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学习-15 实战-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选定参评因子
- 高程
- 坡度
- 河流
- 道路
- 土地利用
确定因子分析标准
以下仅参数仅做展示,并非合理的数值
高程
- 0-100m:100 分,此高程范围通常地势较为平坦,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建设。
- 100-200m:70 分,该区域地势稍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建设可行性,建设难度和成本略有增加。
- 300-400m:50 分,高程进一步升高,建设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土方平整等,建设成本较高。
- 400m 以上:0 分,此高程范围地势过高,建设难度大,且可能存在地质不稳定等问题,不适宜大规模建设。
坡度
- 0%-5%:100 分,坡度平缓,非常有利于城市建设,施工难度小,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
- 5%-15%:60 分,坡度较为适中,经过一定的工程处理后可进行建设,如适当的土方开挖和填方等。
- 15%-25%:40 分,坡度较大,建设时需要采取较多的工程措施来确保地基稳定和场地平整,建设成本显著增加。
- 25% 以上:0 分,坡度太陡,建设难度极大,容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一般不适合作为建设用地。
河流
- 距离河流 0-250 米,或距离溪流 0-100 米:100 分,靠近河流或溪流,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需考虑防洪等问题,若处理得当,是非常好的建设用地。
- 距离河流 250-500 米,或距离溪流 100-200 米:60 分,距离适中,既能享受一定的水景资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洪水等风险。
- 距离河流 500 米以上,或距离溪流 200 米以上:20 分,距离河流较远,水资源利用相对不便,景观价值也相对较低。
道路
- 距离省道 0-500 米,距离县道 0-250 米:100 分,交通十分便捷,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流动,便于与外界联系,对建设用地的开发非常有利。
- 距离省道 500-1000 米,或距离县道 250-500 米:60 分,交通便利性稍差,但仍能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 距离省道 1000-1500 米,或距离县道 500-1000 米:40 分,交通条件一般,可能需要通过修建一些支路来改善交通状况。
- 距离省道 1500 米以上,或距离县道 1000 米以上:20 分,交通不便,会增加建设和运营成本,对建设用地的吸引力较小。
土地利用
- 草地:100分,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只需进行简单的场地整理等工作即可进行建设。
- 人工地表:70分,本身就是已开发的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可直接进行建设或进一步开发利用。
- 耕地:40分,需要办理相关的用地转换手续,且可能需要进行土壤改良等工作,建设成本和难度相对较高。
- 水体、湿地、林地:0 分,涉及生态保护等问题,建设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生态补偿等工作,建设难度大。
确定因子权重
暂定为专家权重
高程:0.3
坡度:0.3
河流:0.1
道路:0.1
土地利用:0.2
确定评价标准
得分 | 等级 |
0-50 | 不适宜 |
50-75 | 一般适宜 |
75-100 | 很适宜 |
原理
分析地图上每个像元对应的因子的数据,给出打分,然后得出加权和,最后得出每个像元的评分,再划分等级
下载数据
高程数据
进入地理空间数据云
数据需要覆盖整块区域
河流道路数据
在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
数据下载
点击包含荆州的图块,加入成果车
同样的,还需要下载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覆盖荆州的图块
以上全部下载好后,各自解压到文件夹中
添加行政区划地理数据
添加行政区域数据
行政区域数据在H49.gdb/BOUA中
如果你的省份处于两个不同的文件中,则可以使用融合
但融合的前提是,重命名一下BOUA要素,使得两个要素名称不同,才能被融合工具识别
查看地图的block的信息,选择识别工具,再单击地图上的一块区域,就可以显示其信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PAC是邮政编码,前4位相同,代表隶属于同一地级市
例如421002和421003, 4210就对应荆州市,那么我们需要查询所有PAC字段4210开头的记录
注意原来是长整型,
我们需要新建字段PAC_str,再使用字段计算
得到
在地图上就是这样的区域
我们在高亮目标区域时导出数据
新建一个gdb数据库,然后在该gdb下保存
得到
融合县级区域,将县级区域融合为一整个市
添加dem数据
由于dem坐标系和行政区域要素坐标系不一致,我们需要变换坐标系
在工具中选择镶嵌至新栅格
得到完整的dem,似乎有点问题,但是放大看又没有问题
接下来对dem做一个剪裁
得到
添加河流和道路数据
如果涉及多个图块,要分别加载并进行图片的融合
然后根据行政区的形状剪裁
至此道路河流和行政区域以及DEM都弄好了
添加土地利用数据
需要添加的数据是这两个文件夹下的tif文件
添加方式见ArcGIS答疑-如何消除两张栅格图片中间的黑缝-CSDN博客
同样的,我们对其进行裁剪
对裁剪后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修改
图层属性,以唯一值显示色块
在官网文档里介绍了各个值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
全球地表覆盖数据
至此所有图层都做好了
基础栅格分析
高程打分
可以看到取值分布从0~255所以原先的规则需要做调整
- 0-50m:100 分,此高程范围通常地势较为平坦,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建设。
- 50-100m:70 分,该区域地势稍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建设可行性,建设难度和成本略有增加。
- 100-150m:50 分,高程进一步升高,建设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土方平整等,建设成本较高。
- 150-200m:20 分,此高程范围地势略高,建设难度大。
- 200m以上:0 分,此高程范围地势过高,建设难度大,且可能存在地质不稳定等问题,不适宜大规模建设。
设置完成
得到
坡度打分
首先确认坐标系
现在需要对其进行投影
得到
继续对其使用重分类
得到
道路、河流打分
首先对他们进行投影,和之前一样
由于是CGCS2000的源坐标系
所以使用要素投影
同样的对河流投影
对道路做缓冲区
同样的对河流做缓冲区
由于计算得分是基于像元,所以需要将缓冲区的要素数据转为栅格数据
有了栅格数据,我们再利用重分类对其打分
同时在点击右下角 环境 处理范围
命名为“荆州市道路打分”
同样的处理河流
土地利用现状打分
综合分析
移除不必要的数据,重命名需要打分的栅格数据,我们得到
根据打分公式
但是目前是连续的数据样式
我们对其分类
得到
现实情况比这个复杂,我们目前打分方式没有经过研究,赋分还存在问题,但是总的流程基本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