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娱乐】“无用”之大用——会玩,是成年人的顶级能力
《幸福实修手册:用积极心理学点亮你的八维人生》⑩
本篇导读
朋友们,在上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的探讨中,我们聊了如何将学习从一种负担,转化为内在的享受。那是一种在“耕耘”中获得的满足。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则更像是在耕耘之后,那片刻躺在田埂上,感受清风、仰望白云的时刻——休闲娱乐。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拧巴”时刻: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却控制不住地打开工作邮件;刷了半小时短视频,内心却被巨大的空虚和罪恶感淹没;计划已久的旅行,变成了朋友圈的打卡任务……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纯粹“玩”的能力。
我们这个时代,最被低估的能力之一,就是“会玩”。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常常丢失了生活本身。
本篇文章,我想和你一起,为“玩”正名。我们将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视角,重新发现“玩”的惊人力量,并学习如何将这种看似“无用”的时光,系统性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充满目标感的人生,注入不可或缺的弹性与活力。
- 你将获得:一个关于工作与玩乐的全新隐喻——“人生的呼吸节奏”;一套帮你识别自己玩乐天赋的“玩乐特质雷达图”;以及一套帮你设计高质量休闲活动的“玩乐能量矩阵”。
一、开场:你是否患上了“休闲愧疚感”?
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开始。
林薇,一位35岁的互联网产品总监,是朋友眼中标准的“人生赢家”。她的日程表被OKR、复盘会和各种项目deadline填满。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一种莫名的倦怠感正像藤蔓一样将她缠绕。她的休息日,往往在“补觉”和“处理工作”中度过,偶尔的闲暇,也会被“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的焦虑感所占据。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一种看似“荒谬”的处方:每周拿出半天,去做一件纯粹为了快乐、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事。
起初,她极不适应。直到有一次,她偶然走进一家陶艺工作室。当她双手沾满泥浆,专注于指尖的触感,看着一团泥巴在旋转的轱辘上缓缓成型时——无论成品多么歪歪扭扭——一种久违的、不掺杂任何KPI的纯粹快乐涌上心头。
林薇的故事,揭示了现代成年人普遍面临的一种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