当我与一线工程师私下交流时,听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站会?就是轮流向经理汇报昨天干了什么,今天准备干什么,谁敢说自己有障碍,不是显得自己能力不行,就是给领导添麻烦。”“迭代?软件团队的迭代跑得飞快,但我们的硬件板卡三个月才能出来一版。软件做的东西全是在模拟器上跑的,一到真实环境,bug多到改不完。”“故事点和速度?哈,那已经成了我们团队和隔壁团队’军备竞赛’的数字游戏了。月底为了凑够Velocity,我们就把一个大需求拆成十个小卡片,看起来做了很多事,其实呢?”

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精致的形式主义”所带来的寒意。这家公司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敏捷转型,但最终,敏捷的“魂”——那种拥抱变化、持续交付价值、以人为本的内核,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故事,在今天中国的许多高科技企业,尤其软硬件强耦合、系统复杂度极高的领域,正在反复上演。本文将结合我在通信产品研发中的真实见闻,深度剖析敏捷实践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形式主义”陷阱的,重点拆解站会疲劳、迭代空转、KPI异化这三大典型症状,并最终尝试给出如何寻回敏捷“心法”的破局之道。

一、一个案例的复盘:“5G基站”的敏捷幽灵

为了让大家有更切身的体会,我们先来完整复盘一个我深度参与过的、典型的敏捷转型失败案例,我称之为“‘5G基站’的敏捷幽灵”。

背景:

这是一家在5G时代占据技术高地的通信设备巨头。其核心项目是研发一款全新的、具备革命性功能的5G微基站。该产品软硬件高度集成,涉及射频、基带、传输、网管等多个技术领域,由超过10个团队、近200人并行开发。为了应对5G市场的瞬息万变,公司高层决定引入 “原教旨主义” 的Scrum框架。

  1. “完美” 的敏捷导入:

公司聘请了外部敏捷教练,对所有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Scrum封闭培训。每个团队都配备了专职的Scrum Master和Product Owner。他们采用了标准的两周一个Sprint的节奏,并严格执行所有Scrum事件。

  1. 崩坏的迹象:

第一阶段(1-3个月):蜜月期的假象

初期,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团队士气高涨,Jira上的任务卡片飞速地从“To Do”移动到“Done”。在每次Sprint Review上,他们都能在模拟环境中演示出炫酷的UI界面和功能逻辑。管理层看到报表和Demo,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敏捷转型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二阶段(4-6个月):依赖的“地雷”开始引爆

问题首先在底层软件和硬件团队中暴露。

●硬件团队的困境:对于FPGA和芯片设计团队来说,他们的工作周期天然就是以“月”甚至“季度”为单位的。流片一次需要三个月,PCB打样和制作需要一个月。让他们按照两周的节奏交付一个“可工作的增量” 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的 “Sprint” 变成了将一个长周期的瀑布任务,强行切割成一个个两周的 “伪任务”。

●软件团队的“空转”:基带处理软件团队,他们的代码强依赖于特定的处理芯片和物理层协议。在硬件就绪之前,他们只能基于一份随时可能变化的硬件Spec文档进行开发和单元测试,实际上是 “在模拟器上编译通过” ,离真正的 “可工作” 相去甚远。这就是典型的 “迭代空转” ——团队很忙,燃尽图很好看,但交付的价值被锁在了一个无法验证的 “黑箱” 里。

第三阶段(7-9个月):系统集成的“审判日”

当第一版硬件单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系统集成测试开始了。这本应是敏捷成果的展示会,却变成了一场灾难。

●接口的噩梦:软件团队基于旧版Spec开发的驱动程序,与新硬件的寄存器地址完全对不上。

●性能的鸿沟:在模拟器上运行流畅的算法,在真实的硬件资源(内存、CPU主频)约束下,性能下降了几个数量级,根本无法满足协议要求。

最终,本应小步快跑、持续集成的敏捷开发,退化成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痛苦不堪的“瀑布式集成会战”。项目延期超过半年,团队士气跌入谷底。

二、深度剖析:僵尸敏捷的三宗“罪”

“5G基站” 的案例并非孤例。它集中体现了敏捷实践在复杂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下的三宗 “罪” ,它们将充满活力的敏捷躯体,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 “僵尸敏捷” (Zombie Scrum)。

  1. 第一宗罪:站会疲劳——从“作战同步”到“灵魂拷问”

敏捷的初心:每日站会的目的极其单纯——不超过15分钟,团队成员互相同步进度、协调配合、暴露障碍,以便快速调整当天的“作战计划”。这是一个服务于团队的内部沟通机制。

异化的现实:

1) “汇报会” :在强层级文化的组织里,站会迅速演变为向领导(通常是潜伏在团队中的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的每日汇报。每个人发言时,眼睛都看着领导,关心的不是如何与同事协作,而是如何让自己的 “汇报” 听起来更漂亮。

2) “批判会” : “你昨天为什么没有完成计划的任务?” 、“你说的这个障碍,为什么不早点想办法自己解决?” 当这样的质问出现在站会上时,它就成了变相的“每日绩效考核”。从此,再也无人敢暴露问题,“一切顺利”成了标准答案。

