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uino 通讯接口全景解析:从硬件到软件的跨板对话艺术
在 Arduino 开发中,通讯接口分为硬件通讯(基于专用硬件模块)和软件通讯(通过 GPIO 模拟)两类,不同开发板的接口定义和性能存在差异。以下详细介绍常见通讯方式、不同开发板的接口分布及软硬件实现差异:
一、硬件通讯接口(基于专用硬件模块)
硬件通讯依赖芯片内置的专用外设,稳定性高、占用 CPU 资源少,是优先选择的方案。
1.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
-
原理:通过 TX(发送)和 RX(接收)线实现异步通讯,需双方约定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等参数。
-
开发板接口差异:
- Arduino Uno:1 组硬件 UART(D0=RX, D1=TX),与 USB 转串口芯片(ATmega16U2)连接,用于与电脑通信。
- Arduino Mega2560:4 组硬件 UART(Serial0~Serial3):
- Serial0:D0 (RX)/D1 (TX)(与 USB 连接)
- Serial1:D19(RX)/D18(TX)
- Serial2:D17(RX)/D16(TX)
- Serial3:D15(RX)/D14(TX)
- Arduino Nano:1 组硬件 UART(D0/D1),与 CH340/FT232 芯片连接。
-
特点:
- 全双工,支持同时收发
- 波特率最高可达 2Mbps(受硬件限制)
- 每组 UART 独立工作,互不干扰
-
典型应用:
- 电脑串口监控(Serial 对象)
- 连接蓝牙模块(HC-05)、GPS 模块(NEO-6M)
- 多设备分时通讯(如通过不同 UART 连接多个传感器)
-
编程示例(Mega2560 多串口使用):
void setup() {Serial.be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