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获取」《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1996-2024)(获取方式看绑定的资源)
01、数据简介
《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 2024》作为全面记录中国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权威文献,以系统性、专业性和时效性为核心特征,成为观察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这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精心编纂的年鉴,通过科学的统计框架和详实的数据支撑,构建起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旅游经济运行等多维度的发展图谱。
年鉴内容覆盖综合、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文化市场、旅游、文物以及教育、科技、动漫等九大领域,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化数据体系。以公共图书馆为例,2023 年全国 3246 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 14.4 亿册 / 件,人均拥有量首次突破 1 册 / 件,总流通人次更达 11.6 亿,较上年增长 46.9%。旅游领域的数据同样彰显行业活力:2023 年国内出游人次达 48.9 亿,同比增长 93.3%,旅游收入恢复至 4.9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140.3%,其中城镇居民消费占比达 85.7%。文物保护方面,全国 9645 个文物机构全年接待观众 14.03 亿人次,同比激增 119.3%,未成年人参观占比达 23%,凸显文化遗产传承的年轻化趋势。
这部年鉴的编纂历程本身就是中国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缩影。自 1996 年《中国旅游年鉴》首次面世,到 1997 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独立成册,再到 2018 年机构改革后整合为《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直至 2020 年最终定名为《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其名称演变深刻反映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导向。特别是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年鉴内容进一步整合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核心指标,形成涵盖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截至 2023 年达 26507 处)、非遗保护机构活动数据(全年举办民俗活动 1.8 万场)等在内的完整体系。
作为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工具,年鉴采用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等多元数据采集方式,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更在于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 例如 2023 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达 1280.4 亿元,同比增长 6.5%,这一数据直接支撑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旅融合项目等政策的优化调整。无论是文旅从业者分析市场趋势,还是研究者开展跨学科研究,这部年鉴都以其全面性、权威性和前瞻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源。
《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是经历了多个阶段,改名、合并最终发展到现在的名字。具体的历程如下:
1996-2018年《中国旅游年鉴》
1997-2018《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19《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0-2024年《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
02、数据详情
数据名称:《中国文化文物与旅游统计年鉴》(1996-2024年)
数据年份:1996-2024年
数据整理:数据狂
03、数据截图
04、获取方式
(获取方式看绑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