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2025 中国算力大会精彩回顾:算力驱动未来,液冷引领革新

2025 中国算力大会于 8 月 22 日至 24 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

作为国内算力领域的 “年度风向标”,本届大会以 “算网筑基 智引未来” 为主题,用 “1 场开幕式 + 2 场主论坛 + 16 场分论坛 + N 场特色活动” 的 “1+2+X+Y” 架构,把政府官员、企业大佬、科研专家和行业从业者聚到一起,从政策、技术到应用,全方位解码中国算力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大会启幕:中国算力家底首次 “全景曝光”

开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长熊继军抛出的一组数据,让所有人看到了中国算力的 “硬实力”: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突破 1085 万架,智能算力规模飙到 788EFLOPS(相当于 78.8 亿亿次 / 秒的计算能力),干线 400G 端口数量增至 14060 个,存力总规模超 1680EB(相当于 168 亿 TB)。

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算力产业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跨越。正如熊继军所说,如今的中国算力,早已不是简单的 “建机房、堆设备”,而是进入了 “高质量、规模化” 的新阶段 —— 既要满足 AI 大模型、自动驾驶等新场景的算力需求,还要兼顾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

近 4000㎡ 成果展:20 + 头部企业亮出算力 “硬科技”

作为大会的 “核心展示窗口”,“算力中国・创新成果展示” 为期 3 天,不仅设置“政策体系、核心硬件、基础设施、核心技术” 的四大展区,还专门开辟“中国算力大会成果展示区” 和 “山西算力产业展示区” 两大专区,20 多家算力领域头部企业通过 “静态展板 + 动态互动” 的形式,让专业技术变得可看、可感。

核心硬件展区,华为、浪潮、联想等企业带来最新的 AI 服务器 —— 搭载国产 GPU 的机架式服务器,能直观看到冷板液冷管道与芯片的贴合设计;

基础设施展区用 VR 设备还原了 “东数西算” 干线光缆的铺设场景,戴上眼镜就能 “走进”青海数据中心的液冷机房;

山西算力产业专区则重点展示潞安化工的煤基冷却液、太原超算中心的全浸没液冷机柜,让本土算力成果成为焦点。

现场互动环节:观众可以通过触屏操作,实时查看中国算力平台的 10 省市资源调度动态;用 AR 扫描展板上的服务器模型,就能看到冷却液在内部循环的 3D 动画;甚至能体验 “AI 影像诊断”—— 上传一张模拟 CT 图,3 分钟就能得到系统的分析报告,直观感受算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0 项“硬核成果”正在改写算力规则

大会最受关注的 “算力中国・年度重大突破成果” 发布环节,10 项顶尖技术集中亮相,每一项都堪称 “算力革命的催化剂”。4 项成果尤其值得关注:

1、中国移动 “九州” 算力光网 —— 让算力像水电一样 “随用随取”。

面对“东数西算”里“算力跨地域调度”难题,中国移动拿出“九州” 算力光网方案:

骨干网:建了全球最大的 400G 全光省际网,数据传输速度比以前快 3 倍;

城域网:像切蛋糕一样拆分算力资源,企业不用自建机房,也能拿到专属算力;

接入层:首创 “PON+FTTR” 架构,家里或小微企业的设备,也能直接连入国家级算力网。


这项技术已申请 120 项专利,牵头 26 项国际标准,相当于给全球算力网络定了“中国规矩”。

2、山西秦能算电协同平台 —— 让智算中心从 “耗电黑洞” 变 “节能高手”

智算中心算力强,但耗电也猛,这是行业公认的难题。山西秦能的解决方案,是给算力和电力搭了个 “沟通桥梁”:
通过 “数据驱动 + 时空转移” 模型,实时调整算力负荷和电力分配,用电低谷时多跑 AI 训练,用电高峰时自动降低非关键任务的算力。实测下来,智算中心用电成本降了 5%,碳排放少了 25%,算力能效反而提了 30%,真正实现 “算得多、用得省”。

3. 华为在网计算加速技术 —— 给数据中心装 “加速引擎”

华为这次带来的技术,专门解决 “算力跑不快”问题。通过优化数据传输和计算协同,让多类并行算子(AI 计算的核心单元)速度提升一大截,以前要 1 小时完成的模型训练,现在 40 分钟就能搞定。这项技术已发表 2 篇 CCF A 类论文(计算机领域顶刊),拿了 11 项专利,未来会成为数据中心升级的 “标配”。

4. 联想万全大模型方案:让国产算力也能跑通主流大模型

很多企业想用大模型,但担心 “国产 GPU 不兼容”—— 联想的方案正好解决了这个痛点。万全大模型训推一体解决方案,能适配 20 多款国产 GPU,不管是百度文心一言还是华为盘古,都能在上面稳定运行。相当于给千行百业搭了个 “普惠算力平台”,中小公司不用花大价钱买进口设备,也能用上大模型。

