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算法导论》第 16 章 - 贪心算法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深入探讨《算法导论》第 16 章的核心内容 ——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在当前状态下最好或最优(即最有利)的选择,从而希望导致结果是全局最好或最优的算法。它在许多优化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如活动安排、哈夫曼编码、最小生成树等。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教材的结构,逐一讲解各个知识点,并提供完整的 C++ 代码实现,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贪心算法。

 

16.1 活动选择问题

        活动选择问题是贪心算法的经典应用案例,问题描述如下:

        问题: 假设有 n 个活动,这些活动共享同一个资源(如会议室),而这个资源在同一时间只能供一个活动使用。每个活动 i 都有一个开始时间 s [i] 和结束时间 f [i],其中 0 ≤ s [i] < f [i] < ∞。如果两个活动的时间区间不重叠,则它们是兼容的。活动选择问题就是要选择出一个最大的兼容活动集。

贪心策略分析

对于活动选择问题,有多种可能的贪心策略:

  • 选择最早开始的活动
  • 选择最短持续时间的活动
  • 选择最晚开始的活动
  • 选择最早结束的活动

        经过分析,选择最早结束的活动这一策略能够得到最优解。其核心思想是:尽早结束当前活动,以便为后续活动留出更多时间。

 

代码实现

下面是活动选择问题的 C++ 实现,包括递归版本和迭代版本: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 活动结构体: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活动编号
struct Activity {int start;int finish;int index;
};// 按结束时间升序排序的比较函数
bool compareFinish(const Activity& a, const Activity& b) {return a.finish < b.finish;
}/*** 迭代版本的活动选择算法* @param activities 活动列表* @return 选中的活动索引列表*/
vector<int> selectActivitiesIterative(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 按结束时间排序sort(activities.begin(), activities.end(), compareFinish);vector<int> selected;int n = activities.size();// 选择第一个活动selected.push_back(activities[0].index);int lastSelected = 0;// 依次检查后续活动for (int i = 1; i < n; i++) {// 如果当前活动的开始时间 >= 最后选中活动的结束时间,则选择该活动if (activities[i].start >= activities[lastSelected].finish) {selected.push_back(activities[i].index);lastSelected = i;}}return selected;
}/*** 递归版本的活动选择算法* @param activities 活动列表(已排序)* @param index 当前检查的索引* @param n 活动总数* @param selected 已选中的活动索引列表*/
void selectActivitiesRecursive(const 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int index, int n, vector<int>& selected) {// 找到第一个与最后选中活动兼容的活动int i;for (i = index; i < n; i++) {if (i == 0 || activities[i].start >= activities[selected.back()].finish) {break;}}if (i < n) {// 选择该活动selected.push_back(activities[i].index);// 递归选择剩余活动selectActivitiesRecursive(activities, i + 1, n, selected);}
}int main() {// 示例活动数据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 {{1, 4, 1},   // 活动1: 1-4{3, 5, 2},   // 活动2: 3-5{0, 6, 3},   // 活动3: 0-6{5, 7, 4},   // 活动4: 5-7{3, 9, 5},   // 活动5: 3-9{5, 9, 6},   // 活动6: 5-9{6, 10, 7},  // 活动7: 6-10{8, 11, 8},  // 活动8: 8-11{8, 12, 9},  // 活动9: 8-12{2, 14, 10}, // 活动10: 2-14{12, 16, 11} // 活动11: 12-16};cout << "所有活动(索引: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 endl;for (const auto& act : activities) {cout << "活动" << act.index << ": " << act.start << "-" << act.finish << endl;}// 测试迭代版本vector<int> selectedIter = selectActivitiesIterative(activities);cout << "\n迭代版本选择的活动索引:";for (int idx : selectedIter) {cout << idx << " ";}cout << endl;// 测试递归版本(需要先排序)sort(activities.begin(), activities.end(), compareFinish);vector<int> selectedRecur;selectActivitiesRecursive(activities, 0, activities.size(), selectedRecur);cout << "递归版本选择的活动索引:";for (int idx : selectedRecur) {cout << idx << " ";}cout << endl;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首先定义了Activity结构体来存储活动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索引
  2. 实现了按结束时间排序的比较函数compareFinish
  3. 迭代版本算法:
    • 先对活动按结束时间排序
    • 选择第一个活动,然后依次选择与最后选中活动兼容的活动
  4. 递归版本算法:
    • 在已排序的活动列表中,找到第一个与最后选中活动兼容的活动
    • 递归处理剩余活动
  5. 主函数中提供了示例数据,并测试了两种版本的算法

