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AHP)笔记
数学建模层次分析法(AHP)笔记
一、算法简介
1. 定义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旨在解决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决策问题。
2. 核心思想
-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通过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层次结构,逐层计算权重,最终得到方案的优劣排序。
3. 适用场景
- 难以用纯定量方法解决的决策问题(如资源分配、方案选择、绩效评价等)。
- 需考虑多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场景。
二、基本原理与步骤
1. 解决问题的思路
(示意图说明:将问题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的多层次结构,通过逐层计算权重实现决策)
2. 具体步骤
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最高层(目标层):决策的最终目的(如“选择最优旅游目的地”)。
- 中间层(准则层):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如“景色、费用、交通、住宿”)。
- 最低层(方案层):备选方案(如“桂林、北京、上海”)。
示例:
目标层:选择最佳旅游地
├─准则层:景色、费用、交通、住宿
│ ├─方案层:桂林
│ ├─方案层:北京
│ └─方案层:上海
步骤2:构造判断矩阵
- 核心: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因素对上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采用1-9标度法量化判断。
标度 | 含义 |
---|---|
1 | 两因素同等重要 |
3 | 一因素比另一因素稍微重要 |
5 | 一因素比另一因素明显重要 |
7 | 一因素比另一因素强烈重要 |
9 | 一因素比另一因素极端重要 |
2,4,6,8 | 相邻标度的中值 |
倒数 | 若i比j为a,则j比i为1/a |
示例:
若准则层为“景色(C1)、费用(C2)、交通(C3)”,构造目标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如下:
A=[11/323151/21/51]
A = \begin{bmatrix}
1 & 1/3 & 2 \\
3 & 1 & 5 \\
1/2 & 1/5 & 1
\end{bmatrix}
A=131/21/311/5251
(注:A[i][j]表示Ci与Cj的重要性比值)
步骤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层次单排序: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_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该层次因素对上层因素的权重。
- 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合理(避免逻辑矛盾)。
计算公式:
-
一致性指标(CI):
CI=λmax−nn−1 CI = \frac{\lambda_{\text{max}} - n}{n - 1} CI=n−1λmax−n
(n为判断矩阵阶数,CI=0表示完全一致) -
随机一致性指标(RI):(查表可得)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
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CR = \frac{CI}{RI} CR=RICI- 若CR < 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 否则需调整判断矩阵。
示例:
对步骤2中的矩阵A,计算得λ_max≈3.005,n=3:
CI=3.005−33−1=0.0025 CI = \frac{3.005 - 3}{3 - 1} = 0.0025 CI=3−13.005−3=0.0025
CR=0.00250.58≈0.004<0.1 CR = \frac{0.0025}{0.58} ≈ 0.004 < 0.1 CR=0.580.0025≈0.004<0.1
→ 通过一致性检验,归一化特征向量即为准则层权重。
步骤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层次总排序:计算最底层(方案层)对最高层(目标层)的总权重,公式为:
总权重=∑j=1maj⋅bij \text{总权重} = \sum_{j=1}^{m} a_j \cdot b_{ij} 总权重=j=1∑maj⋅bij
(a_j为上层因素权重,b_ij为下层因素对上层第j个因素的权重) -
总排序一致性检验:
CR总=∑j=1maj⋅CIj∑j=1maj⋅RIj CR_{\text{总}} = \frac{\sum_{j=1}^{m} a_j \cdot CI_j}{\sum_{j=1}^{m} a_j \cdot RI_j} CR总=∑j=1maj⋅RIj∑j=1maj⋅CIj
(CR总 < 0.1则通过检验)
示例:
若准则层权重为[0.23, 0.64, 0.13],方案层对各准则的权重如下表,则总排序为:
方案 | 景色(0.23) | 费用(0.64) | 交通(0.13) | 总权重 |
---|---|---|---|---|
桂林 | 0.45 | 0.20 | 0.50 | 0.23×0.45 + 0.64×0.20 + 0.13×0.50 ≈ 0.28 |
北京 | 0.40 | 0.35 | 0.30 | 0.36 |
上海 | 0.15 | 0.45 | 0.20 | 0.36 |
→ 方案排序:北京=上海 > 桂林。
三、算法总结
1. 应用领域
- 经济管理(资源分配、投资决策)、能源政策、人才评价、生产计划、科研选题等。
2. 优势与局限
- 优势:简单直观,融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适合复杂决策。
- 局限:依赖决策者主观判断,样本量较小时可能偏差较大。
3. 注意事项
- 层次结构模型需由决策专家参与设计,确保因素全面性。
- 判断矩阵的构造需经验丰富者填写,以保证合理性。
注:实际应用中可借助Python(如numpy
计算特征值)或MATLAB实现AHP的自动化计算,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