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软考-局域网基础考点总结

这篇文章用于整理软考网络相关的知识点,囊括了详细的局域网基础的考点,能够让你认真备考,基础知识一网打尽,让后续的学习更加通畅~

第一部分: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它定义了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并将其划分为7层。它并不具体实现,而是为我们理解和设计网络提供了完美的蓝图。

核心思想: 对等通信。每一层都认为它在和远端的同一层直接对话,但实际上,数据是垂直传递的,发送方从高层到低层,接收方再从低层到高层。

 让我们从顶层开始,向下深入: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作用: 用户与网络服务的接口,它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桥梁,包括用户实际使用的网络协议,为用户提供网络管理、文件传输、事务处理等服务。

协议举例:

  • HTTP/HTTPS: 网页浏览。

  • FTP: 文件传输。

  • SMTP/POP3/IMAP: 电子邮件收发。

  • DNS: 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 Telnet/SSH: 远程登录。


第6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作用: 充当“翻译官”。负责数据的格式化、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确保应用层发出的数据能被另一端的主机理解。在应用过程之间传送的信息提供的表示方法,只关心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解决了不同数据之间的兼容问题

概念: JPEG、MPEG、ASCII、加密(如SSL/TLS的部分功能)都在这一层完成。


第5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作用: 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Session)。它负责对话的控制(全双工或半双工)和同步。

概念: 就像一次通话,它负责拨号、通话和挂断。


第4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作用:  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层。负责端到端(End-to-End)的通信,确保数据完整、无误地到达目标应用程序。实现对IP数据报的分段和重组(数据切片之后传给网络层),获得网络层地址(包括虚拟信道和逻辑信道)。

核心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 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像打电话,需要先建立连接,确认对方收到信息。速度慢,但可靠。1.三次握手:建立连接;2.四次挥手:终止连接;3.流量控制拥塞控制:保证网络稳定。 

  •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像发短信,只管发送,不保证对方一定收到。速度快,开销小,适用于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

重要概念: 端口号(Port),用于标识主机上的不同应用程序(如80端口对应Web服务),数据段,数据报。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作用: 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跨越多个网络(路由)送达目标主机。总结就是负责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与逻辑寻址,解决的是“寻址”和“路径选择”问题。

核心协议:

  • IP(网际协议): 是整个TCP/IP协议簇的核心。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主要任务是寻址分组

  • 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用于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如常用的 ping 和 tracert 命令。

  • ARP(地址解析协议): 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

  • RIP, OSPF, BGP:动态路由协议,负责路由器之间的路径选择

重要概念: IP地址路由器工作在此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作用: 负责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即同一网段)通过MAC地址进行节点到节点(Node-to-Node)的帧传输(实体间的可靠传送)。它处理物理层带来的错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三大功能:封装成帧、流量控制、差错矫正。具体可见往期内容:软考数据链路层核心总结

核心概念:

  • MAC地址:设备的物理地址,全球唯一,固化在网卡中。

  • 交换机:工作在此层,通过MAC地址表进行数据帧的转发。

  • 网桥:连接局域网,实现局域网之间的通信。

  • 网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由于其拥有MAC地址,因此属于OSI模型的第1层和2层之间。它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电缆或无线相互连接。网卡中的MAC地址被写在其中的一块ROM中。

重要子层:

  •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与网络层接口,标识上层协议。

  •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控制设备如何共享信道,定义帧格式。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作用: 定义物理设备的标准,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比特流(0和1)。它关心的是电气特性、接口规范、传输介质等。

概念: 网线(双绞线、光纤)、网卡、中继器、集线器(Hub)。

功能:按位传输,保证按位传输的正确性,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位流传输


 

第二部分:TCP/IP四层模型

TCP/IP则是基于此蓝图建成的“现实中的互联网”。它更简洁,常被划分为4层。

每一层的作用

  1.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2.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或不可靠传输。核心协议是TCP和UDP。

  3. 网络层 (Internet Layer): 负责寻址和路由。核心协议是IP、ICMP、IGMP、ARP、RARP。

  4. 网络接口层 (Network Access Layer): 负责在物理网络上传输帧。

各种模型的对应关系:

