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mq 的 TTL
队列的 TTL
我们可以通过 ttl() 设置超时时间,单位是 ms
代码演示:
@Bean("ttlQueue")public Queue ttlQueue() {return QueueBuilder.durable(MQConstants.TTL_QUEUE).ttl(20000).build();}
设置超时时间为 20s,这样在这条队列的所有的消息的过期时间都是 20s 【前提是你没有给消息单独设置过 TTL】
我们会发现队列多了一个属性 TTL,可以看到过期时间 为 20 000 ms
消息的 TTL
这里需要传入一个字符串,单位为毫秒
在发送消息那行代码将过期时间设置进去
@RequestMapping("/ttl")public String ttl() {rabbitTemplate.convertAndSend(MQConstants.TTL_EXCHANGE, MQConstants.TTL_ROUTING_KEY, "ttl",messagePostProcessor -> {messagePostProcessor.getMessageProperties().setExpiration("10000");return messagePostProcessor;});return "消息发送成功";}
两者之间的区别
设置队列TTL属性的方法,一旦消息过期,就会从队列中删除设置消息TTL的方法,即使消息过期,也不会马上从队列中删除,而是在即将投递到消费者之前进行判定的。这样子做可以提高性能
为什么这两种方法处理的方式不一样?
因为设置队列过期时间,队列中已过期的消息肯定在队列头部,RabbitMQ只要定期从队头开始扫描是否有过期的消息即可。
而设置消息TTL的方式,每条消息的过期时间不同,如果要删除所有过期消息需要扫描整个队列,所以不如等到此消息即将被消费时再判定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再进行删除即可。
总结
有两种方法可以设置消息的TTL.
一是设置队列的TTL,队列中所有消息都有相同的过期时间
二是对消息本身进行单独设置,每条消息的TTL可以不同
如果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则消息的TTL以两者之间较小的那个数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