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具新浪潮:百亿资本涌入,情感计算重塑陪伴经济
从商场里与孩子猜拳互动的熊猫机器人,到引发观众拥抱冲动的温暖人偶,AI玩具
不再满足于功能表达,开始触及人类最深层的情感需求。
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一只售价不足百元的熊猫机器人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它笨拙地模仿着孩子的动作,猜拳输了会发出委屈的声音,赢了则会轻轻摇摆身体。
“它好像真的知道我在想什么!”一个刚输掉猜拳游戏的小男孩忍不住再次伸出小手。
一周内,AI玩具赛道迎来爆发式突破。人工生产力完成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京东宣布投入百亿资源打造机器人生态,深兰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儿童心理健康AI玩偶,傅利叶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因“触感太真实”引发观众拥抱冲动。
曾经冰冷的机器装置,正成为情感陪伴的新载体。
01 产业爆发:巨头布局与创业突围
京东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抛出一枚重磅炸弹。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晓冬宣布推出附身智能品牌 “JoyInside”,同时启动 “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百亿资源。
该计划目标明确: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销售突破10亿元,推动智能机器人进入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在技术架构上,京东构建了完整的机器人交互解决方案:底层是京东云智算基础设施,中间层整合多模态交互能力,上层则搭建主动对话、情绪检测等核心模块。这种三层架构使不同品类的机器人产品都能获得“理解-决策-执行”的完整服务能力。
京东同时宣布了广泛的产业联盟,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已接入JoyInside生态。陪伴领域的Fuzozo芙崽、火火兔;教育领域的元萝卜AI、心大陆;产业领域的众擎、云深处等品牌均在其列。
这一布局直指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据行业数据显示,全球AI情感陪伴市场未来五年预计年均增长超30%,“90后”“00后”对情感陪伴的多元化需求推动市场快速扩容。
02 儿童陪伴:心理健康成为新战场
当传统玩具巨头还在关注娱乐功能时,科技企业已将目光投向儿童心理健康这一蓝海。
深兰科技与泰迪熊品牌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儿童心理健康AI陪伴玩偶6。该产品专为3-8岁儿童设计,以 “成长陪伴+科学启蒙” 为核心理念,融合语音交互、情感识别、自适应学习等前沿技术。
其核心技术突破在于情感感知系统:通过语音交互与情感计算技术,识别儿童情绪信号,结合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正向引导。系统还能生成简明情绪图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们正开启‘人机共育’的全新纪元,”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在发布会现场表示,“目标是在解放父母双手的同时,提升陪伴质量——让陪伴更有含金量。”
另一边,新锐创业公司人工生产力凭借熊猫机器人崭露头角。这家由前第四范式主任科学家涂威威创办的企业,刚刚完成由阿米巴资本领投的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他们的产品洞察颇具启示:在早期儿童商场测试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并非高大上的功能,而是猜拳和动作模仿这两个看似简单的互动。这些功能让部分儿童停留超过两小时,整体复玩率超过80%。
03 人形突破:情感交互的具身化革命
机器人形态正经历从功能化到情感化的转变。
傅利叶智能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出的GR-3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这款主打交互陪伴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创新性地引入 柔肤软包覆材设计 和全感交互系统,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冰冷的形象。