传输层协议

协议全称特点首部字段/重要机制
TCP传输控制协议
  • 面向连接
  • 可靠
  • 字节流服务、
  •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 提供全双工通信
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确认号、窗口大小、SYN、ACK、FIN、RST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无连接
  • 不可靠,应用层自己保证可靠性、
  • 数据报服务、
  • 开销小、速度快
  • 支持多种通信,1v1、多v1、多v多

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校验和

首部长度只有8字节

应用场景:

TCP:要求可靠传输的应用,如

  • Web(HTTP/S)、
  • 邮件(SMTP)、
  • 文件传输(FTP)、
  • 远程登录(TELNET)。

UDP

  • 实时应用,如实时音频(RTP/RTCP)、在线游戏;
  • 简单查询/响应,如DNS查询;
  • 广播/多播,如TFTP、SNMP、RIP。

网际层协议

协议全称作用关键
IP网际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网络层核心协议,负责寻址路由
  • 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传输数据报。IP数据报格式(首部长度、总长度、TTL、协议字段<6=TCP,17=UDP>、首部校验和)
  • ipv4地址是32位IP地址,ipv6128位、
  • IPv4地址分类(A/B/C/D/E)、
  • 子网划分与VLSMCIDR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用于传输和控制信息,是差错报告IP协议的辅助协议。
  • ping命令(使用ICMP回送请求和应答报文)、
  • tracert/traceroute命令(使用ICMP超时报告和终点不可达报文)。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实现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ARP缓存表、ARP请求(广播)/应答(单播)过程、ARP欺骗原理。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常用于无盘工作站启动时获取IP地址,现已被DHCP取代。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内部网关协议(IGP),基于链路状态算法。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将自治系统划分为区域(Area)以减少路由更新流量、hello报文维持邻居关系、管理距离为110
RIP路由信息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基于距离矢量算法。
  • 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15跳,16跳为不可达)、
  • 周期性广播整个路由表(UDP 520端口)、
  • 易产生路由环路、管理距离为120
BGP边界网关协议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基于路径矢量算法、使用TCP 179端口建立连接、路由策略非常丰富。外部路由协议,在AS之间传递路由信息以及优化路由信息。

应用层协议(按传输层协议分类)

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特点:需要可靠性)

协议全称端口作用关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80传输网页内容无状态协议、请求/响应模型、方法(GET/POST等)。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443HTTP over SSL/TLS= HTTP + SSL/TLS,提供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
FTP文件传输协议20(数据), 21(控制)进行文件传输

使用双TCP连接(控制连接持久,数据连接非持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5发送邮件用于MTA之间传递邮件。邮件从本地邮件客户端推向邮件服务器,以及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POP3邮局协议第3版110从服务器下载邮件到本地操作后邮件通常不保留在服务器。
IMAP4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143在服务器上在线管理邮件操作同步在服务器上,适合多设备。
TELNET远程终端协议23在本地主机上实现远程命令行管理明文传输,不安全,已被SSH取代。
DNS域名系统53域名解析区域传输(主从服务器同步数据)时使用TCP
BGP边界网关协议179外部网关路由协议使用TCP建立连接,保证路由更新的可靠性。

 

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 (特点:简单、快速、或需广播)

协议全称端口作用考点
DNS域名系统53域名解析普通查询使用UDP,减少开销。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67(服务器), 68(客户端)动态分配IP地址DORA过程(Discover, Offer, Request, Acknowledgement),使用广播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69简易文件传输比FTP简单,无认证,常用于网络设备备份/升级镜像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61/162网络管理Agent使用UDP 161端口接收请求,Manager使用UDP 162端口接收Trap消息。
RIP路由信息协议520路由信息交换周期性广播路由表,使用UDP。路由器掌握邻接点链路费用信息

特殊说明协议:

协议全称说明
RPC远程过程调用不是一个具体协议,而是一种通信模型/框架。它允许程序调用另一台计算机上的函数。它可以基于TCP或UDP实现。

第三部分:IP数据包详解

ipv4数据包格式

IPv4 头部是变长的,通常为 20 字节,包含“选项”时最多 60 字节。

字段名长度含义与作用
版本4 比特标识 IP 版本,IPv4 该值为 4。
首部长度(IHL)4 比特

以 4 字节为单位表示 IP 头部的长度。把首部长度调整为4的整数倍,数据部分始终是从4字节的整数倍开始。IHL最小为 5(即20 字节)。

服务类型8 比特

8种优先级,默认值000。

第4位:D-低延时;第5位:T-高吞吐量;第6位:R-高可靠性;

第7位:C-低廉费用;第8位:尚未使用。

段总长度16 比特指整个 IP 数据包(头部+数据)的总长度,单位为字节。最大 65535 字节。
标识16 比特发送方分配的编号,用于标识属于同一个原始数据包的所有分片
标志3 比特用于控制分片
第1位:保留。
第2位 (DF)不分片。为1时禁止分片。
第3位 (MF)更多分片。为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为0表示是最后一个分片。
段偏移值13 比特指示当前分片在原始数据包中的偏移位置,以8字节为单位。
生存时间(TTL)8 比特数据包可经过的最大路由器跳数。每过一个路由器减1,为0时丢弃。用于防止环路。
协议8 比特标识数据部分承载的上层协议
例:1→ICMP, 6→TCP, 17→UDP
首部校验和16 比特只校验IP头部,不校验数据。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
源地址32 比特发送方的 IP 地址。
目的地址32 比特接收方的 IP 地址。
选项可变用于安全、源路由、时间戳等附加功能,很少使用。
填充可变通过填“0”确保 IP 头部长度是 4 字节的整数倍。

ipv6数据包格式

 

IPv6 头部是固定长度40 字节,结构大大简化。

字段名长度含义与作用与IPv4对比
版本4 比特标识 IP 版本,IPv6 该值为 6。同 IPv4
流量类别8 比特

其中优先级字段占4位。

可拥堵控制(0~7):数据包传输速率减慢,可靠性更高。

不可拥堵控制(8~15):发送速度恒定,即使丢包也不重发。

同服务类型
流标号20 比特

IPv6新增字段。用于标识需要路由器特殊处理的数据流。

属于同一流的数据包具有相同的流标号。

从同一源站发出的数据包必须具有相同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相同的逐跳选项首部(中间路由器处理用的选项信息和拓展首部)和路由选择首部(控制传输路径的拓展首部)。

新增

有效载荷

长度

16 比特IP基本头部之外的(扩展头部+数据)的总长度,单位字节。ipv6数据包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没必要规定首部长度。类似于总长度,但不含固定头
下一个头8 比特核心字段,有两个作用:
1. 标识上层协议(如TCP, UDP)。
2. 标识下一个扩展头部的类型。
融合了IPv4的协议和选项功能
跳数限制8 比特功能同 IPv4 的 TTL,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减 1。同生存时间
源地址128 比特发送方的 IPv6 地址。长度扩大
目的地址128 比特接收方的 IPv6 地址。长度扩大

IPv4 与 IPv6 报头字段对比详解

头部长度

  • IPv4:变长(20-60字节),有IHL字段指示。

  • IPv6:固定40字节,更简洁。

地址长度

  • IPv4:32位

  • IPv6:128位

分片与重组

  • IPv4:由发送主机和途中的路由器共同完成。涉及标识符Identification、标志Flags(DF/MF)、段偏移值Fragment Offset字段。

  • IPv6只能由发送主机完成。路由器不再分片,如果包太大则丢弃并回送ICMPv6超时报文。分片信息放在分片扩展头部中(在有效载荷字段内)。

校验和

  • IPv4:有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字段,每经过一个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

  • IPv6取消了头部校验和,依赖上层协议(TCP/UDP)和数据链路层进行差错校验,以提升效率。

选项/扩展

  • IPv4:使用选项Options字段,集成在主头部中。

  • IPv6:使用扩展头部链,通过下一个头Next Header字段链接,更模块化。

TTL/Hop Limit:功能完全相同,IPv6中改名为Hop Limit

协议/下一个头:IPv4的Protocol字段 = IPv6的Next Header字段(当它指示上层协议时)。

新字段:IPv6独有的Flow Label(流标签)。


 