 

        运行上述代码,会输出选中的活动索引,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这验证了贪心算法在活动选择问题上的有效性。

 

 

16.2 贪心算法原理

        贪心算法通过一系列选择来构造问题的解。在每一步,它选择在当前看来最好的选项,而不考虑过去的选择,也不担心未来的后果。这种 "短视" 的选择策略在某些问题上能够得到最优解。

贪心算法的核心要素

要使用贪心算法解决问题,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关键性质:

  1. 贪心选择性质:全局最优解可以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选择(即贪心选择)来得到。也就是说,在做出选择时,我们只需要考虑当前状态下的最优选择,而不需要考虑子问题的解。

  2. 最优子结构性质:问题的最优解包含其子问题的最优解。如果我们做出了一个贪心选择,那么剩下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更小的子问题,而这个子问题的最优解可以与我们的贪心选择结合,形成原问题的最优解。

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的对比

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都用于解决具有最优子结构的问题,但它们的策略不同:

特性贪心算法动态规划
决策方式每次选择局部最优,不回溯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计算,保存子问题解
适用问题具有贪心选择性质的问题所有具有最优子结构的问题
时间复杂度通常较低(O (n log n) 或 O (n))较高(通常为多项式时间)
例子活动选择、哈夫曼编码最长公共子序列、背包问题

 

综合案例:找零问题

        问题描述:假设货币系统有面额为 25、10、5、1 的硬币,如何用最少的硬币数找给顾客一定金额的零钱?

贪心策略:每次选择不超过剩余金额的最大面额硬币,直到找零完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using namespace std;/*** 贪心算法解决找零问题* @param denominations 硬币面额(从大到小排序)* @param amount 需要找零的金额* @return 每种硬币的使用数量*/
vector<int> makeChange(const vector<int>& denominations, int amount) {vector<int> counts(denominations.size(), 0);int remaining = amount;for (int i = 0; i < denominations.size() && remaining > 0; i++) {// 选择当前最大面额的硬币counts[i] = remaining / denominations[i];// 更新剩余金额remaining -= counts[i] * denominations[i];}// 如果还有剩余金额,说明无法用给定面额找零if (remaining > 0) {return {}; // 返回空向量表示无法找零}return counts;
}int main() {// 硬币面额(从大到小排序)vector<int> denominations = {25, 10, 5, 1};int amount;cout << "请输入需要找零的金额:";cin >> amount;vector<int> counts = makeChange(denominations, amount);if (counts.empty()) {cout << "无法用给定的硬币面额完成找零" << endl;} else {cout << "找零 " << amount << " 需要的硬币数量:" << endl;int total = 0;for (int i = 0; i < denominations.size(); i++) {if (counts[i] > 0) {cout << denominations[i] << "分:" << counts[i] << "枚" << endl;total += counts[i];}}cout << "总共需要:" << total << "枚硬币" << endl;}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算法先对硬币面额从大到小排序(示例中已预先排序)
  2. 对于每种面额,计算最多能使用多少枚而不超过剩余金额
  3. 更新剩余金额,继续处理下一面额
  4. 如果最终剩余金额为 0,则返回各面额的使用数量;否则表示无法找零

 

        注意:贪心算法并非在所有货币系统中都能得到最优解。例如,如果货币面额为 25、10、1,要找 30 元,贪心算法会选择 25+1+1+1+1+1(6 枚),但最优解是 10+10+10(3 枚)。因此,贪心算法的适用性取决于问题本身的特性。

 

16.3 赫夫曼编码

 

        赫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是一种用于数据压缩的贪心算法,由 David A. Huffman 于 1952 年提出。它通过为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符分配较短的编码,为出现频率较低的字符分配较长的编码,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压缩。

赫夫曼编码的基本概念

  1. 前缀码:一种编码方式,其中任何一个字符的编码都不是另一个字符编码的前缀。这种特性使得我们可以无需分隔符就能解码。

  2. 二叉树表示:赫夫曼编码通常用二叉树表示,左分支表示 0,右分支表示 1,树叶表示字符。

  3. 构建过程:基于字符出现的频率构建赫夫曼树,频率高的字符离根节点近(编码短),频率低的字符离根节点远(编码长)。

 

