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真实的交换机、路由器和分组情况
一、未考虑拥挤情况理想状态的网络通信
前面我对骨干网:
宜春城区SDH网图分析-CSDN博客
数据链路层MAC传输:
无线通信网卡底层原理(Inter Wi-Fi AX201)_ax201ngw是cnvio转pci-e-CSDN博客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
从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栈角度了解无线网卡和CPU间的数据传输-CSDN博客
Wireshark捕获数据的四种层次_wireshark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CSDN博客
进行了深入认识。
然而,在阅读“互联网”百度百科词条时发现自己对“分组交换”依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了解了以MAC为地址在媒介上的数据传输,了解了以IP为地址在网络上的数据传输,可是这个“分组交换”发生在哪?具体怎么发生的呢?
二、分组路径
2.1 分布式控制网络
这篇博客对三种交换方式介绍的已经很详细了:
计算机网络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CSDN博客
结合我之前对骨干网的了解,两台节点之间的交换机并不是杂乱繁多的,而是以省、市、区分层的:
所谓路由选择,具体就是数据选走哪些城市、哪些楼。
结合APRANET的优点来看:
整个国家、城市的骨干网就是个覆盖广阔的分布式控制网络通信系统,抗毁性强。
2.2 集中式控制网络
可以看出,集中式控制网络和分布式控制网络首要的差别在于网络拓扑,网状拓扑、多环结构是分布式控制的关键。
三、分组的直接证据
Wireshark里就有网络通信分组的证据:
可以看到,每次传输1414长数据的时候,总是提示和下一组数据表示为一个更大的数据。
依据如下:
四、分组不分路
以国内上网为例,分组为整个国内网络提供了流量管控的可能,比如北京节点周围流量过大,一些原本途径北京节点的数据可以改走其他城市,向目的地服务器发起请求:
但是具体到一个用户上,可能数据包大于1500字节,根据IEEE 802.3分组了,但是这些分组数据包都是走的同一路由抵达目的地。
可能有人会奇怪,不分路干嘛还要分组。现在就知道了,分组一方面不会独占通信链路,跟道路上出现一辆巨无霸大车把所有车道都占了一样;另一方面,数据拆小了,就能根据网络交通情况合理规划路径,实现网络整体传输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