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hton基础之多继承、多态
目录
- 一、多继承
- 1.1、含义
- 1.2、多继承父类存在同名方法
- 1.3、方法搜索顺序
- 1.4、多继承弊端
- 二、多态
- 2.1、概念
- 二、示例
- 三、静态方法
- 3.1、概念
- 3.2、定义格式
- 3.3、作用
- 3.4、应用场景
- 四、类方法
- 4.1、概念
- 4.2、定义格式
- 4.3、应用场景
- 五、总结
一、多继承
1.1、含义
多继承就是子类可以拥有多个父类,并且具有所有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class Father(object):"""父类一"""def money(self):print("拥有百万财产需要被继承!")class Mather(object):"""父类二"""def appearance(self):print("拥有绝世容颜被继承")class Son(Father,Mather):"""子类"""passson = Son()
son.money()
son.appearance()
多继承可以让子类同时具有多个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1.2、多继承父类存在同名方法
如果多个父类之间存在同名的方法时,采用就近原则,先继承谁就用谁的方法。但是开发时,应尽量避免这种容易产生混淆的情况。
class Father(object):"""父类一"""def weight(self):print("爸爸体重一百八")class Mother(object):"""父类二"""def weight(self):print("妈妈体重九十八")class Son(Father, Mother):"""子类"""passson = Son()
son.weight() # 爸爸体重一百八
1.3、方法搜索顺序
Python中内置属性__mro__可以查看方法搜索顺序,用于确定子类调用方法的顺序。
- 多继承有同名方法时,搜索方法时,会先按照__mro__的输出结果,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查找。
- 如果在当前类(子类)的方法中找到了,就直接执行,不再搜索
- 如果找到最后一个类(object类),还没有找到方法,程序就会报错
class Father(object):"""父类一"""def weight(self):print("爸爸体重一百八")
class Mother(object):"""父类二"""def weight(self):print("妈妈体重九十八")
# class Son(Father, Mother):
class Son(Mother, Father):"""子类"""def weight(self):print("自己体重一百二")
son = Son() print(Son.__mro__)
#(<class '__main__.Son'>, <class '__main__.Mother'>, <class '__main__.Father'>, <class 'object'>)
1.4、多继承弊端
容易引发冲突,会导致代码设计的复杂度增加。
二、多态
2.1、概念
多态指的是:同一种行为,具有多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多态的两大前提是:继承和重写。
class Animal(object):"""父类:动物类"""def shout(self):print("动物会叫!")class Cat(Animal):"""子类一:猫类"""def shout(self): # 重写父类同名方法print("小猫喵喵喵")class Dog(Animal):"""子类二:狗类"""def shout(self): # 重写父类同名方法print("小狗汪汪汪")class Pig(Animal):"""子类三:猪类"""def shout(self):print("小猪哼哼哼")cat = Cat()
cat.shout()
dog = Dog()
dog.shout()
pig = Pig()
pig.shout()
二、示例
同一种调用方式,能够根据传入对象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class Animal(object):"""父类:动物类"""def shout(self):print("动物会叫!")class Cat(Animal):"""子类一:猫类"""def shout(self): # 重写父类同名方法print("小猫喵喵喵")class Dog(Animal):"""子类二:狗类"""def shout(self): # 重写父类同名方法print("小狗汪汪汪")class Pig(Animal):"""子类三:猪类"""def shout(self):print("小猪哼哼哼")# 定义一个统一的接口
def test(obj): # obj:普通形参obj.shout()
# 实例化子类对象
cat = Cat()
dog = Dog()
pig = Pig()
# 调用接口,多种执行结果
test(cat) # 传入的是cat对象,调用cat对象的shout方法
test(dog)
test(pig)
三、静态方法
3.1、概念
使用装饰器@staticmethod来进行修饰,静态方法既不需要传递类对象也不需要传递实例对象(形参没有self/cls参数限制)。
注意: 静态方法与类无关,可以将其转换成普通函数使用。
3.2、定义格式
class 类名:@staticmethoddef 方法名(形参):方法体
class Person(object):@staticmethod # 静态方法:类中的函数,不需要实例def study():print("人类会学习")# 注意: 静态方法既可以使用对象访问又可以使用类访问
Person.study()
pe = Person()
pe.study()class Person(object):@staticmethod # 静态方法:类中的函数,不需要实例def study(name):print(f"{name}会学习")
Person.study('小明')
pe = Person()
pe.study('小明')
3.3、作用
取消不需要的参数传递,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占用和性能消耗。
3.4、应用场景
当方法中既不需要使用实例对象,也不需要使用类对象时,定义静态方法。
四、类方法
4.1、概念
使用装饰器@classmethod来标识其为类方法,对于类方法,第一个参数必须是类对象,一般以cls作为第一个参数。
4.2、定义格式
class 类名:@classmethoddef 方法名(形参):方法体
# 注意:类方法内部可以访问类属性,或者调用其他的类方法
class Person(object):name = '小明' # 类属性@classmethoddef sleep(cls): # cls代表类对象print(cls)print("人类在睡觉")print(cls.name)
print(Person)
Person.sleep()
4.3、应用场景
类方法一般和类属性配合使用,当方法中需要使用类时也可以定义类方法
五、总结
三种方法内部访问属性对比总结:
- 实例方法: 方法内部访问实例属性,方法内部可以通过类名.类属性名来访问类属性
- 静态方法: 方法内部不需要访问实例属性和类属性,如果要访问类属性只能通过类名.类属性名访问,不能访问实例属性
- 类方法: 方法内部只需要访问类属性,可以通过cls.类属性名访问类属性,不能访问实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