代码实现

下面是赫夫曼编码的完整 C++ 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unordered_map>
#include <string>
#include <memory>using namespace std;// 赫夫曼树节点
struct HuffmanNode {char data;           // 字符int freq;            // 频率shared_ptr<HuffmanNode> left, right; // 左右孩子HuffmanNode(char data, int freq) : data(data), freq(freq), left(nullptr), right(nullptr) {}
};// 优先队列的比较函数(最小堆)
struct CompareNodes {bool operator()(const shared_ptr<HuffmanNode>& a, const shared_ptr<HuffmanNode>& b) {return a->freq > b->freq; // 频率小的节点优先级高}
};/*** 构建赫夫曼树* @param freq 字符频率映射* @return 赫夫曼树的根节点*/
shared_ptr<HuffmanNode> buildHuffmanTree(const unordered_map<char, int>& freq) {// 创建优先队列(最小堆)priority_queue<shared_ptr<HuffmanNode>, vector<shared_ptr<HuffmanNode>>, CompareNodes> pq;// 为每个字符创建叶节点并加入队列for (const auto& pair : freq) {pq.push(make_shared<HuffmanNode>(pair.first, pair.second));}// 构建赫夫曼树while (pq.size() > 1) {// 提取两个频率最小的节点auto left = pq.top();pq.pop();auto right = pq.top();pq.pop();// 创建新的内部节点auto internal = make_shared<HuffmanNode>('$', left->freq + right->freq);internal->left = left;internal->right = right;// 将新节点加入队列pq.push(internal);}// 剩下的节点是根节点return pq.top();
}/*** 递归生成赫夫曼编码* @param root 赫夫曼树的根节点* @param currentCode 当前编码* @param huffmanCodes 存储生成的编码*/
void generateCodes(const shared_ptr<HuffmanNode>& root, string currentCode, unordered_map<char, string>& huffmanCodes) {if (!root) return;// 如果是叶节点,保存编码if (root->data != '$') {huffmanCodes[root->data] = currentCode.empty() ? "0" : currentCode;return;}// 递归处理左右子树generateCodes(root->left, currentCode + "0", huffmanCodes);generateCodes(root->right, currentCode + "1", huffmanCodes);
}/*** 编码字符串* @param str 原始字符串* @param huffmanCodes 赫夫曼编码映射* @return 编码后的二进制字符串*/
string encodeString(const string& str, const unordered_map<char, string>& huffmanCodes) {string encoded;for (char c : str) {encoded += huffmanCodes.at(c);}return encoded;
}/*** 解码二进制字符串* @param encoded 编码后的二进制字符串* @param root 赫夫曼树的根节点* @return 解码后的原始字符串*/
string decodeString(const string& encoded, const shared_ptr<HuffmanNode>& root) {string decoded;auto current = root;for (char bit : encoded) {if (bit == '0') {current = current->left;} 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 如果到达叶节点,添加字符并重置当前节点if (!current->left && !current->right) {decoded += current->data;current = root;}}return decoded;
}/*** 计算字符频率* @param str 输入字符串* @return 字符频率映射*/
unordered_map<char, int> calculateFrequency(const string& str) {unordered_map<char, int> freq;for (char c : str) {freq[c]++;}return freq;
}int main() {string str = "this is an example for huffman encoding";cout << "原始字符串: " << str << endl;// 计算字符频率auto freq = calculateFrequency(str);cout << "\n字符频率:" << endl;for (const auto& pair : freq) {cout << "'" << pair.first << "': " << pair.second << endl;}// 构建赫夫曼树auto root = buildHuffmanTree(freq);// 生成赫夫曼编码unordered_map<char, string> huffmanCodes;generateCodes(root, "", huffmanCodes);cout << "\n赫夫曼编码:" << endl;for (const auto& pair : huffmanCodes) {cout << "'" << pair.first << "': " << pair.second << endl;}// 编码字符串string encoded = encodeString(str, huffmanCodes);cout << "\n编码后的字符串: " << encoded << endl;// 解码字符串string decoded = decodeString(encoded, root);cout << "解码后的字符串: " << decoded << endl;// 计算压缩率double originalSize = str.size() * 8; // 假设每个字符8位double compressedSize = encoded.size();double compressionRatio = 100 - (compressedSize / originalSize * 100);cout << "\n压缩率: " << compressionRatio << "%" << endl;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HuffmanNode 结构体:表示赫夫曼树的节点,包含字符、频率和左右孩子指针
  2. 构建赫夫曼树
    • 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存储节点
    • 反复提取两个频率最小的节点,创建新的内部节点,直到只剩下一个节点(根节点)
  3. 生成编码:通过递归遍历赫夫曼树,为每个字符生成二进制编码(左 0 右 1)
  4. 编码与解码
    • 编码:将原始字符串转换为二进制编码字符串
    • 解码:将二进制编码字符串还原为原始字符串
  5. 辅助功能:计算字符频率、计算压缩率等