3) “超时马拉松” :由于变成了汇报和问题解决会,15分钟的站会轻松拖到半小时甚至一小时。成员们站得腿脚发麻,心里却想着 “赶紧结束,我好回去干”,会议效率极低。

站会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团队心理安全感的“晴雨表”。当站会变得形式化、令人疲惫时,根源不在于会议本身,而在于组织文化。一个健康的站会,应该是轻松、聚焦、能量满满的,它是一个团队每日冲锋前的“集结号”,而不是审判台。

  1. 第二宗罪:迭代空转——在“伪增量”中制造繁忙的假象

敏捷的初心:每个迭代(Sprint)的核心产出,是一个“潜在可交付的产品增量”(Potentially Shippable Product Increment)。这意味着,这个增量是集成的、可验证的、高质量的,并且真正为产品的最终形态增加了可感知的价值。

表现一:不同步的节奏导致的“硬件之困”与“软件之盲”

●硬件团队的困境:他们被强行塞进两周的Sprint盒子里。对于需要三个月才能流片的芯片设计团队,他们的“Sprint任务”变成了“完成15%的逻辑设计”这类无法独立验证的“伪任务”。

●软件团队的“空转”:他们在模拟器里“奋笔疾书”,每个Sprint都能交付大量功能。但这些功能是建立在对硬件行为的“假设” 之上的空中楼阁。

这种脱节的根本原因,是用一种单一的、为纯软件设计的敏捷节奏,去生硬地套用在工作属性和周期完全不同的多类型团队上。这违背了敏捷“因地制宜” 的精神,是一种典型的 “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的教条主义。

引入“同步但异步”的开发节奏:

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的步伐完全一致,但必须确保他们在关键节点上能够“对上表”。

  1. 建立一个宏观的“规划间隔”(Planning Interval, PI):借鉴SAFe规模化敏捷框架的思想,设定一个更长的、统领全局的规划周期,明确未来一个季度的共同目标,并将跨团队的依赖关系作为核心议题进行梳理和承诺。

  2. 允许团队内部的“异步迭代”:在这个大的PI框架内,允许不同团队采用适合自己的节奏。

软件团队可以继续采用两周的Sprint。硬件团队则可以采用基于里程碑的Kanban模式。他们的工作流不是时间盒,而是状态流(如:设计中 -> 评审中 -> 布局中 -> 打样中 -> 就绪)。他们的关键里程碑被所有软件团队所知晓。

3.设定强制的“系统同步点”:在PI内,设置几个固定的、不可动摇的“系统集成与演示日”(System Demo)。在这一天,所有团队必须将他们现阶段完成的成果集成到主干上,并在最接近真实环境的平台上进行端到端的业务场景演示。

表现二:“集成审判日”的降临

当一个项目累积了半年的“集成债” 之后,指望一次性还清是不现实的。缺乏一个共同的、有意义的、包含集成的“完成的定义”(Definition of Done, DoD)。

打造“集成优先”的文化和技术基础设施:

  1. 锻造一份“系统级DoD铁律”:这份DoD应由所有团队共同制定,并由系统架构师或一个专门的“系统团队”来捍卫。一份强有力的DoD可能包含:

●代码已合并到主干分支。

●单元测试覆盖率不低于80%。

●已在最新的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FPGA原型上集成并通过。

●关键的端到端场景自动化测试已通过。

●相关文档(接口、配置)已更新。

一个用户故事,只有满足了所有这些条件,才能被标记为“Done”。

  1. 组建“系统团队”或“集成先锋”:对于大型复杂项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专门的系统团队。他们不负责开发具体的功能,而是负责构建和维护自动化测试框架、CI/CD流水线以及那个宝贵的“早期集成平台”。

第三宗罪:KPI异化——当“速度”成为“价值”的敌人

敏捷的初心:速度(Velocity)、故事点(Story Point)等是敏捷团队用来进行估算和容量规划的内部工具,绝非绩效考核指标。它的作用是帮助团队预测在下一个迭代中大约能“吃下” 多少工作,从而做出更靠谱的承诺。

异化的现实:

1.“速度竞赛” :管理层将Velocity作为衡量团队生产力的 “金标准” ,并进行跨团队排名。这直接导致了团队间的恶性竞争和 “故事点通胀” 。团队不再关心交付的质量和价值,而是想方设法在数字上做得更好看。

2.“个体绩效量化” :更有甚者,将故事点分解到个人,考核每个工程师每个迭代完成了多少点数。这彻底摧毁了团队协作,每个人都倾向于抢那些 “点高事少” 的活,而对于需要多人协作攻关的难题则避之不及。

●对产出指标(Output Metrics)的过度迷恋,是管理者在不确定性面前寻求控制感的体现,但这是一种有害的幻觉。我们必须将管理的焦点从“团队有多忙”(Output)转移到“团队创造了多少价值”(Outcome)。

