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原理与应用-389]:设计 - 深紫外皮秒脉冲激光器 - 元件 - 1064nm种子光准直透镜
在深紫外皮秒脉冲激光器系统中,光纤种子源输出的1064 nm红光准直透镜是连接光纤激光器与后续自由空间光路(如放大器、非线性频率转换模块)的核心元件。其设计需兼顾光纤输出的高斯光束特性、皮秒脉冲的高峰值功率耐受性、1064 nm波长的高效传输,以及与深紫外系统的兼容性(如避免材料荧光或污染)。以下是详细设计方案:
一、光纤种子1064 nm准直透镜的核心功能
- 光束准直:
- 将光纤输出的发散高斯光束(发散角θ≈NA/n,NA为光纤数值孔径,n为介质折射率)转换为平行光(发散角<0.5 mrad),以减少后续光路中的衍射损耗和模式畸变。
- 模式匹配:
- 调整准直后光束直径(腰斑大小w₀)以匹配后续放大器(如Yb光纤放大器)或非线性晶体(如BBO、CLBO)的输入模式要求。
- 保护皮秒脉冲特性:
- 避免透镜材料或镀膜引入色散(导致脉冲展宽)或非线性效应(如自相位调制),确保皮秒脉冲(脉宽1-100 ps)的时域保真度。
- 抗损伤设计:
- 承受光纤种子源的峰值功率(通常为kW-MW级,取决于重复频率和脉冲能量),避免透镜表面或内部损伤。
二、关键设计参数与选型
1. 透镜材料选择
材料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熔融石英 | 低吸收(α<0.1 cm⁻¹ @1064 nm)、高损伤阈值(>10 GW/cm²)、低成本 | 色散较大(需补偿) | 通用型准直,中低功率皮秒系统 |
氟化钙(CaF₂) | 超低吸收(α<0.01 cm⁻¹ @1064 nm)、抗紫外荧光(避免深紫外系统污染) | 成本较高、机械强度较低 | 高功率或深紫外兼容系统 |
蓝宝石(Al₂O₃) | 极高损伤阈值(>20 GW/cm²)、耐高温 | 色散大、成本极高 | 超高峰值功率(>10 MW)皮秒系统 |
紫外级熔融石英 | 优化镀膜后抗紫外性能提升,平衡成本与性能 | 需验证1064 nm镀膜兼容性 | 中等功率皮秒系统 |
推荐选择:
- 通用场景:紫外级熔融石英(如Corning 7980),镀1064 nm增透膜(R<0.2%)。
- 高功率/深紫外兼容:氟化钙(如Optosigma CaF₂),需验证镀膜耐激光损伤性能。
2. 透镜类型与数值孔径(NA)
- 非球面透镜:
- 优势:消除球差,实现近衍射极限准直(M²<1.1),适合单模光纤输出。
- NA匹配:需与光纤NA匹配(如光纤NA=0.12,透镜NA≥0.15)。
- 球面透镜:
- 优势:成本低,但需严格校准离焦量以控制像差。
- 适用场景:多模光纤或对成本敏感的系统。
推荐选择:
- 单模光纤种子源:非球面透镜(如Thorlabs C280TMD-B,NA=0.15,焦距f=4.51 mm)。
- 多模光纤种子源:球面透镜(如Edmund Optics #45-781,NA=0.25,f=8 mm)。
3. 焦距与准直距离
- 设计原则:
- 准直后光束直径 w=λf/(πw0),其中 w0 为光纤模场半径(单模光纤约2-5 μm)。
- 示例:若光纤NA=0.12,模场半径 w0=3μm,选择f=8 mm透镜,则准直后光束直径 w≈8.5mm。
- 优化建议:
- 短焦距(f<10 mm)可减小系统体积,但需确保透镜工作距离(WD)足够(避免与光纤端面碰撞)。
- 长焦距(f>20 mm)可降低透镜NA要求,但增加系统长度。
4. 镀膜设计
- 增透膜(AR Coating):