 

        运行上述代码,可以看到赫夫曼编码如何为频率高的字符分配较短的编码,从而实现数据压缩。

 

 

16.4 拟阵和贪心算法

 

        拟阵(Matroid)是一种组合结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贪心算法有效性的通用框架。许多可以用贪心算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建模为拟阵上的优化问题。

代码实现(基于拟阵的活动选择)

我们可以用拟阵理论来重新实现活动选择问题,展示拟阵与贪心算法的关系: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unordered_set>using namespace std;// 活动结构体
struct Activity {int start;int finish;int index;int weight; // 活动权重,用于加权活动选择问题
};// 按权重降序排序
bool compareWeight(const Activity& a, const Activity& b) {return a.weight > b.weight;
}// 检查活动集是否独立(即是否存在冲突)
bool isIndependent(const 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const unordered_set<int>& selectedIndices) {vector<Activity> selected;for (int idx : selectedIndices) {selected.push_back(activities[idx]);}// 检查所有选中的活动是否两两不冲突for (int i = 0; i < selected.size(); i++) {for (int j = i + 1; j < selected.size(); j++) {// 如果两个活动时间重叠,则不独立if (!(selected[i].finish <= selected[j].start || selected[j].finish <= selected[i].start)) {return false;}}}return true;
}/*** 基于拟阵的贪心算法解决加权活动选择问题* @param activities 活动列表* @return 选中的活动索引集合*/
unordered_set<int> maxWeightIndependentSet(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 按权重降序排序sort(activities.begin(), activities.end(), compareWeight);unordered_set<int> selected;// 依次考虑每个活动for (int i = 0; i < activities.size(); i++) {// 尝试加入当前活动selected.insert(i);// 检查是否保持独立性if (!isIndependent(activities, selected)) {// 如果不独立,移除该活动selected.erase(i);}}return selected;
}int main() {// 带权重的示例活动数据vector<Activity> activities = {{1, 4, 1, 3},   // 活动1: 1-4, 权重3{3, 5, 2, 2},   // 活动2: 3-5, 权重2{0, 6, 3, 4},   // 活动3: 0-6, 权重4{5, 7, 4, 5},   // 活动4: 5-7, 权重5{3, 9, 5, 1},   // 活动5: 3-9, 权重1{5, 9, 6, 6},   // 活动6: 5-9, 权重6{6, 10, 7, 7},  // 活动7: 6-10, 权重7{8, 11, 8, 8},  // 活动8: 8-11, 权重8{8, 12, 9, 9},  // 活动9: 8-12, 权重9{2, 14, 10, 10}, // 活动10: 2-14, 权重10{12, 16, 11, 11} // 活动11: 12-16, 权重11};// 应用基于拟阵的贪心算法auto selected = maxWeightIndependentSet(activities);// 计算总权重int totalWeight = 0;for (int idx : selected) {totalWeight += activities[idx].weight;}cout << "选中的活动(索引):";for (int idx : selected) {cout << activities[idx].index << " ";}cout << endl;cout << "选中的活动详情:" << endl;for (int idx : selected) {const auto& act = activities[idx];cout << "活动" << act.index << ": " << act.start << "-" << act.finish << ", 权重: " << act.weight << endl;}cout << "总权重:" << totalWeight << endl;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这个例子实现了加权活动选择问题,与 16.1 节的问题不同,这里每个活动都有一个权重,我们的目标是选择总权重最大的兼容活动集。

  2. 我们将这个问题建模为拟阵问题:

    • 集合 S 是所有活动的集合
    • 独立集 \(\mathcal{I}\) 是所有不冲突的活动子集(即任意两个活动时间不重叠)
  3. 算法步骤:

    • 将活动按权重降序排序
    • 依次考虑每个活动,如果加入后仍保持独立性(即与已选活动不冲突),则选中该活动
    • 最终得到的集合是总权重最大的独立集
  4. isIndependent函数用于检查一个活动集合是否是独立集(即不包含冲突的活动)

