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的设计哲学
Kubernetes 的设计哲学
Kubernetes 的设计哲学围绕几个核心理念展开,这些理念指导了其架构和功能实现:
声明式配置
Kubernetes 鼓励用户通过声明式的方式描述应用的状态(如 YAML 或 JSON 文件),而非通过命令式操作。系统会持续监控实际状态,并自动调整以匹配用户声明的期望状态。
自动化
Kubernetes 的设计目标是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例如:
- 自动调度 Pod 到合适的节点。
- 自动重启失败的容器。
- 自动扩缩容以应对负载变化。
松耦合与微服务
Kubernetes 通过将应用拆分为多个松耦合的组件(如 Pod、Service、Deployment),支持微服务架构。每个组件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可扩展性
Kubernetes 提供了丰富的扩展点:
- 自定义资源定义(CRD)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资源类型。
- 控制器模式(Operator)支持自定义业务逻辑。
- 插件机制(如 CNI、CSI)支持对接不同基础设施。
高可用与容错
Kubernetes 通过多副本、健康检查、故障恢复等机制确保应用的高可用性。控制平面组件(如 API Server、etcd)也支持多节点部署以避免单点故障。
开放性与标准化
Kubernetes 遵循开源原则,并通过标准化接口(如 CRI、OCI)兼容不同运行时和工具,避免厂商锁定。
分层抽象
Kubernetes 通过分层抽象隐藏底层复杂性:
- 对开发者抽象了基础设施细节(如节点、网络)。
- 对运维人员抽象了应用部署的复杂性(如滚动更新、回滚)。
具体设计原则
面向API设计
所有功能通过 API 暴露,API 是系统的唯一交互入口。这种设计支持工具生态的统一和自动化。
控制循环(Reconciliation Loop)
核心组件(如控制器)通过不断比较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并触发调整操作,实现系统的自我修复。
无单点依赖
Kubernetes 尽量避免组件间的强依赖。例如:
- kubelet 不直接依赖其他组件,仅通过 API Server 交互。
- 控制器之间通过 API Server 共享状态,而非直接通信。
最小权限原则
组件权限按需分配。例如:
- kubelet 仅能访问绑定到其节点的 Pod。
- 控制器仅能操作其管理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