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享】地级市对外开放程度(2002-2021)-有缺失值
数据介绍
引言
对外开放程度是衡量地区经济国际化水平、贸易活力与对外经济联系紧密性的核心指标,其数据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参与全球经济分工的深度与广度。为助力相关研究,本文分享一份涵盖全国主要地级市 2002-2021 年的对外开放程度核心数据,包含进出口贸易、地区生产总值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关键指标,为分析中国城市对外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数据概览
时间跨度:2002–2021 年(20 年)
覆盖范围:
一线 / 新一线城市:广州、上海、东莞、杭州、成都等
沿海开放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湛江等
内陆城市:固原、定西、海东、昌都、汉中等
省份:广东、浙江、山东、广西、新疆、青海等
重点覆盖全国多区域地级市,包含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及边疆地区
数据字段:
字段名称 | 说明 | 单位 |
---|---|---|
行政区划代码 | 地级市行政编码 | - |
年份 | 数据年份 | - |
所属省份 | 地级市所属省级行政区 | - |
地级市 | 地级市名称 | - |
出口(百万人民币) | 年度出口总额 | 百万人民币 |
进口(百万人民币) | 年度进口总额 | 百万人民币 |
出口(百万美元) | 年度出口总额(按汇率换算) | 百万美元 |
进口(百万美元) | 年度进口总额(按汇率换算) | 百万美元 |
汇率 | 年度平均汇率(人民币 / 美元) | - |
地区生产总值 | 年度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进出口总额 | 年度进出口总额(出口 + 进口) | 万元 |
对外开放程度 | 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数据特点
1. 时间跨度长,趋势特征显著
数据覆盖 20 年,可清晰观测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长期演变:
- 沿海城市持续高位
:东莞市 2003 年对外开放程度达 4.55,2014 年仍保持 1.70,长期领先全国,体现外向型经济特征;
- 波动增长型
:防城港市 2003 年对外开放程度 0.56,2015 年升至 0.86,2021 年达 1.09,反映边疆港口城市开放活力提升;
- 典型事件影响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多数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短期下滑(如杭州市从 2007 年 0.81 降至 2009 年 0.54),2010 年后逐步恢复。
2. 地域差异显著,梯度特征明显
- 东部沿海领先
:2021 年,东莞市对外开放程度 1.40,广州市 0.38,宁波市(数据未完全展示)常年保持 0.3-0.5,体现沿海地区贸易优势;
- 内陆城市追赶
:合肥市 2003 年对外开放程度 0.52,2021 年升至 0.29(受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影响,绝对值仍显著提升);
- 边疆特色
:崇左市依托边境贸易,2015 年对外开放程度达 1.84,远超同期多数城市,体现地缘优势。
3. 存在缺失值(重点说明)
- 早期缺失
:2002-2004 年大量城市数据空缺(如昌都、固原、哈密等,2005 年前无完整记录);
- 零星缺失
:部分城市特定年份因统计中断缺失(如儋州市 2003-2012 年数据空缺,2013 年后逐步补充);
- 区域差异
:西部欠发达城市(如定西、海东)缺失值较多,2010 年前数据覆盖率不足 50%。
应用场景
学术研究
区域对外开放差异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
贸易政策(如自贸区设立)对城市开放程度的影响评估
政策制定
对外开放布局优化(如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先级)
外贸扶持政策效果验证(如出口退税对开放程度的提升作用)
行业分析
外贸企业区域布局决策(基于开放程度与市场潜力)
城市外向型经济竞争力排名与对标分析
结语
本数据集为研究中国城市对外开放进程提供了长期、多维度的观测窗口。尽管存在部分缺失值,但其覆盖范围(含东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和时间连续性仍具较高价值。合理利用数据缺口,可进一步分析统计制度完善与区域发展政策的演变,为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 “梯度推进” 特征提供实证支撑。
注:本文中的数据和指标仅为示例,实际数据请参考最新发布的地级市对外开放程度(2002-2021)-有缺失值。
数据概览
数据跨度:地级市对外开放程度(2002-2021)-有缺失值
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网络收集
2、本资源仅用作为学习用途,不能用于商业通途
数据获取方式
点击关注后台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