 

        这个例子展示了拟阵理论如何为贪心算法提供理论基础,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建模为拟阵上的优化问题。

 

16.5 用拟阵求解任务调度问题

        任务调度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拟阵理论和贪心算法来求解某些类型的任务调度问题。

问题描述

考虑一个单处理器的任务调度问题:

 

  • 有 n 个任务,每个任务 i 有:
    • 处理时间 \(t_i\)(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 权重 \(w_i\)(任务的重要性)
    • 截止时间 \(d_i\)(任务应完成的时间)
  • 任务一旦开始就必须连续执行,不能中断
  • 目标是选择一个子集的任务并确定它们的执行顺序,使得总权重最大,且每个选中的任务都能在截止时间前完成

 

调度算法

对于这个拟阵,我们可以使用如下贪心算法:

  1. 按权重与处理时间的比值 (w_i/t_i) 降序排序任务(或者直接按权重降序,取决于具体问题)
  2. 依次考虑每个任务,尝试将其加入当前选中的任务集
  3. 检查加入后是否仍能找到可行的调度方案
  4. 如果可以,则保留该任务;否则,丢弃该任务

检查可行性的规则

要检查一个任务集是否可以被可行调度,可以使用以下规则:

  1. 将任务按截止时间 (d_i) 升序排序
  2. 计算前缀和 (sum_{j=1}^k t_j \leq d_k) 对所有 k 成立
  3. 如果所有前缀和都满足上述条件,则任务集可以被可行调度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unordered_set>using namespace std;// 任务结构体
struct Task {int id;         // 任务IDint t;          // 处理时间int w;          // 权重int d;          // 截止时间
};// 按权重/处理时间比值降序排序
bool compareRatio(const Task& a, const Task& b) {// 避免浮点数运算,使用交叉相乘比较return (long long)a.w * b.t > (long long)b.w * a.t;
}// 按截止时间升序排序
bool compareDeadline(const Task& a, const Task& b) {return a.d < b.d;
}/*** 检查任务集是否可以被可行调度* @param tasks 要检查的任务集* @return 如果可以被可行调度,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bool isFeasible(vector<Task> tasks) {// 按截止时间升序排序sort(tasks.begin(), tasks.end(), compareDeadline);int totalTime = 0;for (const auto& task : tasks) {totalTime += task.t;// 检查前缀和是否超过当前任务的截止时间if (totalTime > task.d) {return false;}}return true;
}/*** 用拟阵和贪心算法求解任务调度问题* @param tasks 所有任务的列表* @return 选中的任务集合*/
vector<Task> scheduleTasks(vector<Task>& tasks) {// 按权重/处理时间比值降序排序sort(tasks.begin(), tasks.end(), compareRatio);vector<Task> selected;// 依次考虑每个任务for (const auto& task : tasks) {// 尝试加入当前任务selected.push_back(task);// 检查是否仍能可行调度if (!isFeasible(selected)) {// 如果不可行,移除该任务selected.pop_back();}}return selected;
}int main() {// 示例任务数据vector<Task> tasks = {{1, 3, 10, 6},   // 任务1: t=3, w=10, d=6{2, 2, 20, 4},   // 任务2: t=2, w=20, d=4{3, 1, 5, 3},    // 任务3: t=1, w=5, d=3{4, 4, 40, 10},  // 任务4: t=4, w=40, d=10{5, 2, 15, 5},   // 任务5: t=2, w=15, d=5{6, 5, 25, 15}   // 任务6: t=5, w=25, d=15};// 应用调度算法vector<Task> scheduled = scheduleTasks(tasks);// 计算总权重int totalWeight = 0;for (const auto& task : scheduled) {totalWeight += task.w;}// 按截止时间排序以显示调度顺序sort(scheduled.begin(), scheduled.end(), compareDeadline);cout << "选中的任务(按调度顺序):" << endl;int currentTime = 0;for (const auto& task : scheduled) {cout << "任务" << task.id << ": 开始时间=" << currentTime << ", 结束时间=" << currentTime + task.t << ", 截止时间=" << task.d << ", 权重=" << task.w << endl;currentTime += task.t;}cout << "总权重:" << totalWeight << endl;return 0;
}

 

代码说明

  1. 这个实现解决了带截止时间和权重的单处理器任务调度问题,目标是最大化总权重同时满足所有截止时间约束。

  2. 算法核心步骤:

    • 按权重 / 处理时间比值降序排序任务(优先考虑 "单位时间价值" 高的任务)
    • 依次尝试添加任务,每次添加后检查是否仍能找到可行的调度方案
    • 可行调度检查:按截止时间排序任务,确保所有前缀和(累计处理时间)不超过对应任务的截止时间
  3. 最终输出的是按截止时间排序的任务,这代表了一种可行的调度顺序。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实际问题建模为拟阵问题,并应用贪心算法求解,体现了拟阵理论在贪心算法中的基础作用。

 

思考题

  1. 活动选择问题中,如果活动有不同的权重,我们希望选择总权重最大的兼容活动集,此时 16.1 节的贪心算法是否仍然适用?为什么?

  2. 证明赫夫曼编码产生的是最优前缀码。

  3. 考虑 0-1 背包问题:有 n 个物品,每个物品有重量 w_i 和价值 v_i,背包容量为 W,如何选择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且总重量不超过 W。为什么贪心算法(如按价值 / 重量比排序)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这个问题是否可以建模为拟阵问题?

  4. 设计一个基于贪心算法的算法,用于求解区间图的最小顶点覆盖问题。

  5. 考虑一个有向图的最短路径问题,从源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Dijkstra 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它的贪心策略是什么?为什么在存在负权边的情况下 Dijkstra 算法可能失效?

 

本章注记

        贪心算法是一种强大而简洁的算法设计技术,它通过一系列局部最优选择来构建全局最优解。本章介绍了贪心算法的基本原理、经典应用以及理论基础(拟阵)。

        贪心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赫夫曼编码算法是早期著名的贪心算法之一。拟阵理论则是由 Whitney 于 1935 年提出,后来被 Edmonds 等学者应用于贪心算法的理论分析。

 

除了本章介绍的应用外,贪心算法还广泛应用于:

  • 最小生成树算法(Kruskal 算法和 Prim 算法)
  •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 算法)
  • 图的匹配问题
  • 资源分配问题
  • 调度问题

 

        贪心算法的优势在于其简洁性和高效性,但它只适用于具有贪心选择性质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先证明问题具有这些性质,才能确保贪心算法得到最优解。

        拟阵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贪心算法是否适用的通用框架,许多可以用贪心算法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建模为拟阵上的优化问题。

        希望本章的内容能帮助你深入理解贪心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一强大的算法设计技术。

        以上就是《算法导论》第 16 章贪心算法的详细讲解,包含了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分析和完整的 C++ 代码实现。通过这些内容,相信你已经对贪心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http://www.dtcms.com/a/324780.html

相关文章:

  • ATF(TF-A)安全通告 TFV-12(CVE-2024-5660)
  • 2025年Java 面试题及答案整理(金九银十最新版,持续更新)
  • vuhub Beelzebub靶场攻略
  • 从零学习three.js官方文档(二)——图元
  • 数据结构2线性表——顺序表
  • Python高阶
  • 企业架构之导论(1)
  • 2025华数杯比赛还未完全结束!数模论文可以发表期刊会议
  • C# 异步编程(并行循环)
  • 内存溢出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排查线上问题?
  • 【Spring Boot刷新上下文核心流程详解】
  • UNIVERSAL IMAGE RESTORATION PRE-TRAINING VIA DEGRADATION CLASSIFICATION
  • 【Python 工具人快餐 · 第 5 份】
  • 1. 电阻选型
  • 云服务器最新版MySQL 安装步骤
  • jdk17下载安装教程【超详细图文】
  • 零基础学习jQuery第二天
  • 在windows安装colmap并在cmd调用
  • json-fortran库的使用
  • TS 编译原理,提供的 API
  • Angular初学者入门第二课——.ts、.d.ts、.state.ts的区别(精品)
  • Perplexity 为特朗普 Truth Social 提供技术支持
  • 深入解析微服务分布式事务的原理与优化实践
  • 极移(Polar Motion):概念、原因、影响及坐标转换计算
  • 下载UOS桌面专业版系统镜像
  • 计算机视觉(CV)——图像相关基本概念
  • 【redis初阶】------redis客户端(1)
  • Node.js面试题及详细答案120题(01-15) -- 基础概念篇
  • Leaflet地图高亮与编辑功能实现
  • 【最后203篇系列】031 构建MCP尝试