第四部分:局域网的规则之IEEE802标准

IEEE 802标准系列

IEEE 802委员会专门制定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的标准,它主要对应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各层协议详细解析

  • 802.1: 局域网基础概述和结构。
  • 802.2: 数据链路控制LLC,载波侦听多路(CSMA/CD)。
  • 802.3:以太网。
  • 802.4:令牌总线访问方法(Token Bus)。
  • 802.5:令牌环(Token Ring)。
  • 802.6:城域网和物理层规范队列双总线网(DQDB)。
  • 802.7:宽带技术。
  • 802.8:光纤技术。
  • 802.9:语音数据网。综合话音/数据服务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 802.10:互操作LAN安全标准。
  •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控制。
  • 802.12:100VG Any LAN网。
  • 802.14:交互式电视网,包括cable modern。
  • 802.15:无线蓝牙技术,简单、低耗能的连接标准。
  • 802.16:无线城域网(MAN)标准。
  • 802.17:基于弹性分组环(RPR)构建新型宽带电信以太网。
  • 802.20:3.5GHz以上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最重要的标准:IEEE 802.3 和 IEEE 802.11

IEEE 802.3 - 以太网标准

MAC方法: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 “先听再说,边說边听”。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空闲则发送;发送过程中持续检测是否发生冲突,若冲突则立即停止,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发。(现代全双工交换机环境中冲突已很少见)

 

IEEE 802.11 - 无线局域网标准(Wi-Fi)

MAC方法: 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 —— 无线环境下难以检测冲突,所以采用“避免”机制。通过预约信道、ACK确认等方式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帧结构:以最常用的以太网帧(IEEE 802.3)为例
一个以太网帧就像一封信,有收件人地址、寄件人地址、内容和校验码。


以太网帧结构

| 前导码 (7字节) | 帧起始定界符 (1字节) | 目标MAC地址 (6字节) | 源MAC地址 (6字节) |
| 长度/类型 (2字节) | 数据MTU (46-1500字节) | 帧校验序列 (4字节) |
字段长度作用
前导码7字节同步时钟(101010...),物理层封装,不计入帧长。
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标志帧开始(10101011)。
目的MAC地址6字节

目标设备的物理地址。

广播帧地址为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6字节发送设备的物理地址。交换机据此学习MAC表
类型字段2字节标识上层协议(如0x0800=IPv4,0x86DD=IPv6)。
数据字段46~1500字节上层数据包(IP包等),数据部分最小46字节(不足则填充)。
帧校验序列4字节CRC校验码(覆盖目的MAC至数据字段),检测传输错误。仅检错不纠错

以太网V2帧总长 = 目的MAC(6) + 源MAC(6) + 类型(2) + 数据(46~1500) + FCS(4) = 64~1518字节

以太网最小帧长:64字节

以太网最大帧长:1518字节

MTU(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即能够传输的最大的数据量

802.1Q VLAN帧:最小长度64字节;最大长度1522字节(多加了4字节VLAN Tag)



第五部分:网络的“门牌号” —— IP地址与子网

IP地址是互联网上的逻辑地址,用于标识一台设备。

IPv4地址

地址分类

地址类别首字节范围网络号部分地址范围网络号个数主机个数
A类0 - 127第1个字节(0)1.0.0.0 ~ 127.255.255.2552^7 - 22^24 - 2
B类128 - 191前2个字节(10)128.0.0.0 ~ 191.255.255.2552^142^16 - 2
C类192 - 223前3个字节(110)192.0.0.0 ~ 223.255.255.2552^212^8 - 2
D类224 - 239

不区分网络和主机号

(1110)

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240 - 255

不区分网络和主机号

(11110)

240.0.0.0 ~ 255.255.255.255--

注:A类地址中首字节0和127为保留地址,因此实际可用网络号为2^7-2(126)个。各类地址中主机位全0和全1的地址有特殊用途,因此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需要减2。

