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小宁学习日记4 Python】Python 变量与标识符全解:编程入门的基石

在 Python 编程的知识体系里,变量和标识符是最基础且关键的内容,如同搭建大厦的基石,决定着后续代码编写的规范与效率。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拆解变量与标识符的核心知识,帮你筑牢编程入门根基。

一、变量:程序数据的 “收纳盒”

(一)本质与类比理解

变量,本质是计算机内存中的一块存储空间,就像生活里的收纳盒,用来存放各种数据(如数字、文字等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超市的购物车,购物车承载商品,变量承载程序运行时需要的数据,通过变量名,我们就能便捷地 “提取” 存储的数据。

(二)核心作用与运作机制

核心功能:在计算机内存中保存数据,是程序操作数据的基本载体。无论是简单的数字计算,还是复杂的文本处理,都依赖变量存储中间结果或最终数据 。

存储与访问:既可以定义多个变量,分别存储不同数据(如 name 存姓名、age 存年龄 );也能让一个变量 “承接” 多个变量的值(类似数据整合 )。而访问数据时,只需通过变量名,就能精准提取内存中存储的内容,实现数据的调用与处理。

(三)定义格式与语法规范

定义变量遵循 变量名 = 变量值 的基本语法,这里的 = 是赋值运算符,作用是把右边的值 “传递” 给左边的变量名,并非数学意义上的 “相等判断” 。
代码规范上,等号两边要保留空格(如 score = 90 ),这能增强代码的可读性和美观性,让代码结构更清晰,也符合 Python 开发者的通用编码习惯。执行原理很简单:解释器会先处理右边的值,再将其 “绑定” 到左边的变量名,完成内存空间与变量的关联。

(四)使用注意事项

创建时机:变量只有在赋值后才会被真正创建,使用变量前必须完成赋值操作。要是直接用未赋值的变量,Python 会报错(提示 “变量未定义” ),所以务必牢记 “先赋值,后使用” 。

内存管理

首次使用变量时,计算机会在内存中划分新空间,并初始化存储对应的值;

再次给变量赋值时,不会新增内存空间,而是修改原空间中存储的值,这样能高效利用内存资源,避免空间浪费 。

变量特性

同一变量支持反复赋值,而且能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先存整数 count = 10 ,再存字符串 count = "十" );

代码是从上往下依次运行的,变量最终的值由最后一次赋值决定。调试代码时,要特别留意执行顺序对变量值的影响。

(五)案例实操:赋值的奇妙逻辑

值传递演示
定义 a = 666 ,Python 解释器会分两步操作:先在内存中创建 666 这个数据,再创建变量 a ,并把 666 “放进” a 对应的内存空间。接着执行 b = a ,这是把 a 存储的赋给 b ,而非传递变量名的关联关系。此时打印 b ,输出 666 ,清晰展现了 “赋值传递的是值” 这一本质 。

多类型赋值验证
依次执行:

a = 666
print(a)  # 输出:666
a = 999
print(a)  # 输出:999
a = 6.66
print(a)  # 输出:6.66
a = "哈哈"
print(a)  # 输出:哈哈

可以看到,同一变量 a 能存储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不同类型数据,且值以最后一次赋值为准,完美体现代码 “从上往下执行” 的特性。

二、标识符:变量命名的 “规则圈”

(一)定义与版本差异

标识符,指的是程序员为变量、函数、类等自定义的名称,类似于给现实事物取名字,但得遵循 Python 的特定规则 。
在版本兼容上,Python 3 支持用中文作为标识符(如 价格 = 5 ),不过行业普遍不推荐这种做法 —— 中文命名会降低代码的通用性和可读性,还可能引发编码兼容问题;而 Python 2 则完全不支持中文命名,写代码时必须严格遵循规则。

(二)组成规则与限制

合法组成:标识符只能由数字、字母、下划线(_ ) 组成,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比如 user_name(字母 + 下划线 )、_age123(下划线 + 数字 )是合法的;但 1user(数字开头 )、user#name(含非法字符 # )会触发语法错误。

关键字规避:Python 有一批预留的关键字(如 FalseNoneTrueandas 等,共 35 个 ),这些关键字是 Python 语法的一部分,不能用作标识符 。例如,写 if = 10 会直接报错,因为 if 是 Python 的关键字,有特殊语法功能。不过要注意,像 catch 在 Java 等语言中是关键字,但在 Python 里不是,需留意语言间的差异 。

