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A架构介绍
前言
本文主要对EEA架构的理解进行了记录,以加深理解及方便后续查漏补缺。
EEA架构
硬件架构
EEA架构作用
提升算力利用率、数据统一交互,实现整车功能协同、缩短线束、降低重量、降低故障率、提升装配自动化
EEA架构发展趋势
分布式–>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
分布式
- 阶段
- 模块化:一个ECU负责特定的功能
- 集成化:单个ECU可以负责多个功能
- 特点
- 每个ECU只负责一个单一的功能单元
- 各个ECU之间通过CAN/LIN互联、通信
- 软件功能迭代困难
- ECU功能扩展性不足
- 通信传输速度和效率低
- 架构复杂度高、底层OS不统一
- 分类
- ECM:发动机控制器
- TCM:传动系统控制器
- BCM:制动控制器
- BMS:电池管理系统
域集中式
- 集中化:根据功能划分出5个功能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
- 域融合:5个功能域过渡到3个功能域(车控域、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
- 三域EEA+网关
- 车辆控制域控制器(VDC)(整合: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
- 负责整车控制,实时性安全性要求高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C)
- 负责自动驾驶相关感知、规划、决策相关功能的实现
-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CDC)
- 负责HMI交互和智能座舱相关功能(甚至整合T-Box)的实现
- 网关
- 车辆控制域控制器(VDC)(整合: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
- 分类
- 动力域
- 动力系统单元(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电池、变速箱)
- 计算和分配扭矩
- 变速器管理
- 电池监控
- 发电机调节
- 底盘域
- 汽车行驶相关(传动系统、行驶转向、制动系统)
- 控制执行端(感知识别、决策规划、控制执行)
- 线控底盘5大系统(转向、换挡、油门、悬挂、制动)
- 车身控制域
- 应用:灯光、雨刮、中控门锁、车窗、车门
- 智能座舱域
- 娱乐+通信
- 常见应用:语音识别、手势识别、显示、远程控制、整车OTA
- 自动驾驶域
- ADAS功能
- 应用:多传感器融合、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无线通讯、高速通讯
- 动力域
- 特点
- 根据功能划分,将分散的ECU集中到各域控制器,容易实现OTA升级
- 各域控间通过以太网和CANFD相连
中央集中式
即:车载电脑、车云计算。如:华为的CC架构(计算+通信)
- 云计算+中央计算平台+传感器+执行器
- 特点
- 部分功能移至云端,车内架构进一步简化
- SOA的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
- 软硬件高度耦合–>分层解耦
- CP --> CP + AP混合式
- 作用
- 有利于软件OTA、有利于采集数据的多功能应用,减少硬件的需求量,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 软件算法:三层
- 摄像头等传感器算法
- 行车功能算法
- 高级智驾功能算法
通信架构
- LIN/CAN–>以太网
- 作用
- 满足高速传输+低延迟、采用以太网方案线束更短,减少安装及测试成本
应用实例
- 大众-三大域
- 车辆控制域
- 智能驾驶域
- 智能座舱域
- 特斯拉
- 中央计算模块(CCM)
- 集成:ADAS域、信息娱乐系统域、通信系统域
- 区域控制器:左车身控制模块(BCM)+右车身控制模块(BCM)+前车身控制模块(BCM FH)
- 中央计算模块(CCM)
- 小鹏
- 中央超算
- 车控+智驾+座舱
- 区域控制器:左+右
- 中央超算
- 长城
- 车身控制
- 动力底盘
- 智能驾驶
- 智能座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