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新型犯罪浪潮下的法律迷局:网络、AI与跨境犯罪解析


高鹏律师(首席数据官)数字经济团队创作,AI辅助

技术狂飙中的犯罪暗涌

当某企业高管通过视频会议确认一笔2亿港币转账时,屏幕对面的同事竟是AI生成的虚拟人影。这起震惊全球的诈骗案,揭开了新型犯罪的冰山一角——技术赋予犯罪分子前所未有的伪装能力,而法律追索却陷入跨境管辖、技术溯源与权属认定的三重困局。

一、网络犯罪:隐蔽性织就的犯罪温床

(一)犯罪形态的质变

网络犯罪已从个体黑客行为演变为产业化链条。2025年上半年,信息窃取恶意软件激增,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征:大学生群体因技术滥用沦为犯罪工具,某高校学生开发爬虫程序窃取百万条用户数据,最终因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

(二)法律真空的致命陷阱

1. 匿名性悖论:区块链混币服务使赃款洗白,但反洗钱法第3条已明确将虚拟货币交易纳入监管,匿名性不再等于法外之地。

2. 权属认定困局:某跨境赌博案中,犯罪分子利用境外服务器操控资金,受害者因无法证明资金流向与所有权关联,追偿无门(民法典第127条虽承认数据财产权,但跨境执行仍存障碍)。

二、涉AI犯罪:智能技术催生的完美犯罪

(一)深度伪造的犯罪革命

AI技术使犯罪成本趋近于零:

1. 声画合成诈骗:香港2亿港币案中,罪犯仅需15秒音频即可克隆高管声纹,绕过生物识别系统;

2. 自动化攻击:生成式AI可批量制作钓鱼邮件、恶意代码,某企业因AI生成的合同漏洞导致千万资产流失。

(二)法律追责的技术鸿沟

1. 证据固定难题:AI生成内容难以溯源,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电子证据的取证规则尚未覆盖深度伪造场景;

2. 责任主体模糊:若AI自主决策致损,开发者、使用者或平台责任如何划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12条虽要求内容标识,但刑事归责仍存空白。

三、跨境犯罪:全球化时代的法律迷宫

(一)犯罪链条的跨国扩张

1. 组织化犯罪网络:某跨境电诈集团在东南亚设立窝点,利用境内卡农转移资金,4名首犯被中国法院顶格判处无期徒刑,但赃款追回率不足10%;

2. 监管套利漏洞:犯罪分子刻意选择法律冲突地区作案,如利用某国对虚拟货币监管宽松政策洗钱。

(二)司法协作的现实困境

1. 管辖权冲突:犯罪行为地、结果地、服务器所在地分属多国,依据刑法第8条属人管辖原则,追诉需漫

http://www.dtcms.com/a/342037.html

相关文章:

  • 惯性导航中的IMU传感器是什么?
  • 第5.2节:awk变量的使用
  • 适配器模式 java demo
  •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 分布式光伏安全并网“准入证”
  • AI工作负载“加速跑”,高性能网络如何“护航”?
  • EfficientVMamba代码略讲
  • 档案宝系统功能:权限分级,保障档案安全
  • KingbaseES数据库增删改查操作分享
  • 项目集成 Chrono 时间轴
  • Pytest 插件怎么写:从0开发一个你自己的插件
  • SamOutVXP: 轻量级高效语言模型
  • 用nohup setsid绕过超时断连,稳定反弹Shell
  • Spring 循环依赖:从 “死锁” 到 “破局” 的完整解析
  • 在.NET 8 中使用中介模式优雅处理多版本 API 请求
  • 大数据毕业设计选题推荐-基于大数据的鲍鱼多重生理特征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Spark-Hadoop-Bigdata
  • AUTOSAR自适应平台(AP)中元类(Metaclass)、建模(Modeling) 和 ARXML 这三者的核心关系与区别
  • 阿里云上部署nuxt开发的项目(SSG和SSR混合渲染)
  • Qwen2-阿里云最新发布的通义千问开源大模型
  • AR眼镜在制造业的生产设备智慧运维方案介绍
  • CRMEB私域电商系统后台开发实战:小程序配置全流程解析
  • Unity 二进制读写小框架
  • 机器人 - 无人机基础(4) - FreeRTOS
  • MFC随笔—不使用对话框资源模板创建对话框
  • 嵌入式ARM程序高级调试基础:8.QEMU ARM虚拟机与tftp配置
  • QT的项目pro qmake编译
  • OpenCV结构光三维重建类cv::structured_light::GrayCodePattern
  • 01 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绪论
  • OpenCV图像色彩空间转换
  • OpenCV图像形态学操作
  • SigNoz 外置 ClickHouse 高可用部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