主要用途:

  • A类:超大型网络。127.0.0.1 为环回地址。
  • B类:大中型网络。网络数量和高容量主机之间的一种平衡。
  • C类:小型网络。网络数量最多,但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有限。
  • D类:组播(Multicast)。用于一对多通信,代表一个组播组。
  • E类:保留用于实验。保留地址,不用于常规网络通信。

特殊地址

  • 网络地址: 主机位全0的地址,代表一个网段本身(如 192.168.1.0)。

  • 广播地址: 主机位全1的地址,用于向该网段所有主机发消息(如 192.168.1.255)。

  • 私有地址: 不能在公网使用,用于内部网络:

    • A类:10.0.0.0 ~ 10.255.255.255

    • B类:172.16.0.0 ~ 172.31.255.255

    • C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 环回地址: A类地址0 和 127 为保留地址,如 127.0.0.1 为环回地址。


 

IPv6地址

1、地址基础(表示、压缩、类型)


地址表示与压缩

格式:128位,采用冒分十六进制表示(例如 2001:0DB8:0000:0000:FEED:0000:0000:1234)。

压缩规则

  1. 前导零压缩:每个字段前导的0可以省略。0DB8→DB80000→0

  2. 连续零压缩:连续的一个或多个全0字段可以用双冒号 :: 代替,但整个地址中只能使用一次

例题:将 2001:0DB8:0000:0000:FEED:0000:0000:1234 压缩。

答案2001:DB8::FEED:0:0:1234 或 2001:DB8:0:0:FEED::1234(均正确)。


地址类型

类型前缀特点与用途常见示例
单播不固定一对一通信 
  全球单播2000::/3相当于IPv4的公网地址,全球可达2001:...2408:...
  唯一本地FC00::/7相当于IPv4的私网地址(如10.0.0.0/8),本地范围使用FD00:...
  链路本地FE80::/10每个启用IPv6的接口自动生成,用于同一链路邻居间通信(如NDP),路由器不转发FE80::1 (本地)
组播FF00::/8一对多通信,取代IPv4的广播 
  被请求节点组播地址FF02::1:FFXX:XXXX特殊组播,由节点的单播或任播地址衍生而来,用于NDP的地址解析和DAD格式固定,需掌握
任播从单播池分配一对一组中最近的一个,DNS根服务器常用

2、地址配置

无状态自动配置 (SLAAC) 和有状态配置 (DHCPv6)。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SLAAC)

  • 过程:主机通过向链路发送路由器请求(RS) 报文,路由器回应路由器通告(RA) 报文。RA中包含网络前缀等信息,主机结合接口ID生成一个全球单播地址。

  • 接口ID生成:常用 EUI-64 规则,将48位MAC地址中间插入FFFE并反转第七位(U/L位)。

  • 特点不需要DHCP服务器,效率高。

有状态地址配置 (DHCPv6)

  • 过程:与传统DHCP类似,需要DHCPv6服务器来分配地址和其他信息。

  • 如何触发:路由器发出的RA报文中的特定标志位(M标记和O标记)会指示主机是否使用DHCPv6。


3、配套协议 (NDP)

NDP:邻居发现协议。

功能替代的IPv4协议使用的ICMPv6报文
地址解析ARP邻居请求(NS)邻居通告(NA)
路由器发现无直接对应路由器请求(RS)路由器通告(RA)
重复地址检测(DAD)邻居请求(NS)邻居通告(NA)
邻居不可达检测(NUD)邻居请求(NS)邻居通告(NA)

重复地址检测(DAD):主机在给自己配置一个地址前,会发送NS消息询问该地址是否已被占用,这是IPv6的重要安全机制。


4、过渡技术

实现 IPv4 到 IPv6 共存。

双栈 (Dual Stack):设备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基础方案

隧道 (Tunneling):将IPv6报文封装在IPv4报文中,穿越IPv4网络。

  • 常见技术:6to4、ISATAP、IPv4 over IPv6等。

转换 (Translation):在IPv4和IPv6之间进行协议转换。

  • NAT64:将IPv6报文转换为IPv4报文。
  • DNS64:与NAT64协同工作,合成AAAA记录和A记录。

 

