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深度剖析Spring AI源码(二):Model抽象层 - “驯服”天下AI的“紧箍咒”

深度剖析Spring AI源码(二):Model抽象层 - “驯服”天下AI的“紧箍咒”

上一章我们鸟瞰了Spring AI的宏伟蓝图,今天,我们要深入这座大厦的基石——Model抽象层。如果说Spring AI是连接Java与AI世界的桥梁,那么Model接口就是这座桥最核心的承重结构。它定义了一套“普通话”,让我们的Java代码可以和来自五湖四海(OpenAI, Azure, Bedrock…)的AI模型们无障碍沟通。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套“普通-AI-话”是如何设计的。

设计目标:以不变应万变

AI领域日新月异,新的模型层出不穷,API的变更也如家常便饭。如果我们的应用代码与某个具体的模型(比如OpenAI的GPT-4)深度绑定,那么当你想切换到Anthropic的Claude,或者想“白嫖”一下本地部署的Ollama时,将面临一场伤筋动骨的重构灾难。

Spring AI的设计哲学,正是我们早已烂熟于心的面向接口编程。它在变幻莫测的AI模型和我们稳健的业务代码之间,建立了一道坚固的抽象层。这道“防火墙”将AI模型善变的“脾气”隔离开来,让你的业务逻辑能够稳如泰山,静观其变。

核心接口剖析:AI世界的“四梁八柱”

spring-ai-model模块中,定义了几个关键的核心接口,它们共同构成了与AI模型进行标准化对话的“四梁八柱”。

«interface»
Model
+call(TReq) : TRes
«interface»
StreamingModel
+stream(TReq) : Flux<TResChunk>
«interface»
ChatModel
+call(Prompt) : ChatResponse
«interface»
StreamingChatModel
+stream(Prompt) : Flux<ChatResponse>
«interface»
ImageModel
+call(ImagePrompt) : ImageResponse
«interface»
EmbeddingModel
+embed(String) : float[]
+embed(Document) : float[]
+dimensions() : int

1. Model<Q, R>: 抽象的“祖师爷”

这是所有模型接口的“根”,是整个抽象体系的“万恶之源”(开个玩笑)。它用最纯粹的形式定义了AI模型的核心交互模式。

// spring-ai-model/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model/Model.java
public interface Model<TReq extends ModelRequest<?>, TRes extends ModelResponse<?>> {TRes call(TReq request);
}

它运用Java最经典的泛型,优雅地解决了“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这个宇宙终极问题之一。大道至简,一个call方法便定义了请求-响应的完整交互。

  • TReq: 代表请求类型,它必须是ModelRequest的子类。
  • TRes: 代表响应类型,它必须是ModelResponse的子类。

2. ChatModel & StreamingChatModel: 对话的“双子星”

ChatModel是你与AI进行聊天式对话的主力接口,它专为对话场景而设计。

// spring-ai-model/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model/chat/ChatModel.java
public interface ChatModel extends Model<Prompt, ChatResponse> {// ... 默认方法
}

它直接继承自Model接口,并具体化了泛型:明确了在“聊天”这个场景下,输入是Prompt(提示),输出是ChatResponse(聊天回复)。

而它的“兄弟”StreamingChatModel则提供了更酷、用户体验更佳的玩法:

// spring-ai-model/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model/chat/StreamingChatModel.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eamingChatModel extends StreamingModel<Prompt, ChatResponse> {// ... 默认方法
}// spring-ai-model/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model/StreamingModel.java
public interface StreamingModel<TReq extends ModelRequest<?>, TResChunk extends ModelResponse<?>> {Flux<TResChunk> stream(TReq request);
}

如果说ChatModel是你问一句,AI完整地回答一句,如同传统的HTTP请求-响应模式;那么StreamingChatModel则像是实时视频流,AI的回答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流”向你,极大地提升了交互的实时感。这背后,正是响应式编程的魔力在驱动。

3. EmbeddingModel: AI的“翻译官”和“度量衡”

如果说ChatModel是AI用来与世界沟通的“嘴巴”,那么EmbeddingModel就是AI用来理解和度量世界的“尺子”。

// spring-ai-model/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model/embedding/EmbeddingModel.java
public interface EmbeddingModel extends Model<EmbeddingRequest, EmbeddingResponse> {// ... 默认方法
}

它的核心职责,是将人类的语言(文本)“翻译”成机器能够理解和比较的数字“指纹”——也就是高维向量(Vector)。这是实现RAG(检索增强生成)和“以文搜文”等高级功能的关键所在,是构建AI“长期记忆”和“深度理解力”的基石。