- 波长范围:1064 nm ± 10 nm(覆盖种子源波长漂移)。
- 反射率:R < 0.2% @1064 nm(单面),插入损耗 <0.1 dB。
- 耐损伤阈值:>5 GW/cm²(皮秒脉冲,1 ns等效)。
- 可选功能:
- 双波长镀膜(如1064 nm + 532 nm):若系统需同时传输倍频光。
- 宽带镀膜(如1030-1080 nm):适应不同种子源波长。
三、性能优化与测试
1. 准直精度测试
- 方法:
- 使用剪切干涉仪或M²分析仪测量准直后光束的发散角和波前畸变。
- 目标:发散角 <0.5 mrad,M² <1.2。
- 工具:
- Thorlabs BP209IR1-B(红外波前传感器)。
- DataRay WinCamD-UCM(M²测量系统)。
2. 损伤阈值测试
- 方法:
- 逐步增加输入脉冲能量(从1 μJ到10 mJ),观察透镜表面是否出现损伤(如烧蚀、透射率下降)。
- 使用高速相机或散射光监测损伤过程。
- 标准:
- 无损伤时最大输入能量需高于种子源最大输出能量(留20%余量)。
3. 脉冲保真度测试
- 方法:
- 使用自相关仪或频域干涉仪(FROG)检测输出脉冲宽度,确保无展宽或畸变。
- 对比输入/输出脉冲形状,计算色散引入的群延迟失真(GDD)。
- 目标:
- 脉冲展宽 <5%(例如输入10 ps,输出<10.5 ps)。
4. 热稳定性测试
- 方法:
- 在高温(50°C)或低温(-10°C)环境下测试准直精度变化。
- 监测透镜材料热膨胀对光束指向的影响(通常需<10 μrad/°C)。
四、典型应用场景
- 光纤种子源与Yb光纤放大器耦合:
- 准直透镜将单模光纤输出的1064 nm光束扩束至匹配放大器模场直径(如20 μm),提高耦合效率(>95%)。
- 光纤种子源与OPO/OPG耦合:
- 准直后光束直径需匹配非线性晶体相位匹配孔径(如BBO晶体需5 mm光斑)。
- 皮秒脉冲诊断系统:
- 准直透镜将光束引入自相关仪或M²分析仪,需确保无脉冲畸变。
五、供应商推荐
供应商 | 典型产品 | 特点 |
---|---|---|
Thorlabs | C280TMD-B(非球面,f=4.51 mm) | 紫外级熔融石英,NA=0.15,AR镀膜@1064 nm |
Edmund Optics | #45-781(球面,f=8 mm) | 低成本,NA=0.25,适合多模光纤 |
Optosigma | CaF₂-ASP-8-1064(氟化钙非球面) | 深紫外兼容,NA=0.16,AR镀膜@1064 nm |
CVI Laser | 1064-AR-8-N5(定制镀膜球面透镜) | 可定制焦距和NA,耐损伤阈值>10 GW/cm² |
六、设计总结
参数 | 要求 | 实现方式 |
---|---|---|
材料 | 熔融石英或氟化钙 | 低吸收、抗紫外荧光 |
透镜类型 | 非球面(单模)或球面(多模) | 消除像差或降低成本 |
焦距 | 4-20 mm(根据光束直径需求) | 平衡系统体积与准直精度 |
镀膜 | 1064 nm增透膜,R<0.2% | 高损伤阈值,低插入损耗 |
损伤阈值 | >5 GW/cm²(皮秒脉冲) | 选择高纯度材料与优化镀膜工艺 |
建议:
- 若种子源为单模光纤且系统对光束质量要求高,优先选择非球面熔融石英透镜(如Thorlabs C280TMD-B)。
- 若需深紫外兼容或超高峰值功率,选择氟化钙非球面透镜(如Optosigma CaF₂-ASP-8-1064),并验证镀膜耐损伤性能。
- 实际设计中需通过光束传播模拟(如Zemax)优化透镜参数,确保准直精度与系统集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