扩展:子网掩码与无类编址(CIDR)

有类编址浪费严重,因此诞生了子网掩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

子网掩码: 一串32位的二进制数,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1对应的部分就是网络号,0对应的部分就是主机号。

例如:255.255.255.0 (二进制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表示前24位是网络号。


CIDR表示法: IP地址/网络位长度,更简洁。

例如:192.168.1.100/24 等同于 192.168.1.100 掩码 255.255.255.0

通过子网划分,我们可以把一个大的网络(如一个C类网)划分成多个更小的子网,充分利用IP地址空间。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关注,共同期待下期内容~

指路:软考知识点总结专栏

 

 


文章转载自:

http://4NyZ5Zpm.Lhrwy.cn
http://wXrcYUEm.Lhrwy.cn
http://cdV3YyEt.Lhrwy.cn
http://5yWowxBj.Lhrwy.cn
http://dkoiy7P7.Lhrwy.cn
http://1lk9QABo.Lhrwy.cn
http://o8IOgCf7.Lhrwy.cn
http://XVm1iyHd.Lhrwy.cn
http://s9R8Ti5z.Lhrwy.cn
http://JCzp8Ykz.Lhrwy.cn
http://cmFpynYy.Lhrwy.cn
http://9v2LMQtU.Lhrwy.cn
http://21ZDIUhf.Lhrwy.cn
http://1TgJliUM.Lhrwy.cn
http://3IDg0uNp.Lhrwy.cn
http://Bewj2vBU.Lhrwy.cn
http://EORek3wH.Lhrwy.cn
http://EgUC7VHI.Lhrwy.cn
http://XnHwRMJH.Lhrwy.cn
http://B1Si066t.Lhrwy.cn
http://Q10WAYC1.Lhrwy.cn
http://alkrhBMa.Lhrwy.cn
http://GOu956Yn.Lhrwy.cn
http://2CbSi1rO.Lhrwy.cn
http://8tMnVSYd.Lhrwy.cn
http://goPw05BO.Lhrwy.cn
http://YHp3bOpj.Lhrwy.cn
http://mnFEpPND.Lhrwy.cn
http://E7ss33kS.Lhrwy.cn
http://HO3mqyPI.Lhrwy.cn
http://www.dtcms.com/a/382188.html

相关文章:

  • Asio C++ Library是用来做什么的
  • 深度学习在智能车辆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DeepFace 全面使用教程
  • ISP之DHCPv6-PD(前缀代理)为用户下发前缀
  • LINUX913 shell:set ip [lindex $argv 0],\r,send_user,spawn ssh root@ip “cat “
  • GEO 优化专家孟庆涛以 AI 技术建体系,赋能多行业智能化转型
  • 没有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会带来哪些问题
  • 系统编程day10-同步与互斥
  • Spring Boot 整合 Mockito 进行单元测试
  • 【C++】C++11介绍(Ⅱ)
  • HTML新属性
  • 分库分表是否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
  • [BJ2012.X4] 统计车牌
  • 【Rust】一个从Modelscope下载模型CLI工具
  • 第三方服务商接入美团核销接口:零侵入对接的关键要点
  • 电压监控器原理
  • python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 从 MySQL 到 TiDB:分布式数据库的无缝迁移与实战指南
  • Ansible的jinja2 模板、Roles角色详解
  • Linux内核的PER_CPU机制
  • 树莓派组建nas,云服务器及家庭影院
  • 二叉树hot100-中等
  • MX 模拟赛二总结
  • windows rocketmq 启动时报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 文本处理三剑客——grep、sed、awk
  • o2oa待办流程和已办流程表
  • 【WebSocket✨】入门之旅(三):WebSocket 的实战应用
  • 闪电科创-交通信号灯仿真SUMO
  • 【自动化】深入浅出UIAutomationClient:C#桌面自动化实战指南
  • 自定义类型:结构体、联合与枚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