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 浏览器的基础认知
认识浏览器
1 什么是浏览器
1.1 定义
浏览器是一种以解析、渲染、预编译的一种通信编码运行机器
1.2 组成
- 1、地址栏:用于输入网站的网址,通过网址可以正确访问想要到达的网页或者站点,在地址栏输入 www.baidu.com 然后按[Enter]键或单击地址栏右侧的按钮即可。在地址栏中还附带了IE中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如刷新©、停止(x)等,前进、后退按钮设置在地址栏前方
- 2、菜单栏:由“文件” “编辑” “查看” “收藏夹” “工具”和“帮助”菜单组成。每个菜单中包含了控制IE工作的相关命令选项,这些选项包含了浏览器的所有操作与设置功能
- 3、选项卡:从Internet Explorer7版本开始,IE浏览器可以使用多选项卡浏览方式,以选项卡的方式打开网站的页面
- 4、页面窗口:是IE浏览器的主窗口,访问的网页内容显示在此。页面中有些文字或对象具有超链接属性,当鼠标指针放上去之后会变成手状,单击鼠标左键,浏览器就会自动跳转到该链接指向的网址;单击鼠标右键,则会弹出快捷菜单,可以从中选择要执行的操作命令 [
- 5、状态栏:实时显示当前的操作和下载Web页面的进度情况。正在打开网页时,还会显示网站打开的进度。另外,通过状态栏还可以缩放网页
1.3 内核
- 1、Trident内核
- Internet Explorer称IE内核 ,Trident(又称为MSHTML)微软开发的一种排版引擎
- Trident渲染引擎的浏览器:IE、傲游、世界之窗浏览器、Avant、腾讯TT、Netscape 8、NetCaptor、Sleipnir、GOSURF、GreenBrowser和KKman等
- 2、Gecko内核
- 代表作品:Mozilla Firefox。
- Gecko是一套开放源代码的、以C++编写的网页排版引擎,是最流行的排版引擎之一,仅次于Trident。
- 浏览器有:Firefox、Netscape6至9
- 3、WebKit内核
- 代表作品有Safari、Chrome。
- WebKit是一个开源项目,包含了来自KDE项目和苹果公司的一些组件,主要用于Mac OS系统,它的特点在于源码结构清晰、渲染速度极快。缺点是对网页代码的兼容性不高,导致一些编写不标准的网页无法正常显示 [3]。
- 4、Presto内核
- 代表作品Opera。
- Presto是由Opera Software开发的浏览器排版引擎,供Opera 7.0及以上使用。
- 它取代了旧版Opera 4至6版本使用的Elektra排版引擎,包括加入动态功能,例如网页或其部分可随着DOM及Script语法的事件而重新排版
1.4 主流浏览器分类
- 1、IE浏览器
- Windows系统自带
- 内核是由微软独立开发的
- 简称IE内核
- 只支持Windows平台
- IE内核基础上提供了一些插件制作的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
- 2、Microsoft Edge浏览器
- 微软开发的基于Chromium
- 3、Chrome浏览器
- 由Google在开源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开发的
- 不仅支持Windows平台,还支持Linux、Mac系统
- 提供了移动端的应用(如Android和iOS平台)
- 4、Firefox浏览器
- 是开源组织提供的一款开源的浏览器
- 开源了浏览器的源码
- 供了很多插件,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 支持Windows平台、Llnux平台和Mac平台
- 5、Safari浏览器
- 主要是Apple公司为Mac系统量身打造的一款浏览器
- 主要应用在Mac和iOS系统中
2 为什么要有浏览器?
浏览器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网络的认知,在没有浏览器的时代,人们在只能通过简单的文档来阅读和查看文本内容以及一些xml内容,浏览器的出现解决了传统阅读文本的方式,是整个网络发展的里程碑,不可替代的网络产品。
3 浏览器的发明
-
1992年,托尼约翰逊(Tony Johnson)发布了Midas,它允许用户浏览UNIX和VMS网页上的文档。
-
1993年,NCSA发布了Mosaic浏览器。
-
1994年,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了Navigator浏览器。
-
1995年,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发布掀起了“浏览器之战”。
-
1996年,网景公司的Navigator浏览器所占有的浏览器市场份额达86%。微软公司开始将IE浏览器整合到OS(操作系统)中。
-
1996年9月,Opera浏览器面世。
-
1998年,网景公司启动其开源产品,开始推出Mozilla。这一年的下半年,网景公司被AOL(美国在线服务公司)收购。
-
2002年,Firefox(火狐)浏览器面世。
-
2003年,苹果公司发布Safari浏览器。
-
2004年,IE浏览器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历史顶峰-92%。自此以后,其市场份额开始下滑。
-
2006年6月,Firefox 3的发布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天有800万人下载。
-
2006年10月,专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Vista而设计的IE 7面世。
-
2008年,谷歌公司发布Chrome浏览器。
-
2009年,专为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3与2008、Windows Vista和WindowsXP设计的IE 8面世。同年,Firefox 3.5面世。它是第一款支持多点触控的浏览器。
-
2010年,谷歌公司发布了Chrome 5.0浏览器。它是第一款稳定支持三个平台的浏览器,还是第一款有书签同步功能(bookmark synchronization)的浏览器。
-
2011年,微软发布IE 9,IE 9采用了新的JavaScript引擎Chakra,使网页加载速度更快,同时利用显卡GPU加速文字和图形的渲染,使CPU的负担大大减轻。另外,IE 9开始支持HTML5和CSS3。
-
2012年,Windows 8正式上市后,IE 10问世。
-
2013年,随着Windows 8.1的正式发布,IE 11问世。IE 11在IE 10的基础上再次扩大对HTML5和CSS3的支持,如支持HTML5拖放、HTML5全屏、CSS边框图、视频码率控制、视频字幕隐藏、媒体加密、WebGL等,使得IE 11全面支持HTML5新特性 [7]。
-
2022年,微软宣布将于2022年6月15日终止对IE浏览器的更新和维护。此后,其将被Microsoft Edge替代 [11]。
查看浏览器市场份额: http://tongji.baidu.com/data/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