算力“一张网”:10省市接入中国算力平台

开幕式上还有个重磅动作: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 个省区市,正式接入中国算力平台。意味着以前 “各省算各省的” 算力资源,现在能通过一个平台统一调度了。

比如以前江苏的企业要跑一个需要超大算力的项目,能得等本地机房有空位;现在通过中国算力平台,能直接调用青海、宁夏的算力资源 —— 那里电价低、算力冗余多,成本能降不少。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入驻了 100 多家算力服务商,注册了1000多家企业用户,接入近百个大模型。未来还会有更多省市加入,真正实现“全国算力一盘棋”。

三大运营商同步发布算力网络升级举措,为“算力一张网” 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电信:AI 算力优化 AICO 体系
针对企业用 AI 算力 “成本高、落地难” 的问题,中国电信推出 AICO(AI Computing Optimization)体系,通过算力调度优化、模型压缩、能效管理三大技术,提升AI 算力落地效率。某制造企业用 AICO 体系后,降低工业质检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提升推理速度,真正让 AI 算力从 “看得见” 变成 “用得起”。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 3.0
中国移动发布的算网大脑 3.0,相当于给全国算力网络装了 “智慧中枢”—— 实时监控全国 1085 万架算力机架的运行状态,自动匹配 “算力需求” 与 “资源供给”。比如某科研团队紧急需要 100PFlops 算力跑气候模拟,算网大脑 3.0 可在 几分钟内调度江苏、河南两地的闲置算力,不用再等本地机房空位,大幅提升效率。这标志着中国算力网络从 “人工调度” 进入 “智能调度” 时代。

中国联通:煤炭行业 AI 算网方案
针对煤炭产业“智能化转型缺算力”痛点,中国联通发布“国家级行业人工智能(煤炭方向)算网融合全景解决方案”:通过在煤矿周边部署边缘算力节点,结合 5G 专网实现 “井下数据实时处理”—— 比如采煤机的运行数据不用传到远程机房,在边缘节点就能用 AI 分析,提前预判故障,降低煤矿设备故障率,提升产能。这也是算力 “下沉到行业” 的典型案例。

16 场分论坛:算力正在改写日常

如果说主论坛讲的是 “算力的未来蓝图”,那 16 场分论坛就是 “算力的现实答卷”—— 从家里的用电稳定,到工厂里的产品质量,甚至手机里的存储安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都在被算力悄悄改变。

1、能源智算

在能源智算分论坛上,国家电网带来的 “算力调度电网” 案例,解决了很多人生活里的 “小烦恼”。


以前每到夏天用电高峰,部分地区会因为电网负荷超标拉闸限电;冬天供暖季,也可能因为电力分配不均导致暖气忽冷忽热。现在通过算力分析,有了新解法:
国家电网搭建了 “用户用电行为模型”,用算力实时分析全国 2.5 亿户家庭的用电数据 —— 比如某小区下午 3 点普遍开空调、某工厂晚上 8 点停工断电,通过这些细节能提前 1 小时预判区域用电高峰。一旦发现某个区域负荷要超,系统会自动联动周边的风电、光伏电站——夏天让光伏电站在午后多发电,冬天优先保障供暖电厂的电力供应。


据现场数据,这套系统在 2024 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间,让全国拉闸限电次数同比减少 62%;北方供暖季,暖气温度达标率从 92% 提升到 98%,居民投诉量下降 45%。“以前夏天怕空调停,现在开一天都不用担心,这就是算力的用处。” 现场一位来自河北的电力工程师说。

2、算力 医疗

“在我们县医院,以前读一张肺部 CT 要等 3 天 —— 因为全县只有 1 位放射科医生,每天要读上百张片子,难免有疏漏;现在用 AI 影像系统,3 分钟就能出报告,还能精准找到早期结节。” 在算力 + 医疗健康分论坛上,来自甘肃某县医院的医生王磊,分享了算力带来的改变。


他口中的 “AI 影像系统”,背后靠的就是算力支撑:某医疗科技公司用 500 万张临床 CT 影像数据训练模型,再通过算力优化算法,让系统不仅能快速读片,还能识别出医生容易忽略早期信号。

关键是这套系统不用 “高端设备”,县医院的普通电脑就能运行。目前已在全国 53 家基层医院落地,覆盖甘肃、云南、贵州等偏远地区,体现了算力对 “医疗公平” 的实际价值。

3. AI + 产业

以前工厂检测零件靠 “人工巡检”:工人拿着卡尺量尺寸、用眼睛看表面瑕疵,不仅慢,还容易出错 —— 比如某个轴承的误差超过 0.02 毫米,人工可能没发现,装到汽车上就会导致异响;现在换成 “算力 + AI” 的检测模式,情况完全不同:


