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方案——推动供水高质量发展的御控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一、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已成为破解农村供水工程分散、水质保障难、运维效率低等问题的核心路径。御控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全要素感知、全流程管控、全场景服务”为核心,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管网、用户终端的智慧水务体系,助力农村供水向智能化、精细化、可持续化转型。
二、系统架构与技术实现
御控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采用“端-管-云-用”四层架构,融合物联网、大数据、AI算法、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城乡供水全链条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与协同管控。
(一)终端感知层:多参数集成与自适应监测
水源地监测:御控网关支持对接多参数水质传感器(pH、浊度、余氯、重金属、生物毒性等),结合水位/流量计、雨量计、视频监控设备,实时采集水源水质、水量及环境数据。
水厂与泵站监控:御控网关支持对接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振动传感器、能耗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制水工艺关键参数(如加药量、消毒剂投加量、清水池水位)及设备运行状态。
管网智能监测:在管网关键节点,御控网关支持对接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漏损监测仪,结合智能水表,实时感知管网压力波动、流量异常及漏损位置。
用户终端服务:御控网关支持对接智能水表,支持远程抄表、预付费缴费、用水行为分析,并集成独居老人用水量异常预警功能,自动触发网格员上门核查。
(二)网络通信层
利用4G边缘计算节点实现数据本地化预处理,降低云端负载;农村地区通过4G网络将数据远传至监控中心。
(三)云平台层:智慧分析中枢
数据治理引擎:构建统一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清洗异常数据(如传感器故障导致的负值或超量程值),通过时空插值算法填补缺失数据,提升数据完整性。
数字孪生水体:构建三维水质分布模型,实时映射COD、氨氮等指标的空间差异,模拟污染扩散路径,辅助制定应急拦截方案。
(四)应用执行层:多端协同闭环管理
监管端:环保、水利部门通过御控PC/御控APP实时查看辖区水质地图,一键生成执法任务;支持多级权限管理(如省级-市级-县级数据隔离与共享)。
企业端:排污单位接入自证清白系统,自动上传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数据与排放口监测值,生成电子台账以减少人工填报误差。
公众端:通过御控公众号、御控小程序发布水质报告、用水量查询、报修投诉、节水建议等功能,推动城乡供水服务从“普惠覆盖”向“品质均等”升级。
三、核心功能模块与场景化落地
(一)功能模块
实时监测与超标预警:设置蓝/黄/橙/红四级预警阈值,超标时自动触发短信、APP、声光报警器推送。
污染溯源与责任认定:结合监测点位置与水质变化时间序列,定位污染源经纬度,并固化证据链以支持环保执法取证。
应急指挥与联动处置:集成应急资源管理,优化拦截点选址与处置方案。
设备健康管理与降本:基于振动传感器与温度数据,提前诊断传感器老化、水泵故障等问题,降低非计划停机频率。
生态流量保障与评估:实时监测河道生态流量,自动生成达标率报告以支撑水资源考核。
(二)行业场景化落地
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构建“村级管理-镇级管理-市区级管理”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城乡供水“一张网管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调度”。
农村供水智慧化改造:针对农村供水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部署御控智能网关,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巡检、智能管控”。
工业园区废水监管:在园区总排口安装御控工业网关,实时上传COD、氨氮、流量等数据,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存储以防止篡改。结合用电监控系统,比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状态与排放数据一致性,查处偷排企业。
御控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场景落地+长效运营”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城乡供水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体系。从水源地保护到用户终端服务,从水质安全保障到节水降损。未来,随着5G、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城乡供水将迈向“无人化、零碳化、个性化”新阶段,为全球水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