请求与响应:沟通的“快递包裹”

光有接口(沟通渠道)还不够,数据交换还需要统一的“信封”和“信纸”。Spring AI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DTO(Data Transfer Object)来规范这场跨物种对话的格式。

请求对象(发出的“快递”)

  • Prompt: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而是一个结构化的“剧本”。它封装了一个Message列表,共同构成了一次完整的对话上下文。
  • Message: 这是一个消息接口,拥有多个实现,让你能够导演一出好戏:
    • SystemMessage: “系统指令”,用于给AI设定角色和行为准则,比如“你是一个只说骚话、乐于助人的资深程序员”。
    • UserMessage: 用户的提问,也就是我们凡人输入的指令或问题。
    • AssistantMessage: AI助手的历史回复,用于构建多轮对话的上下文,让AI知道“前情提要”。
  • EmbeddingRequest: 这是发给“翻译官”(EmbeddingModel)的请求,里面包含了一批需要被转换成向量的文本。

响应对象(收到的“快递”)

  • ChatResponse: ChatModel的回复包裹,里面装着一个Generation列表(因为一次提问,模型可能会生成多个候选答案)。
  • Generation: 代表AI的一次“创作成果”。除了最核心的内容(content),它还附带了一堆非常有用的“元数据”(metadata),比如模型为什么停止回答(finishReason)、这次调用消耗了多少Token(usage)等。这些信息对于成本控制和问题调试至关重要。
  • EmbeddingResponse: “翻译官”的工作成果,包含了一批新鲜出炉的、可用于计算相似度的向量。

ChatClient: 开发者的“神兵利器”

如果说ChatModel等底层接口是需要开发者自行组装的“引擎零件”,那么ChatClient就是Spring AI官方为你精心打造好的一台“超级跑车”,它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流式API,让你用最少的代码完成最常见的任务。

// spring-ai-client-chat/src/main/java/org/springframework/ai/chat/client/ChatClient.java
public interface ChatClient {static ChatClient.Builder builder(ChatModel chatModel) {return new DefaultChatClient.Builder(chatModel);}// ... call() 和 stream() 方法
}

还记得上一章我们提到的建造者模式吗?在这里它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了丝滑的编码体验:

String response = ChatClient.create(chatModel).prompt().user("给我讲个关于Java的冷笑话").call().content();

这种优雅的API设计,让开发者可以完全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而无需与底层的API细节进行“肉搏”,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

小结

通过本章的探索,我们发现Spring AI通过一套设计精妙的Model接口、Prompt/`

http://www.dtcms.com/a/348784.html

相关文章:

  • 《Linux 网络编程二:UDP 与 TCP 的差异、应用及问题应对》
  • Grafana k6 性能测试
  • golang5字符串
  • Linux驱动之DMA(三)
  • 强光干扰下漏检率↓78%!陌讯动态决策算法在智慧交通违停检测的实战优化
  • 自动化运维之k8s——Kubernetes集群部署、pod、service微服务、kubernetes网络通信
  • SSRF的学习笔记
  • MATLAB 入门:从变量定义到基础绘图的完整上手指南
  • 学习Java25天
  • 杭电oj第2061题:Treasure the new start, freshmen!
  • 今天学习计算机网格技术的TCP,UDP以及OSPF
  • 南科大C++ 第四章(数组,结构体,联合体,枚举)
  • odoo 工作台
  • Microsoft .NET Packages AIO:全面的.NET开发框架
  • 强光干扰下检出率↑93%!陌讯多模态融合算法在充电桩车位占用检测的实战解析
  • DDR3入门系列(一)——初识DDR3
  • FastAPI中定时任务的使用详解
  • Kernel Pwn 入门(五) 条件竞争 userfaultfd利用
  • PMP项目管理知识点-②项⽬环境
  • LeetCode 第464场周赛 第三天
  • 抽奖池项目测试
  • 【信息安全】英飞凌TC3xx安全调试口功能实现(调试口保护)
  • 解决Ubuntu22.04 安装vmware tools之后,不能实现文件复制粘贴和拖拽问题
  • AIStarter安装与调试:一键启动与收益中心教程
  • 为什么hive在处理数据时,有的累加是半累加数据
  • Codejock Suite ProActiveX COM Crack
  • C++如何将多个静态库编译成一个动态库
  • 【C++】 9. vector
  • golang3变量常量
  • 【golang长途旅行第30站】channel管道------解决线程竞争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