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深入解析选择排序与堆排序:从基础到高效实现的完全指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文章目录

  • 选择排序
    • 1基本思想:
    • 2 直接选择排序:
    • 3. 堆排序
      • 基本思想
      • 堆排序的C语言实现
      • 堆排序的工作原理
      • 堆排序的性能分析
    • 4. 选择排序与堆排序的比较
    • 5. 选择排序的变种与优化
    • 结语
    • 结语

选择排序

1基本思想:

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直到全部待排序的
数据元素排完 。

2 直接选择排序:

在元素集合array[i]–array[n-1]中选择关键码最大(小)的数据元素
若它不是这组元素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个)元素,则将它与这组元素中的最后一个(第一个)元素交换
在剩余的array[i]–array[n-2](array[i+1]–array[n-1])集合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集合剩余1个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思路:遍历找出最小值,把最小的换到最左边

优化:我们同时找最大值跟最小值,最小值的放最左边,最大值放最右边

// 单趟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n)
{int begin = 0, end = n - 1; // 数组下标范围为[0, n-1]// 初始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下标int mini = begin;int maxi = begin;// 遍历数组寻找最大值和最小值for(int i = begin + 1; i <= end; i++) // i从begin+1开始,因为第一个元素已经初始化为mini和maxi{// 寻找最大值下标if(a[i] > a[maxi]){maxi = i;}// 寻找最小值下标if(a[i] < a[mini]){mini = i;}}// 交换最小值到最左边Swap(&a[begin], &a[mini]);// 交换最大值到最右边Swap(&a[end], &a[maxi]);
}

接下来是多趟排序的实现:

//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mp = *a;*a = *b;*b = tmp;
}// 选择排序完整实现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n)
{int begin = 0, end = n - 1;while (begin < end) {int mini = begin, maxi = begin;// 遍历当前未排序部分,寻找最大值和最小值for (int i = begin + 1; i <= end; i++){if (a[i] > a[maxi]){maxi = i;}if (a[i] < a[mini]){mini = i;}}// 将最小值交换到最左边Swap(&a[begin], &a[mini]);// 将最大值交换到最右边Swap(&a[end], &a[maxi]);// 缩小未排序区间begin++;end--;}
}

这里有个很大的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maxi和begin重合时,mini先和begin换,换完之后maxi再跟end换的时候 maxi对应的值已经变了,变成了mini指向的值,所以要maxi=mini

所以完整代码实现如下:

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mp = *a;*a = *b;*b = tmp;
}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n)
{int begin = 0, end = n - 1;//找最小数和最大数的下标while (begin < end){int mini = begin, maxi = begin;for (int i = begin + 1; i <= end; i++){if (a[i] > a[maxi]){maxi = i;}if (a[i] < a[mini]){mini = i;}}Swap(&a[begin], &a[mini]);//最小值与最左边交换Swap(&a[end], &a[maxi]);//最大值与最右边交换// 处理特殊情况:如果最大值正好在begin位置,需要调整maxiif (begin == maxi){maxi = mini; // 因为mini和begin交换后,最大值的位置发生了变化}begin++;end--;}
}

直接选择排序的特性总结:

  1. 直接选择排序思考非常好理解,但是效率不是很好。实际中很少使用
  2. 时间复杂度:O(N^2)
  3. 空间复杂度:O(1)
  4. 稳定性:不稳定

3. 堆排序

堆排序(Heap Sort)是选择排序的一种高效实现,它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来优化最大/最小值的查找过程。

基本思想

  1. 将待排序序列构建成一个大顶堆(或小顶堆)
  2. 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
  3. 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
  4. 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
  5. 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堆排序的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交换函数
void swap(int* a, int* b) {int temp = *a;*a = *b;*b = temp;
}// 调整堆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n, int i) {int largest = i;          // 初始化最大值为根节点int left = 2 * i + 1;     // 左子节点int right = 2 * i + 2;    // 右子节点// 如果左子节点大于根节点if (left < n && arr[left] > arr[largest])largest = left;// 如果右子节点大于当前最大值if (right < n && arr[right] > arr[largest])largest = right;// 如果最大值不是根节点if (largest != i) {swap(&arr[i], &arr[largest]);// 递归调整受影响的子堆heapify(arr, n, largest);}
}// 堆排序主函数
void heapSort(int arr[], int n) {// 构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heapify(arr, n, i);// 一个个从堆顶取出元素for (int i = n - 1; i > 0; i--) {// 将当前根节点(最大值)移动到数组末尾swap(&arr[0], &arr[i]);// 调整剩余元素的堆heapify(arr, i, 0);}
}// 打印数组
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n) {for (int i = 0; i < n; ++i)printf("%d ", arr[i]);printf("\n");
}// 测试代码
int main() {int arr[] = {12, 11, 13, 5, 6, 7};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printf("原始数组: \n");printArray(arr, n);heapSort(arr, n);printf("排序后的数组: \n");printArray(arr, n);return 0;
}

