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模型】微调与RAG的区别

1、什么时候用微调?什么时候用RAG?

        对于精细化、非常细节的问题检索,如查看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情,和实时知识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下推荐采用RAG技术对文档进行检索。本质上RAG没有改变大模型参数。

        而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领域知识,如一些法律知识、医学知识、行业规范等,则可以采用较多主题一致、但内容多样的文档进行微调,从而实现知识灌注,改变了模型参数

使用场景微调RAG
自我认知通过微调模型,使其更好地理解自身的角色、功能和限制,从而在与用户交互时提供更准确、恰当的回应。-
对话风格微调可以帮助模型学习特定的对话风格,如正式、幽默或专业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扩充知识利用微调技术,可以向模型注入特定领域的知识,增强其在该领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回答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指令跟随能力通过在高质量的指令数据上进行微调(如多轮指令、复杂任务分解),显著提升模型理解并准确执行用户指令的能力,适用于Agent、自动化助手等场景。-
工具调用能力微调可让模型学会识别何时调用外部工具(如API、计算器、数据库),并生成符合规范的工具调用参数(如JSON格式),实现与外部系统的高效协同。-
实时数据更新-RAG技术能够使模型实时访问和利用最新的数据源,确保回答的信息是最新的,避免知识过时的问题。
精确回答-在需要高度精确回答的场景中,RAG技术可以通过检索相关文档或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准确、详细的答案,提升用户体验。

2、微调的优缺点?RAG的优缺点?

        微调的优点主要是将特定领域知识“固化”进模型参数中,形成模型的“长期记忆”,无需每次检索即可调用。模型直接生成结果,无需额外检索步骤,响应速度快,适合高并发、低延迟场景。通过指令微调(Instruction Tuning),可显著提升模型理解复杂指令、调用工具(如API)的能力,适用于AI Agent系统。

        微调的缺点在与训练成本高,需要大量标注数据、高性能GPU资源和较长训练时间,尤其全参数微调成本极高。知识更新困难,模型知识固化,若需更新知识(如政策变化),必须重新训练或增量训练,流程复杂。容易过拟合,在小样本数据上微调可能导致模型泛化能力下降,对未见问题表现不佳。不可解释性强存在灾难性遗忘

        RAG的优点主要是实时知识更新可解释性强部署灵活、成本低,无需重新训练模型,只需维护外部知识库,适合动态内容频繁变更的场景。减少幻觉,模型基于真实文档生成答案,大幅降低“编造信息”的风险。支持多源融合,可从多个数据源(PDF、数据库、网页等)检索信息,实现跨源知识整合。

        RAG的缺点在于依赖检索质量延迟较高上下文长度限制,检索到的内容需压缩进模型输入窗口(如32K),关键信息可能被截断。对模糊查询敏感,用户提问不清晰时,检索效果差,影响最终回答质量。

方法优点缺点
微调

模型学会特定风格和知识

回答速度快,延迟低

支持指令理解和工具调用

适合私有化部署

训练成本高,需要大量数据和算力

知识更新难,要重新训练

容易忘记旧知识(灾难性遗忘)

难以解释为什么这样回答

RAG

知识可实时更新,只需改数据库

回答有来源,可追溯

不用训练模型,部署快

减少胡说(幻觉)

依赖检索效果,搜不到就答不好

响应慢一点(要先检索)

输入长度有限,可能丢信息

要维护知识库,工作量不小

3、微调与RAG并不对立,常常结合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微调与RAG技术往往需要结合使用,我们可以先通过微调让模型掌握稳定的核心知识与专业表达风格,然后在必要的场景中,通过RAG技术让模型能够动态的获取最新信息。二者结合可以在保证回答的专业性与一致性的同时,避免知识过时,兼顾长期记忆与实时更新,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4、模型微调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微调最大的风险是可能会使得模型丧失原有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灾难性遗忘,此外还有可能造成训练数据过拟合,或者在训练数据中带入隐私数据,后期使用不当间接导致模型在回答问题时造成隐私数据泄露等等。

5、模型微调和模型蒸馏的区别?

        模型蒸馏指的是借助更强大的教师模型产生的数据,来训练小尺寸的学生模型,目前模型蒸馏分为黑箱蒸馏和白箱蒸馏,黑箱蒸馏过程中教师模型不会公开中间输出,学生模型只能学习教师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此时学生模型的训练过程本质上就是有监督微调,二者没有区别。

        典型例子就是DeepSeek R1模型蒸馏Llama 3系列小模型和Qwen3系列小模型的过程,其实就是有监督微调。而白箱蒸馏则要求教师模型输出中间预测结果,在透明的情况下,学生模型不仅能模仿最终答案,还能学习教师模型的推理链路、注意力分布、隐藏层表示等更丰富的信息。这种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模型的推理能力和对齐效果,但同时也依赖于教师模型内部结构的开放程度。

http://www.dtcms.com/a/343385.html

相关文章:

  • JavaScript基础语法five
  • 【Protues仿真】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数码管驱动事例
  • 力扣905:按奇偶排序数组
  • 2025-08-21 Python进阶4——错误和异常
  • 开发者中使用——控制台打印数据
  • 爬虫基础学习-基本原理和GET请求
  • JavaScript 基本语法
  • 智慧城市SaaS平台/市政设施运行监测系统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VOC气体监测系统、污水水质监测系统及环卫车辆定位调度系统架构内容
  • 学习嵌入式之驱动
  • 3.2.6 混凝土基础施工
  • Chrome 内置扩展 vs WebUI:浏览器内核开发中的选择与实践
  • C++入门自学Day16-- STL容器类型总结
  • Git标准化开发流程
  • iOS 应用上架多环境实战,Windows、Linux 与 Mac 的不同路径
  • 详解开源关键信息提取方案PP-ChatOCRv4的设计与实现
  • 哈尔滨云前沿服务器租用类型
  • IoTDB如何解决海量数据存储难题?
  • 多模态大模型研究每日简报【2025-08-21】
  • Python学习-- 数据库和MySQL入门
  • 在线课程|基于SprinBoot+vue的在线课程管理系统(源码+数据库+文档)
  • 华为仓颉语言的函数初步
  • rust语言 (1.88) egui (0.32.1) 学习笔记(逐行注释)(三) 文本标签、按钮、文本框基本使用
  • Rust 入门 模块 (二十二)
  • 意象驱动下的感知与认知信息结构:上古汉语同源词研究视角——基于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
  • Eject配置
  • 常见的端口扫描
  • 从零到一:RAGFlow 本地部署全攻略
  • Python工程师向项目管理转型的深度分析与学习道路规划
  • 容器化与云安全实践:ChartMuseum、私有仓库、云安全、应用部署、生命周期、定时任务、HPA管理案例流程
  • visual studio更改git提交的用户名和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