工厂在生产线上装了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每秒钟采集 200 张零件图像、100 组尺寸数据,再用算力驱动的 AI 模型实时分析。一旦发现某个零件的误差接近标准上限(比如轴承误差到 0.018 毫米),系统会立刻报警,生产线自动暂停,工人不用再 “盯着看”,也能精准抓出 “问题零件”。


现场展示的数据显示,这套系统让该厂的零件次品率从 3.2% 降到 1.1%,每年减少浪费成本超 800 万元;更重要的是,这些 “零误差” 的零件装到汽车、家电上,产品故障率也随之下降 —— 比如用该厂轴承的某品牌洗衣机,报修率从 5% 降到 2.3%,用户用着更省心。


“以前觉得算力是‘高大上’的东西,现在发现它就在我们买的每一个零件里。” 现场一位家电企业采购负责人说。

4. 云存智算:让手机存满照片也不卡,企业数据 “丢不了”

“手机里存了 5000 张照片、200 个视频,以前打开相册要等 3 秒,现在一点就开;就算不小心删了,也能通过云端恢复 —— 这背后是‘算力 + 存储’的协同。” 

现在我们手机、电脑里的文件,大多存在 “云端”,但云端不是 “无限空间”,需要算力来优化存储效率:通过 AI 算法自动识别 “常用文件” 和 “冷门文件”,常用的存在高速存储里,冷门的转到低成本存储中,既保证访问速度,又节省空间。


对企业来说,“云存智算” 更重要。如某电商平台,每天产生 10TB 的用户消费数据,以前存这些数据要花数百万元,还怕丢失;现在用算力优化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不仅存储成本降低35%,还能实时备份 —— 就算某一个存储节点出问题,数据也能从其他节点恢复,不会影响用户下单。


现场还展示了 “数据交易存储” 技术:企业可以把闲置数据存在云端,通过算力加密后,安全地卖给需要的机构,既盘活了数据资源,又不用担心泄露。

5. 算力电力协同:让数据中心从 “耗电大户” 变 “发电帮手”

山西某智算中心的 “零碳运营” 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以前数据中心是 “耗电大户”,一个中型智算中心每年电费要上亿元;现在通过 “算力 + 绿电” 的结合,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反哺电网。


该智算中心旁边建了光伏电站和储能电池,白天用光伏发的电供算力运行,多余的电存到电池里;晚上算力负荷低时,再把电池里的电卖给电网。更聪明的是,它还能用算力预测光伏发电量:比如根据天气预报,明天是晴天,就多安排 AI 训练任务;明天阴天,就提前把非紧急任务延后。


据测算,这套模式让智算中心的绿电使用率从 30% 提升到 85%,每年减少碳排放 1.2 万吨,相当于种了 6.7 万棵树;同时通过卖电,还能收回 15% 的建设成本,实现 “环保又赚钱”。

液冷技术成“顶流”

随着算力越来越强,服务器的 “散热” 成了大问题 —— 传统风冷不仅耗电,还撑不住高功率芯片。本届大会上,液冷技术成了绝对的 “顶流”,多家企业亮出了最新成果:

1. 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全浸没液冷让 PUE 低至 1.04

太原中心的 “太行一号” 超算,把服务器全泡在绝缘冷却液里 —— 这种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能让核心机房的 PUE(能源使用效率,越接近 1 越节能)降到 1.04。要知道,国家要求新建数据中心 PUE 不超过 1.25,这个数据相当于 “比国家标准还节能近 20%”。

2. 潞安化工:煤基冷却液填补国产空白

潞安化工旗下的太行润滑,带来了自主研发的煤基冷却液 —— 以前高端冷却液靠进口,1 升要 200 美元,现在用煤就能做,成本降了一半,还通过了国际认证。配合全密封设计,能让服务器运维成本降 30%,彻底摆脱 “卡脖子”。

3. 秦淮数据:组合液冷方案拿 “创新先锋”

秦淮数据的 “高效节能液冷数据中心” 项目,用“冷板液冷 + 磁悬浮相变” 的组合方案,年均 PUE 低至 1.13,最优的时候能到 1.118。这个数据在商用数据中心里算顶尖水平,拿到大会的 “创新先锋” 奖。

4. 更多企业秀出 “黑科技”

中国石油润滑油:给深圳超算中心提供600 吨昆仑冷却液,做到 “10 年不换液、24 小时不停机”,还通过 4000 小时试验,证明对设备无腐蚀;

广东合一:“喷淋式液冷”,像给服务器 “洗澡” 一样散热,单柜功率能到 200kW,还能用重力回收冷却液,不用复杂的管道;