大小写敏感:Python 对标识符的大小写严格区分userName 和 UserName 会被视为两个不同的标识符。如果定义了 a = 10 ,却用 print(A) (大写 A )提取值,Python 会报错 “变量未定义”,编码时必须留意大小写的一致性 。

(三)命名规范:让代码 “读得懂”

命名规范属于行业惯例,不遵守不会直接报错,但会严重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遵循规范,能让你的代码更 “专业”,也方便团队协作与后期维护。

1、基本原则“见名知义” 是核心!变量名要直观反映存储的数据内容。比如保存年龄用 age ,存用户名用 user_name ,即便英文不太好,也可以借助翻译软件确保命名表意清晰。这是编写易读代码的基础,也是老师强调的 “最重要一点” 。

2、下划线分割法:当变量名由多个单词组成时,推荐全部使用小写字母,单词之间用下划线(_ ) 连接。这是 Python 语言中最常用的变量命名方式,示例如下:

用户名:user_name

机构名:org_name

学生年龄:student_age
这种命名风格简洁明了,符合 Python 开发者的使用习惯。

3、驼峰命名法

大驼峰命名法: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如 UserNameSixStar )。这种命名方式主要用于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类命名,区分变量与类的角色。

小驼峰命名法:第一个单词全小写,后续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如 userNamesixStar )。它和下划线分割法没有绝对的优劣,实际开发中可根据团队规范或项目需求灵活选用,二者甚至能在同一项目中互换使用(只要保持风格统一 )。

(四)使用建议:平衡规范与灵活

优先级推荐:首先确保 “见名知义” 的基本原则,这是代码可读的基础;在 Python 项目中,优先采用下划线分割法命名变量,符合语言生态习惯;其他命名法(如驼峰法 )可根据团队规范灵活选用,但要保证项目内部风格一致。

关键注意点:命名规范没有绝对的 “对与错”,但项目内部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团队成员命名风格五花八门,代码会变得难以阅读和维护,协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变量与标识符,是 Python 编程入门的 “必经之路”。掌握变量的定义、特性,理解标识符的规则与命名规范,不仅能让你写出规范、易读的代码,更能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类型、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等内容,筑牢坚实基础。把这些知识吃透,编程路上的 “第一关”,就算稳稳通过啦!

http://www.dtcms.com/a/347429.html

相关文章:

  • 简单AI:搜狐公司旗下AI绘画产品
  • 最新短网址源码,防封。支持直连、跳转。 会员无广
  • 部署PG一主一从
  • 使用Proxifier+vmware碰到的一些问题
  • GEO优化服务商:AI时代数字经济的新引擎——解码行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实践
  • 蔬菜溯源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小程序
  • 【基础-判断】使用http模块发起网络请求时,必须要使用on(‘headersReceive’)订阅请求头,请求才会成功。
  • 算法第五十五天:图论part05(第十一章)
  • 微服务架构中服务发现机制的实现与优化 NO.3(回复征途黯然.)
  • Navigation2 源码阅读 —— map_server 到底干了哈?
  • 53.Redis持久化-RDB
  • 【golang】制作linux环境+golang的Dockerfile | 如何下载golang镜像源
  • ESP-NOW详解(esp-idf)
  • NFC 电路理论计算
  • 支持电脑课程、游戏、会议、网课、直播录屏 多场景全能录屏工具
  • Python 学习(十六) 下一代 Python 包管理工具:UV
  • 1.十天通关常见算法100题(第一天)
  • 嵌入式LINUX-------------数据库
  • html-docx-js 导出word
  • Redis 从入门到精通:原理、实战与性能优化全解析
  • MySQL InnoDB Buffer Pool详解:原理、配置与性能优化
  • 单元测试的使用以及Vue3-Element Plus入门
  • 【假设微调1B模型,一个模型参数是16bit,计算需要多少显存?】
  • 雷卯针对香橙派Orange Pi 3G-IoT-B开发板防雷防静电方案
  • 结合 Kernel Memory 与 Ollama 实现文档处理与智能问答
  • 51单片机-实现外部中断模块教程
  • 力扣hot100 | 图论 | 200. 岛屿数量、994. 腐烂的橘子、207. 课程表、208. 实现 Trie (前缀树)
  • 【数据分享】2025年全国路网矢量数据道路shp数据
  • Ubuntu 系统中解压 ZIP 文件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或命令行操作
  • 【设计模式08】组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