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从项目立项到最终上线部署测试人员参与需要做哪些工作,输出哪些文档
测试人员的核心工作可以概括为:“左移” (Shift-Left) 和 “右移” (Shift-Right)。
- 左移 (Shift-Left):指尽早介入项目前期的需求、设计阶段,从源头发现和预防缺陷,降低后期修复成本。
- 右移 (Shift-Right):指在产品上线后继续关注线上质量,通过监控、反馈等手段持续改进。
各阶段测试人员的工作与输出物
第一阶段:项目立项 / 需求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测试人员需要深度理解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为后续测试活动打下基础。
- 参与的工作:
- 参与需求评审会议:这是最重要的“左移”活动。测试人员需要从用户、测试和破坏性的角度审视需求文档(PRD/MRD),确保需求是可测试的、明确的、无二义的、完整的。
- 提出质疑与澄清:发现需求中的逻辑漏洞、前后矛盾、缺失的场景、隐藏的需求等,并与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讨论澄清。
- 初步评估测试范围与难度:根据需求,初步判断测试的重点、难点、可能的风险,以及大致的工作量,为制定测试计划做准备。
- 输出的文档:
- 需求评审反馈:通常以会议纪要或评论的形式记录在需求管理工具(如Jira, Confluence)或邮件中。
- 需求评审纪要:(可选项,但强烈推荐)**:记录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问题、疑问及结论,作为需求文档的重要补充。
第二阶段:设计与开发阶段
在这个阶段,测试人员需要基于需求设计详细的测试方案,而开发人员正在进行编码。
- 参与的工作:
- 参与技术方案/设计评审:了解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测试人员需要关注技术的可测试性、潜在的性能瓶颈、安全风险以及容错机制。
- 编写测试用例:这是本阶段的核心工作。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设计覆盖所有功能点和非功能需求(如性能、安全、兼容性)的测试用例。
- 准备测试数据与环境:根据测试用例设计,准备所需的测试数据(如用户、订单等),并协助搭建/验证测试环境。
- 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在敏捷/DevOps团队中,会开始编写接口自动化脚本(API Tests)为后续持续集成做准备。
- 输出的文档:
- 测试用例:最核心的测试文档之一。详细描述了测试目标、前置条件、操作步骤、预期结果。通常使用Excel、TestLink、XMind(思维导图)或专业的测试管理工具(如TestRail, Zephyr)来管理。
- 测试计划:描述整体的测试策略、范围、重点、测试类型、进入/退出准则、环境要求、风险预估等。是测试活动的总纲领。
- 测试方案/测试设计说明书:对于一些复杂项目,会详细说明某个模块或特性的测试方法、技术选型(如用什么工具做性能测试)、自动化架构等。
- 技术评审纪要:在评审会议后输出的记录,记录发现的技术设计问题。
第三阶段:测试执行阶段
这是最传统、最被熟知的测试阶段。开发完成并提测后,测试人员开始正式执行测试。
- 参与的工作:
- 执行测试用例:根据测试计划,执行之前编写的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 提交与管理缺陷:发现不符合预期结果的行为后,在缺陷管理工具(如Jira,禅道)中提交清晰、准确的Bug报告,并跟踪其从“新建”到“关闭”的整个生命周期。
- 回归测试:在开发修复Bug后,对修复的Bug进行验证,并测试相关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 进行非功能测试:如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可能由专项测试工程师完成)。
- 编写/执行自动化测试:运行接口和UI自动化脚本,进行快速的回归验证。
- 输出的文档:
- 缺陷报告:记录缺陷的详细信息,包括标题、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严重等级、优先级、环境、截图/日志等。
- 测试日报:每日向项目组通报测试进度、发现的Bug数量、修复数量、遗留风险等。是项目状态透明化的关键。
- (可选项):记录测试执行过程中的详细结果,通常由测试管理工具自动生成。
第四阶段:上线发布阶段
产品测试完成,达到上线标准,准备部署到生产环境。
- 参与的工作:
- 进行预发布/灰度测试:在和生产环境高度相似的预发布环境(Staging)或对少量用户开放的灰度环境中进行最终验证,确保部署包和环境无误。
- 验证上线流程与部署文档:检查运维的部署手册是否正确,有时需要参与部署演练。
- 输出上线报告:给出最终的是否可以上线的建议。
- 输出的文档:
- 测试报告:总结本轮测试的全部活动,包括测试范围、环境、周期、用例执行情况、缺陷统计与分析、遗留风险及最终上线建议。这是测试团队交付的最重要的结论性文档。
- 已知问题清单:如果项目有要求,需列出所有已知但未修复或无需修复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第五阶段:上线后阶段 (“右移”)
- 参与的工作:
- 线上监控与验证:上线后,密切关注监控系统(如日志、错误率、业务指标)和用户反馈,确认线上运行是否稳定。
- 复盘总结:参与项目复盘会,总结本次迭代在测试过程、流程、工具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
- 知识沉淀:将本次测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案更新到团队知识库中。
- 输出的文档:
- 项目复盘报告:记录复盘会议的讨论内容和改进措施。
- 知识库文章/案例分享:将典型Bug、技术难题的排查过程写成案例,供团队学习。
总结图表
现代软件测试对测试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测试执行”,而是需要具备前期分析、中期设计执行、后期复盘改进的全流程能力,成为产品质量的保障者和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