其设计细节处处体现人性化考量: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安全环保的“固特棉GFOAM”软包内里。一位现场观众的感受极具代表性:“它的触感太真实了,我忍不住摸一下,想和它拥抱。”
GR-3身高165cm、体重71kg,全身配备55个自由度,支持多种拟人姿态。有趣的是,它甚至能在低电量时呈现 “疲惫模式” ,这种拟人化状态切换展现了情感机器人的新方向。
而在二次元文化领域,灵童团队打造的桌面级AI具身人形机器人NIA-F01开辟了另一条路径。这款高度56cm的机器人以女性为基准进行设计,外观极具二次元风格。
其核心创新是 ECE算法(情感共鸣引擎) ,通过眼睛处的摄像头捕捉用户行为和周边环境,结合语音信息匹配用户情感需求。用户还可将真人、虚拟偶像的动作习惯及音色编辑成行为逻辑,载入机器人数据库。
04 技术中台:AI玩具背后的创新引擎
支撑这场玩具革命的,是一系列底层技术创新。
人工生产力自主研发的 “AP Agentic硬件平台” 集成了三大核心能力:AI Agent的“大脑”具备多模态交互与感知、用户行为预测、决策及执行能力;软硬件协同优化保证性价比;个性化互动内容通过AIGC技术与用户共创。
“爆款产品并非靠运气,而是需要供给侧的快速迭代试错,”创始人涂威威道出行业本质,“我们的中台能力能够以极低成本进行快速试错,并将迭代经验沉淀到系统中,加速新产品推出。”
在供应链端,该公司采用 “自主研发+国际代工” 的混合模式:与知名国际玩具代工厂合作优化外观设计与结构控制成本,同时自主研发电子模块,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选择。
京东JoyInside则为企业提供三种灵活接入方式:SDK接入支持多语言开发;“盒子”接入提供即插即用的硬件方案;API对接满足高度定制化需求。这种分层策略大幅降低了机器人企业的技术门槛。
05 资本竞逐:种子轮融资背后的战略布局
资本市场对AI玩具赛道展现出强烈信心。
人工生产力的种子轮融资由阿米巴资本领投,商汤国香资本、第四范式基金联合投资,源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一组合凸显了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协同。
阿米巴资本合伙人点明投资逻辑:“我们选择人工生产力,核心看重其团队在AI工程化与跨行业落地的深厚积累,以及把高阶AI压缩进低成本玩具的极致效率。公司凭借软硬协同设计,在情绪交互和内容生成上形成壁垒。”
政策环境同样利好。商道创投网创始人王帅指出:“工信部等部委近期连续出台促进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消费’的专项政策,地方政府配套基金积极响应。人工生产力体现了科学家创业的工程化决心。”
全球玩具市场正面临结构性变革。2024年传统玩具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但领军企业增长乏力。同时,电子游戏如《蛋仔派对》日活峰值超过5000万,未成年人用户占比超70%,加剧了儿童娱乐时间的竞争。
在这一背景下,AI玩具成为传统行业破局的关键。传统玩具巨头如奥飞娱乐、实丰文化与科技企业字节跳动、特斯拉等纷纷加码布局,依托产品研发、IP储备、大模型自研等差异化优势加速创新。
06 未来挑战:从技术突破到伦理边界的行业思考
随着AI玩具普及,伦理问题浮出水面。
当灵童团队允许用户将真人行为逻辑载入机器人时,版权专家立即提出质疑: “用AI大模型复制‘人物’仍属于灰色地带” 。虽然出售个人情感模板可能成为新赛道,但肖像权争议不可避免。
更深刻的担忧在于情感依赖。随着产品交互日益逼真,“AI比真人更懂我”的观点已非特例。行业观察人士发出警示:“如何引导用户健康地与AI相处,将成为未来AI产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技术演进速度同样值得深思。雷科技分析指出:“AI大模型与具身人形机器人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总共才用了多少时间?如果再给5年或10年,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当具身人形机器人开始真正深入日常生活,人类与机器人如何相处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面对挑战,傅利叶智能明确了未来机器人的双轨发展方向:社交陪伴适用于公共空间和教育环境,承担老人陪伴、儿童互动玩伴角色;辅助陪护则覆盖行动辅助、健康监测等专业场景,服务康复机构和养老院。
玩具行业格局正在重构。传统巨头与科技新锐同台竞技,资本与政策双重加持下,AI玩具已从概念验证步入量产普及阶段。
展会出口处,一群孩子围着GR-3人形机器人不愿离去。当它微微俯身配合一位小女孩的拥抱时,人群发出轻声惊叹。这个瞬间被摄影记者捕捉,成为次日多家媒体的头条配图。
技术终将服务于人性最本真的渴望。当冰冷的机械获得温暖触感,当程序代码学会情绪共鸣,人与机器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陪伴的本质或将经历一场静默革命。
文章由 https://aijiuai.cn/ 原创发布,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