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学习 k 均值聚类算法的心得

近期学习了关于 k 均值聚类算法的 PPT,让我对这种经典的无监督学习算法有了系统且深入的认识。从聚类的基本概念到算法实现,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拼图一样,逐步构建起我对数据聚类的理解框架,收获颇丰。

聚类算法作为无监督学习的核心技术之一,其 “无标签” 的特性让我印象深刻。不同于有监督学习依赖已知标签的训练模式,聚类需要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数据本身的特征将相似样本归为一类。这让我意识到聚类在数据探索、模式发现中的重要价值,比如在客户分群、异常检测等实际场景中,它能帮助我们从看似杂乱的数据中找到潜在规律。而聚类的难点 —— 评估与调参,也让我明白无监督学习并非 “无师自通”,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聚类效果。

距离度量是聚类的基础,PPT 中介绍的欧式距离和曼哈顿距离让我理解了 “相似性” 的量化方式。欧式距离作为最常见的度量方式,计算的是多维空间中两点的直线距离,在二维、三维空间中直观易懂,推广到 n 维空间后仍保持数学上的严谨性。而曼哈顿距离则像城市中出租车的行驶路径,通过坐标轴上的绝对距离总和来度量相似性,这种特性让它在高维数据或存在噪声的场景中可能更稳健。这两种距离的区别让我明白,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会直接影响聚类结果,需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

k 均值算法的步骤清晰展现了其迭代优化的核心思想。从随机选择 k 个初始聚类中心,到将样本指派到最近中心形成聚类,再到计算新的类中心并反复迭代,直到收敛,整个过程就像一场 “动态平衡” 的游戏。初始中心的选择、样本的指派、中心的更新,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我特别注意到迭代的重要性 —— 通过不断调整类中心,让聚类结果逐渐优化,最终达到类内样本紧密、类间差异明显的状态。这种 “从粗糙到精细” 的优化思路,体现了机器学习算法通过数据驱动不断逼近最优解的智慧。

CH 指标的介绍让我掌握了评估聚类效果的科学方法。它通过衡量类内紧密度和类间分离度的比值,为无监督学习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标准。CH 值越大,说明聚类结果中类内样本越集中,类间差异越显著,这让我们在没有标签的情况下,也能判断聚类质量。这一指标让我明白,无监督学习并非 “无据可依”,科学的评估体系是算法落地应用的重要保障。

算法的优缺点分析帮助我建立了理性的认知。k 均值算法简单快速、适合常规数据集的优点,让它成为工业界的常用工具,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线性的时间复杂度使其具备高效性。但它的局限性也同样明显:k 值的确定依赖经验或额外方法,难以处理任意形状的簇,对初始中心敏感等。这让我意识到,没有 “万能算法”,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算法,必要时与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通过 PPT 中的代码实现示例,我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使用 make_blobs 创建模拟数据集,再用 KMeans 进行聚类,参数如 n_clusters(簇数量)、max_iter(最大迭代次数)的调整直接影响结果。课堂练习中,我尝试创建不同特征的数据集,观察 k 值变化对聚类结果的影响,这种动手实践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参数调优的重要性。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 k 均值聚类的原理与实现方法,更让我体会到机器学习算法 “从问题出发,用数据驱动,靠迭代优化” 的核心逻辑。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 k 值选择的优化方法(如肘部法)、处理复杂簇形状的改进算法,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据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http://www.dtcms.com/a/342701.html

相关文章:

  • 记录一次el-table+sortablejs的拖拽bug
  • UTF-8 编码
  • 基于IPO智能粒子优化的IIR滤波器参数识别算法matlab仿真
  • 250821-RHEL9.4上Docker及Docker-Compose的离线安装
  • 大数据仓库分层
  • windows 下控制台只能输入或输入输出的问题
  • Java -- 互斥锁--死锁--释放锁
  • 机器学习两大核心算法:集成学习与 K-Means 聚类详解
  • 机器学习经典算法总结:K-Means聚类与集成学习(Bagging, Boosting, Stacking)
  • 机器学习核心算法笔记:集成学习与聚类算法
  • QT6(QSpinBox和QDoubleSpinBox)
  • java项目数据脱敏工具类实现
  • 【离线安装】CentOS Linux 7 上离线部署Oracle 19c(已成功安装2次)
  • 【数据可视化-96】使用 Pyecharts 绘制主题河流图(ThemeRiver):步骤与数据组织形式
  • 如何使用 DeepSeek 助力工作​
  • C# 13 与 .NET 9 跨平台开发实战(第一章:开发环境搭建与.NET概述-下篇)
  • 阿里云的centos8 服务器安装MySQL 8.0
  • 【LeetCode 415】—字符串相加算法详解
  • Java学习历程14——制作一款五子棋游戏(4)
  • R 语言科研配色 --- 第 85 期 (附免费下载的配色绘图PPT)
  • 全屋WiFi强电款WiFi6 86面板一站式测试解决方案
  • leetcode 904 水果成篮
  • 从零开始理解 K 均值聚类:原理、实现与应用
  • Grafana侧重可视化,那多数据源告警呢?
  • Linux的奇妙冒险——进程间通信(管道、SystemV IPC)
  • 【实战记录】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KSC-Defender安全中心全指南
  • EagleTrader交易员采访|交易是一场概率游戏
  • 免费DirectX修复工具?游戏运行异常?【图文详解】dll修复工具?D3DX9_43.dll丢失
  • 【科研绘图系列】R语言绘制序列分析图
  • Rust 的流程控制与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