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 mHAg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和 mHAg(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免疫系统中两类关键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器官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识别中发挥核心作用。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差异,以下从定义、特点、功能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详细对比说明:
一、HL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 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的抗原系统,是免疫系统识别 “自身” 与 “外来” 物质的核心分子。
核心特点
- 编码基因:由第 6 号染色体上的 HLA 基因复合体编码,包含数十个基因座,分为Ⅰ 类基因(HLA-A、B、C 等)和Ⅱ 类基因(HLA-DR、DQ、DP 等)。
- 多态性极高:是人类基因组中多态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不同个体的 HLA 基因型差异极大,这也是移植中 “配型” 的关键原因。
- 广泛表达:
- Ⅰ 类分子(HLA-A/B/C)几乎表达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
- Ⅱ 类分子(HLA-DR/DQ/DP)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 细胞)表面。
功能
- 抗原呈递:HLAⅠ 类分子呈递内源性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抗原)给 CD8⁺ T 细胞;HLAⅡ 类分子呈递外源性抗原(如细菌、真菌抗原)给 CD4⁺ T 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 免疫识别:是 T 细胞发育中 “阳性选择” 和 “阴性选择” 的关键,确保 T 细胞既能识别外来抗原,又不攻击自身组织(中枢耐受)。
临床意义
- 移植排斥的核心因素:供受者 HLA 不匹配时,受者 T 细胞会将供者 HLA 视为 “外来抗原”,引发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如器官移植的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 疾病关联:部分 HLA 基因型与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的易感性相关。
二、mHAg(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HAg 是除 HLA 外,由其他基因编码的、具有个体多态性的抗原分子,在 HLA 匹配的移植中起关键作用。
核心特点
- 编码基因:由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非 HLA 基因编码(如 Y 染色体上的HY 抗原、常染色体上的HA-1、HA-2等),基因多态性主要源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多态性较低:相比 HLA,mHAg 的多态性较弱,但仍存在个体差异(如不同个体的同一 mHAg 可能因氨基酸序列不同而被识别为 “外来”)。
- 组织特异性:部分 mHAg 仅在特定组织或细胞中表达(如造血细胞、皮肤、肠道上皮细胞),例如 HA-1 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这也是 GVHD 靶器官具有选择性的原因之一。
功能
- 抗原呈递依赖 HLA:mHAg 需经细胞内加工为短肽,与 HLAⅠ 类或 Ⅱ 类分子结合后呈递于细胞表面,被 T 细胞识别(即 mHAg 的免疫原性需依赖 HLA 分子的呈递)。
- 免疫应答的 “次要触发因素”:在 HLA 匹配的情况下,mHAg 的个体差异可被供者 T 细胞识别,引发免疫反应(如 GVHD)。
临床意义
- HLA 匹配移植中的 GVHD:即使供受者 HLA 完全匹配,mHAg 的差异仍可导致供者 T 细胞攻击受者正常组织(如皮肤、肠道),引发 GVHD(尤其是慢性 GVHD)。
- 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白血病细胞可能高表达某些 mHAg,供者 T 细胞识别后可清除残留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因此 mHAg 是平衡 GVHD 与 GVL 的潜在靶点。
三、HLA 与 mHAg 的关键区别与联系
对比维度 | HL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mHAg(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
---|---|---|
编码基因 | 第 6 号染色体 HLA 复合体 | 非 HLA 基因(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 |
多态性 | 极高,是移植配型的核心依据 | 较低,仅在 HLA 匹配时体现作用 |
表达范围 | 广泛(Ⅰ 类几乎所有有核细胞,Ⅱ 类抗原呈递细胞) | 部分具有组织特异性(如造血细胞、皮肤等) |
免疫原性 | 极强,是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 | 较弱,仅在 HLA 匹配时引发免疫反应 |
与 T 细胞识别的关系 | 直接作为 “自身 / 外来” 识别的核心(TCR 需同时识别 HLA 和抗原肽) | 需与 HLA 结合后被 T 细胞识别(依赖 HLA 呈递) |
临床核心作用 | 决定移植是否匹配,主导急性排斥 / GVHD | 影响 HLA 匹配移植的慢性 GVHD 和 GVL 效应 |
总结
HLA 是免疫系统识别 “自我” 与 “非我” 的核心分子,其高度多态性是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而 mHAg 是次要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仅在 HLA 匹配时通过与 HLA 结合被 T 细胞识别,影响移植后的 GVHD 和 GVL 效应。二者共同决定了移植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是移植免疫学研究的核心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