堆排序的工作原理

  1. 建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自底向上调整堆,确保每个父节点都大于其子节点,从而构建出一个最大堆。
  2. 排序
    • 将堆顶元素(最大值)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 减少堆的大小(排除已排序的最大值)
    • 调整剩余的堆,使其重新成为最大堆
    •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堆中只剩下一个元素

堆排序的性能分析

  • 时间复杂度
    • 建堆过程:O(n)
    • 每次调整堆:O(log n)
    • 总时间复杂度:O(n log n)
  • 空间复杂度:O(1),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
  • 稳定性:不稳定。在交换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时,可能会改变相同值的相对顺序

4. 选择排序与堆排序的比较

特性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时间复杂度O(n²)O(n log n)
空间复杂度O(1)O(1)
稳定性不稳定不稳定
适用场景小规模数据大规模数据
实现难度简单中等

5. 选择排序的变种与优化

除了上述的同时寻找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优化外,选择排序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变种和优化方法:

  1. 双向选择排序:同时从数组的两端进行选择排序,分别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
  2. 锦标赛排序:通过锦标赛(树形选择)的方式减少比较次数
  3. 堆排序:利用堆结构优化选择过程,将时间复杂度降为O(n log n)

结语

选择排序作为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虽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O(n²)的时间复杂度而不常被使用,但它的思想简单明了,是学习更复杂排序算法的基础。理解选择排序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对于掌握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堆排序作为选择排序的高效变种,通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将时间复杂度优化到了O(n log n),在大规模数据排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到最小值和最大值
2. 锦标赛排序:通过锦标赛(树形选择)的方式减少比较次数
3. 堆排序:利用堆结构优化选择过程,将时间复杂度降为O(n log n)

结语

选择排序作为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虽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O(n²)的时间复杂度而不常被使用,但它的思想简单明了,是学习更复杂排序算法的基础。理解选择排序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对于掌握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堆排序作为选择排序的高效变种,通过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将时间复杂度优化到了O(n log n),在大规模数据排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http://www.dtcms.com/a/342135.html

相关文章:

  • 如何在Docker配置中启用实验性模式
  •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LIMS系统究竟有无作用
  • 【STM32】HAL库中的实现(八):I2C通信(以 AT24C02 为例)
  • CentOS系统安装Git全攻略
  • 面试准备革命:面试汪 vs 传统方法,谁更胜一筹?
  • 「数据获取」《中国环境统计年鉴》(1998-2024)(获取方式看绑定的资源)
  • Linux命令大全-userdel命令
  • awk 命令的使用
  • 《P2700 逐个击破》
  • Design Compiler:逻辑库名与逻辑库文件名及其指定方式
  • 自学嵌入式第二十四天:数据结构(4)-栈
  • JetBrains Mono字体
  • Django ModelForm
  • 用 Python 写的自动化测试 WPF 程序的一个案例
  • Jmeter接口测试之文件上传
  • XXL-Job REST API 工具类完全解析:简化分布式任务调度集成
  • WebSocket和跨域问题
  • Android为ijkplayer设置音频发音类型usage
  • 如何用 SolveigMM Video Splitter 从视频中提取 AAC 音频
  • CMake3: CMake的嵌套使用与自定义库
  • Spring Event 企业级应用
  • 笔试——Day45
  • Prompt魔法:提示词工程与ChatGPT行业应用读书笔记:提示词设计全能指南
  • 第四章:大模型(LLM)】07.Prompt工程-(7)角色提示
  • Flink基础
  • 解锁工业级Prompt设计,打造高准确率AI应用
  • Web自动化测试:测试用例流程设计
  • Java设计模式-解释器模式
  • 策略模式 vs 适配器模式
  • 基于STM32设计的大棚育苗管理系统(4G+华为云IOT)_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