英特尔 + 百度:联合推出天蝎 5.0 液冷机柜,实测 PUE 低于 1.1,服务器 CPU 温度降了 7℃,能效提升明显。

液冷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虽然#水冷工作站#,#液冷服务器#技术很火,但行业也面临不少挑战:

1. 三大挑战待突破

1)成本高:

液冷初期投资是风冷的 2-3 倍,冷板式机柜约 500 美元,浸没式要 1200 美元,冷却液、冷却分配单元(CDU)都不便宜;

2)标准乱:

不同企业的冷板接口、冷却液参数不一样,比如 A 厂商的冷板不能用在 B 厂商的服务器上,兼容性差;

3)运维难:

#液冷服务器# 系统需要专业人员维护,比如漏液检测、冷却液更换,对运维团队要求高。

2. 未来5大趋势

1)液冷原生设计:

以后芯片、主板会直接按液冷需求来做,比如 AMD MI300X GPU 用 0.2mm 微通道冷板,散热效率提 50%;

2)相变液冷普及:

两相浸没式液冷效率比单相高 30%,微软 Azure 用它把 PUE 降到 1.02,年省 500 万美元,未来会成主流;

3)边缘液冷爆发:

边缘计算场景(比如 5G 基站、车载算力)空间小,淼算科技的可移动液冷机柜,4 小时就能部署;

4)AI 控温:

用 AI 算法实时调冷却液流量和温度,比如工业富联的系统,能根据算力负载自动优化,更节能;

5)标准化加速:

首个液冷部件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以后接口、参数都会统一,不再担心兼容问题。

算力与液冷,共绘数字经济新蓝图

2025 中国算力大会,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更是一次产业共识的凝聚:算力已经成为像水电一样的 “基础资源”,而液冷技术则是让这份资源 “绿色、高效” 的关键。

从 10 省市算力互联互通,到液冷技术的百花齐放;从夏天不跳闸的空调,到县医院里快速出结果的 CT 报告,中国算力产业正在走出一条 “规模与质量并重、发展与环保兼顾” 的路。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突破和场景落地,算力会像空气一样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液冷技术,将成为背后最坚实的 “冷却引擎”,驱动中国数字经济迈向新高度。

下载:

智算中心液冷产业全景研究报告.pdf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jbJtQAEPt37LFC2m0ekWw?pwd=lanh 

提取码: lanh

综合算力指数2025.pdf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obHFa7LUYzp4Zp5tEFydA?pwd=lanh 

提取码: lanh

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5.pdf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9ZoyCDl-vTQcJoyJEuJJg?pwd=lanh 

提取码: lanh

#2025中国算力大会 #算力 #AI算力#GPU算力#GPU#液冷#智算中心#中国算力平台#能源智算#云存智算#算力电力协同#PUE #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国产GPU #大模型#东数西算

http://www.dtcms.com/a/361842.html

相关文章:

  • 从 Oracle 到 TiDB,通过ETL工具,高效实现数据拉通
  • HarvardX TinyML小笔记2(番外3:数据工程)(TODO)
  • 【C++游记】AVL树
  • 通过 select into outfile / load data infile 进行数据导入导出学习笔记
  • 【网络安全入门基础教程】网络安全就业方向(非常详细)零基础入门到精通,收藏这篇就够了
  • three.js+WebGL踩坑经验合集(10.2):镜像问题又一坑——THREE.InstancedMesh的正反面向光问题
  • 亥姆霍兹线圈和放载流线圈
  • 【SpreadJS V18.2 新特性】Table 与 DataTable 双向转换功能详解
  • SD卡自动检测与挂载脚本
  • React 第七十一节 Router中generatePath的使用详解及注意事项
  • table表格字段明细展示
  • 【前端教程】ES6 Promise 实战教程:从基础到游戏案例
  • django的URL路由配置常用方式
  • C# Task 入门:让你的程序告别卡顿
  • 基于STM32单片机的无线鼠标设计
  • 【ComfyUI】图像反推描述词总结
  • 杰理ac791无法控制io脚原因
  • 【算法】算法题核心类别与通用解题思路
  • 时序数据库IoTDB:为何成为工业数据管理新宠?
  • 【frontend】w3c的发展历史ToDo
  • accelerate、trainer、lightning还是pytorch?
  • SpringBoot 分库分表 - 实现、配置与优化
  • 雅思听力第四课:配对题核心技巧与词汇深化
  • CLion编译基于WSL平台Ubuntu系统的ros项目
  • 1.人工智能——概述
  • 测试开发的角色
  • 动态规划:硬币兑换II
  • 异常类分析
  • HTML应用指南:利用GET请求获取全国招商银行网点位置信息
  • 软件测试面试技巧-面试问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