●拥抱成果指标(Outcome Metrics):你的团队这个迭代交付的功能,是否让产品的“用户活跃度”提升了?是否让系统的“崩溃率” 下降了?这些面向业务和客户价值的指标,才是指引团队前进的 “北极星” 。

将Velocity归还团队: Velocity是团队的“私有财产”,管理者应该信任团队会用好它。领导者的职责是创造环境、移除障碍,并和团队一起定义并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成果指标。

三、寻回敏捷“心法”:通信行业的破局之道

看清了陷阱,我们更需要找到出路。在通信这类复杂产品领域,简单地喊“回归敏捷本源”是苍白的。我们需要结合行业特点,修炼真正的敏捷“心法”。

心法一:从“命令与控制”到“服务与赋能”——重塑领导力

敏捷转型的成败,70%取决于领导力转型。管理者必须完成从“监工” 到 “园丁” 的角色转变。

●培育心理安全:领导者要公开表彰那些勇敢暴露问题、甚至承认失败的团队和个人。在回顾会上带头反思自己的决策失误。只有当说“我不知道”和“我需要帮助”是安全的时候,真正的透明和协作才可能发生。

●授权边界:清晰地定义团队的目标(Why)和边界(Constraints,如预算、合规要求),然后放手让团队去探索如何达成目标(How)。不要再介入团队的日常任务分配和技术细节决策。

心法二:从“割裂的冲刺”到“同步的节奏”——系统级规划与集成

在软硬件强耦合的环境中,强求所有团队都用一个两周的节奏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在顶层引入一个更大的、能够协同所有依赖的节奏。

●引入规划间隔(PI):这是规模化敏捷框架(如SAFe)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更长的规划周期,比如一个季度。在每个PI的开始,所有相关团队(软、硬件、测试、系统)共同参与一个为期1-2天的 “PI规划会议” 。

●建立“系统集成与演示”的固定节奏:在一个PI内,即使各个子团队的迭代节奏不同(软件两周,硬件一个月),但必须定义一个固定的、不可动摇的“系统集成点”。

心法三:从“功能的工厂”到“价值的实验室”——拥抱假设与度量

敏捷的精髓在于通过快速反馈来学习和调整。因此,我们交付的每一个功能,都不应被视为“任务的终结”,而应被看作是“一个待验证的价值假设”。

定义“假设-实验-度量”卡片:在需求设计阶段,就要求产品负责人(PO)写清楚:

●我们相信(假设):通过实现“某个功能”。

●将会为[某类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通过度量“某个指标”来验证它。

总结:从“做敏捷”到“是敏捷”

回到开头的那个场景,那块“完美” 的Scrum板,正是 “做敏捷” (Doing Agile)的极致体现——拥有敏捷所有外在的形式。但真正的敏捷,是 “是敏捷” (Being Agile)——是将敏捷的价值观和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种状态。

对于身处通信行业这样“重型”领域的我们来说,敏捷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我们不能盲目照搬互联网行业的“轻模式” ,而是要在理解敏捷核心 “心法” 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软硬件依赖、系统集成等核心矛盾。抛弃那些 “精致的” 形式主义吧,让我们回到敏捷的起点,关注人与人的互动,胜过流程与工具;关注可工作的软件和硬件,胜过详尽的文档。这才是敏捷之道。

文章来源于才聚学员原创

http://www.dtcms.com/a/398965.html

相关文章:

  • 【Linux网络】UDP协议
  • 【GPT入门】第70课 ragflow简单入门
  • 做任务可以给钱的网站企业网站优化要多少钱
  • 【UPPAAL】uppaal安装|含问题解决
  • 如何区分恶意爬虫与搜索引擎流量,保护数据不被窃取
  • 天津网站备案在哪照相织梦网站安装出现dir
  • Spring IOC :控制反转与依赖注入的深入剖析与实践
  • Verilog语法学习EP11:串口发送模块
  • 【UE·网络篇】ReplicationGraph入门教程
  • 安阳做推广网站html网页小游戏代码
  • HTML,CSS,JS
  • 用CodeBuddy Code CLI构建现代化Vue待办事项应用的完整实战
  • 前端实现网页水印防移除的实战方案
  • 1,LVGL(V8.3.10版本)裸机移植教程
  • 重庆做网站 外包公司百度关键词收录
  • 探索TCP与TCP6连接的关系:netstat找不到tcp接口?
  • 商城网站建设哪家效益快产品推销文案
  • display vlan 概念及题目
  • Composer Deprecation Notice 警告:为什么会出现?如何解决?
  • Python 中常用的数据分析绘图库解析
  • 甜点网站里的新闻资讯怎么做如何做国际网站
  • 怎么知道Redis 6+ 是否启用 ACL
  • three.js ——文字
  • 中山市智能h5网站建设公司wordpress电视剧
  • 个人网站域名一级a做爰片免费网站黄
  • mac m4电脑运行 LLaMA Factory 微调
  • 基于Python的二手房价格数据分析预测系统
  • 【速成】快速掌握CMD
  • 网站建设找哪个网盟官方网站
  • NCL数据分析与处理实践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