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能源管理系统支撑低碳园区节能降碳发展
摘要
本文围绕零碳园区建设展开研究,阐述了其在 “双碳” 目标下的建设背景,梳理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发展脉络,明确了建设零碳园区的基本条件和重点任务。同时,结合安科瑞低碳园区解决方案,探讨了其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应用与价值,为园区低碳转型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一、引言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提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占比较大,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地,成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抓手。零碳园区的建设从政策蓝图加速迈向落地实践,对于实现 “双碳” 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零碳园区的建设背景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 2/3,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量 70% 以上。“双碳” 目标下,工业、能源、建筑等重点领域亟需加速减排。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 “近零” 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 “净零” 条件的园区。
三、零碳园区政策发展脉络
2024 年 12 月 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的目标。2024 年 12 月 13 日,工信部决定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2025 年 3 月 5 日,“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 6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四、零碳园区的建设标准
(一)基本条件
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省级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范围可以是园区整体,也可以是有明确四至边界的 “园中园”。园区应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园区应在 3 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二)八大重点任务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探索多种绿色电力供应模式,推动热能资源清洁低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 “以绿制绿” 模式。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能量梯级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高标准设计建造,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建设能碳管理平台,强化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鼓励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路径模式。
五、安科瑞低碳园区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概述
安科瑞低碳园区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服务。通过搭建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内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实时监测、精准核算和智能分析。更多资料请联系安科瑞陈芳芳136/11 96/55 14
系统架构
(二)在零碳园区建设中的应用
能碳管理平台:安科瑞能碳管理平台可以覆盖园区主要用能企业,实时采集能耗和碳排放数据,为园区提供准确的能源和碳排放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帮助园区管理者了解园区的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发现潜在的节能和减排机会。
节能降碳技术支持:安科瑞提供一系列的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如智能电表、能源管理系统、节能灯具等。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帮助园区企业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安科瑞还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能效诊断和节能改造方案,帮助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再生能源管理:在园区用能结构转型方面,安科瑞解决方案可以支持园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监测和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园区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资源节约集约管理:安科瑞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园区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对水资源、废弃物等的管理,促进园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的环境负荷。
六、结论
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明确零碳园区的建设背景、标准和重点任务,结合安科瑞低碳园区解决方案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为园区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零碳园区的建设,有望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我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零碳园区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