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软件工程 + AI 不是 “硬凑”,3 步走通落地关键环节

1、前情回顾

回顾一下前面的几篇文章。

  • 《给【AI+软件工程】泼一瓢冷水》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观点:任何可被称为工程类的复杂领域,让 AI 包揽所有工作,结果将是一场灾难。

  • 《都说 AI 能给研发开外挂,可企业为啥总玩不转?答案来了!》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AI 赋能软件工程的远景是:一个统一的基础研发平台 + AI native 的多点 AI 能力。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我们已确定了“罗马”。接下来就是去罗马的道路走哪条。同样,对齐了 AI 赋能软件工程的目标与远景,接下来才是路径的问题。

2、软件工程 + AI 落地路径,怎么通向“罗马”?

简而言之,落地路径有两条:

  • 农村包围城市。

  • 城市带动农村。

这么说有些抽象,咱们拆开来看看。

咱们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打造一个 “统一的基础研发平台”,再在这个平台上,分散嵌入多个 AI 能力(也就是 “AI native 多点 AI 能力”)。而刚才说的两条路,核心区别就一个 —— 到底是先搭好这个基础平台,还是先把 AI 能力建起来。

先看第一条路 “农村包围城市”:意思是先不着急建大平台,而是先针对性地做多个 AI 能力(比如 AI 辅助写代码、AI 自动化测试这些),等这些 AI 能力跑通了,再回头搭建基础研发平台,最后把已经落地的 AI 能力整合到平台里。

再看第二条路 “城市带动农村”:反过来,先把统一的基础研发平台搭好,把研发流程、数据这些基础打好,之后再在平台上一步步加 AI 能力,让 AI 和平台自然融合。

那该怎么选这两条路呢?得看三个关键因素:

  • 公司里大家对 “AI 怎么帮软件工程提效” 的最终目标有没有共识?

  • 公司对这件事的投入决心有多大?

  • 还有更实际的 —— 公司现在已经有什么样的基础?

前两个因素(共识和决心),得在公司里开会讨论、汇报沟通,过程可能会比较久。相比之下,第三个因素 “现有建设情况” 最实在,就像经济学里说的 “资源禀赋决定发展模式”——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天生就住在罗马。

比如,如果你们公司已经有一个不错的基础研发平台了,研发相关的数据(像代码库、测试报告、项目进度这些)也都打通了,那直接选 “城市带动农村”(先有平台再加 AI)就好。不过说实话,这种情况在企业里并不多。

更多企业是没现成的基础研发平台,或者现有的平台做得很零散、不好用,这种时候就建议走 “农村包围城市”(先做 AI 能力再搭平台)。这里也跟大家说句实在话:建 “基础研发平台” 这个 “罗马城”,尽量别自己从零开始搭 —— 要么直接买个现成的,要么找有经验的团队帮忙建。(当然这会是另外的故事,可以加我微信聊聊……)

3、路径 1 的分阶段建设规划

如果选择路径 1 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整体规划如下,分 4 个阶段建设。

阶段一:建底座,试场景

智能体应用底座是业界智能化建设的共识,先建设图中的红色圈 2 和红色圈 3 部分。先从痛点场景入手,快速见到效果。

红色圈 2 是智能体应用平台,能够可视化快速搭建智能体应用,并且提供应用访问界面,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比较多,但如果是业务场景,首选企业级智能体平台,比如 NebulaAI。

红色圈 3 是 MaaS 服务,统一模型服务,提供模型的一键部署和推理能力,供智能体应用平台进行 API 对接。

这个阶段这些 AI 场景的使用,直接基于智能体平台上进行实现。下图是我给一个客户梳理的一些场景,仅做参考。

阶段二:标准化、扩场景

软件工程是从“作坊”到“工厂”的纪律,而不是依赖于少数几个天才程序员。每个过程都标准化、规范化之后,再融合 AI 才能放大智能化的价值。

这个阶段基于智能体应用平台扩一些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AI 技术的使用范围。

阶段三:平台化、融合 AI

把标准化的软件工程流程沉淀到统一的基础研发平台中,并且拉通整个软件工程全流程的数据,是软件工程智能化的终极实现。

这个阶段 AI 能力的使用,不再是在智能体应用平台使用聊天框的方式进行,而是在统一的基础研发平台中,点击相关的功能按钮进行使用。如下图,在应用运维界面,当服务异常时,点击“智能诊断”进行故障分析,AI 能准确给出故障定位。

【CloudOS产品演示图】 应用工厂故障诊断示例

4、结语

本文提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 式的 AI 赋能软件工程落地路径,目前更多是框架性的梳理,若要真正落地,仍需攻克大量细节难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最后,也想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打造的 “罗马城”—— CloudOS,积累了从宏观规划、中观架构设计到微观功能打磨的全流程 “建城经验”。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一起交流吧。

http://www.dtcms.com/a/343085.html

相关文章:

  • es6新语法
  • LLaVA-3D,Video-3D LLM,VG-LLM,SPAR论文解读
  • MySQL 时间筛选避坑指南:为什么格式化字符串比较会出错?
  • LMAD:用于可解释自动驾驶的集成端到端视觉-语言模型
  • 自动驾驶架构:人为接口与隐式特征的博弈
  • 杰里708n tws api 简介
  • K-Means 聚类算法详解与实战指南
  • QPS 每秒查询数
  • openEuler系统中如何将docker安装在指定目录
  • Qt5网络编程详细讲解
  • 僵尸进程和孤儿进程
  • Spring相关知识
  • 解决接口耗时长问题
  •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130)
  • 上证50股指期货为何波动很小?
  • AP状态管理中提到的两种“业务逻辑”
  • 34、扩展仓储管理系统 (跨境汽车零部件模拟) - /物流与仓储组件/extended-warehouse-management
  • 家用电器,让现代家庭生活更美好
  • 华为云ModelArts+Dify AI:双剑合璧使能AI应用敏捷开发
  • 红日靶场5
  • 有鹿机器人:智慧清洁新时代的引领者
  • 今天,字节开源Seed-OSS-36B模型,512k上下文
  • es6常用方法来解决功能需求
  • 【LeetCode题解】LeetCode 240. 搜索二维矩阵 II
  • 2025图表制作完全指南:设计规范、工具选型与行业案例
  • sqli-labs通关笔记-第60关 GET字符型报错注入(双引号括号闭合 限制5次探测机会)
  • 打开或者安装Navicat时出现Missing required library libcurl.dll,126报错解决方法(libmysql_e.dll等)
  • Google Chrome V8 <14.1.58 越界写入漏洞
  • Shell 脚本条件测试
  • Chrome/360 浏览器扩展深度解析:内置扩展与普通扩展的实现机制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