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计算的程序是部署在哪里,为什么可以这样?
✅ 应用程序部署位置:管理节点 vs 共享存储
1. 部署在管理节点(Login Node)
- 适用场景:
- 小型集群或测试环境;
- 管理节点也参与计算(不推荐在生产环境中这样做)。
- 缺点:
- 其他计算节点无法访问;
- 不利于统一管理和扩展;
- 容易造成资源争用(用户登录与计算混用)。
2. 部署在共享存储(如 /opt/apps
)
- ✅ 主流做法,尤其在中大型 HPC 集群中
- 优点:
- 所有计算节点通过挂载共享目录访问同一套程序;
- 只需安装一次,统一维护;
- 支持版本管理、模块加载(如 Environment Modules、Lmod);
- 与调度系统无缝集成,作业脚本中直接调用路径即可。
🧠 为什么调度系统推荐使用共享存储部署应用程序?
调度系统(如 Slurm、PBS、LSF)本身并不强制应用程序部署位置,但它们的设计理念是:
- 调度资源:负责分配 CPU、内存、节点等;
- 不负责安装程序:程序由管理员预先部署;
- 作业脚本调用路径:只要路径在节点上可访问,调度系统就能调度执行。
📘 示例:Slurm + VASP 部署方式
- 管理员将 VASP 安装在
/opt/apps/vasp/
(共享存储); - 所有计算节点挂载
/opt/apps
; - 用户提交作业脚本:
#!/bin/bash
#SBATCH --job-name=vasp_test
#SBATCH --nodes=2
#SBATCH --ntasks-per-node=32
#SBATCH --time=01:00:00module load vasp
srun /opt/apps/vasp/vasp_std
部署位置 | 是否推荐 | 说明 |
---|---|---|
管理节点 | ❌ 不推荐 | 仅适合测试或小型环境 |
本地节点 | ❌ 不推荐 | 管理复杂,更新困难 |
共享存储 | ✅ 推荐 | 主流做法,统一管理,调度系统友好 |
✅ Linux 系统下共享存储部署应用程序的机制
在 Linux 的 HPC 或超算环境中,可以只在共享存储上安装一次应用程序,然后所有计算节点通过挂载共享目录来访问和执行这些程序。这是 Linux 系统在高性能计算中的一个重要优势。
🧩 为什么 Linux 可以这样做?
Linux 的文件系统是统一的命名空间:
- 所有节点挂载同一个共享目录(如
/opt/apps
),就像本地目录一样使用。 - 不需要在每个节点“注册”程序,只要路径可访问、权限允许,就能执行。
- 所有节点挂载同一个共享目录(如
程序执行不依赖注册表或系统安装记录:
- Windows 程序通常依赖注册表、系统 DLL、安装路径等;
- Linux 程序只需要可执行权限和依赖库路径(如
LD_LIBRARY_PATH
)即可运行。
共享存储挂载方式:
- 使用 NFS、Lustre、BeeGFS 等文件系统;
- 所有计算节点通过网络挂载
/opt/apps
,访问其中的程序文件。
✅ 示例:共享部署 VASP
假设你在共享存储 /opt/apps/vasp/
中安装了 VASP:
- 所有计算节点挂载
/opt/apps
; - 用户提交作业脚本中调用
/opt/apps/vasp/vasp_std
; - 调度系统将作业分配到某个计算节点;
- 该节点执行该路径下的程序,无需本地安装。
📘 对比:Linux vs Windows
特性 | Linux HPC环境 | Windows环境 |
---|---|---|
程序安装方式 | 可部署在共享存储,统一访问 | 通常需本地安装并注册 |
是否依赖注册表 | ❌ 不依赖 | ✅ 依赖注册表和系统组件 |
是否支持统一挂载执行 | ✅ 支持(如 NFS/Lustre) | ❌ 不支持,需本地安装 |
程序执行权限控制 | ✅ 通过文件权限和用户组控制 | ✅ 通过系统权限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